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听到一些人说“随喜你的快乐、随喜你的收获”之类的话。
“随喜”是佛家用语,意思是我们能因他人种善因而喜、能因他人得善果而喜。
其实,“随喜”是佛家用来专治我们普通人的一种情绪的——“嫉妒”。
#01嫉妒与生俱来,看看几岁大的小孩,分好吃的时候,别人多分一点,嫉妒就会毫不遗漏表现出来。
而今“社会比较”无处不在,嫉妒更成为了一种随处可见却又难以启齿的情绪。
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点傲慢心,在心理上,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是有差别的。
工作和生活中,有人比自己努力、比自己优秀,本身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只是由于发生在自己身上,便心生了嫉妒。
很多时候,我们一边谴责自己“TA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怎么能不希望TA好”,但一边却又控制不住自己的嫉妒情绪。
当扣动嫉妒的扳机时,我们会关注嫉妒对象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条信息,然后发现更多值得被嫉妒的地方,进而引发更多的嫉妒情绪,最后甚至导致情绪失控。
嫉妒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以一种隐蔽的方式表现在我们日常交往的每一刻。
《红鳉鱼》有这样一段话:
嫉妒为何物?就是自己不去努力,不去付诸行动,揪着对方不放,连自己也落得下作,这就叫做嫉妒。
我们,为什么会嫉妒?
可能,相比努力而言,嫉妒更加轻松。
#02嫉妒是一种兼具建设性与毁灭性的力量,它会让我们总盯着他人身上的优势而自惭形秽,也会让我们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可是,更好的自己固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嫉妒,但很大可能的结果是你仍然接受不了那些依然比你更好的人。
因为,嫉妒的本质其实不是觉得自己不好,而是接受不了别人的好。
所以,去除自己那份骄纵的傲慢心,像接受自己一样接受别人的优秀,不把自己建立在与别人的对比之上,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时候,单纯地与别人对比,会让人产生“一切都可以靠努力实现”的错觉,却忽略了“人生而不同”以及“人各有命”的真相。
因此,不妨在自己内心播下一粒随喜的种子,从身边人开始,发自内心的欣赏学习他人的优秀,随喜他人的成功、好运、收获以及智慧等。
放下嫉妒,随喜别人,当听到别人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好事时为之喜悦赞叹,这样会让你从一个“围观者”变成一个“参与者”。
而这种“参与感”才会真正让你有所获,而不是临渊羡鱼空留嫉妒。
佛家所讲的“种善根,得善果”也即如此吧!
虽然,很多时候,你帮助过的人可能永远都帮不上你,帮助过你的人可能你也永远帮不上他。
但是,你对他人所做的正面行为,总是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返回到你身上。
随喜,正是这正面行为的一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