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的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所兴起的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板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软糯,回味无穷。
同时,汤圆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汤圆寓意着团圆、美好,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汤圆文化:
吃汤圆是汉族人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宁波汤圆”是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节庆时间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故至汤圆又叫“浮元子”。
正月十五元宵节,“宁波汤圆”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汤圆”,又称元宵;“汤圆”以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料,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宁波汤圆的做法 宁波汤圆怎么做1、水磨糯米粉200克,黑芝麻50克,糖桂花15克,生猪板油80克,绵白糖90克,30度温水175克。
2、黑芝麻淘洗干净,沥干后,小火炒熟晾凉。
3、用料理机研磨功能打成黑芝麻粉末,需越细腻越好,备用。
4、猪板油去筋膜,用绞肉机绞碎。
5、将生板油放入容器中,加入绵砂糖、黑芝麻粉拌透。
6、搓成圆馅心,等到内里上劲、表面细腻有光泽,放入冰箱冷藏。
7、将一块新毛巾打湿后,拧干水分铺在桌上,面团切一半搓成粗长条后,下剂子,每个约15-17克。
8、将一块新毛巾打湿后,拧干水分铺在桌上,面团切一半搓成粗长条后,下剂子,每个约15-17克。
9、提前取出黑芝麻馅,放在室温下回温,切5克左右一个的小粒,搓圆成汤圆馅,竖起剂子,切面朝上,于剂子中间戳洞,四周均匀展开,皮边略薄捏成酒盅形,置入汤圆馅馅儿。
10、再捏拢收口,汤圆轻轻捏实外体后,放于手掌心轻轻搓圆。
11、打开灶具的电源,火力调节至9档位,将锅中加水烧开,倒入汤团,然后将方太灶具火力调节至4档位中小火,用勺轻轻推动,不要让汤圆粘结。
12、待汤圆第一次浮出水面,再加少量冷水,待水再沸腾,再加入冷水,如此三次后,待汤圆再次浮起后,汤圆即已完全熟透。
宁波汤圆怎么做好吃汤圆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宁波汤圆的做法。
宁波汤圆的做法
宁波汤圆的所需材料
宁波汤圆的步骤
1.材料:宁波汤圆、糖桂花
2.先将锅中的水烧开。
3.随后,下入汤圆煮开。
4.接着,倒入一些凉水。
5.再一次煮开。
6.然后,再倒入一些凉水。
7.再一次地煮开。
8.煮到汤圆浮起来。
9.最后,煮好的汤圆盛入碗里撒上一些糖桂花,就可以吃了。
特色汤圆的介绍
上海特色汤圆
擂沙汤圆、酒酿汤圆、雨花石汤圆。
汤圆
擂沙汤圆是上海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历史。以大红袍赤豆煮熟磨细,将带馅汤圆煮熟,外滚豆沙而成,其特点是形美色艳,豆香宜人。以前是先用一只内壁带有菱形纹路的缸瓦土沙盆,再用一支质地坚硬的石榴木作为磨粉浆的“擂浆棍”,往沙盆中放入炒香的干豆,如花生、芝麻或黄豆,干磨出碎末粉状的“香沙 ”;最后,煮熟的汤圆在“香沙”里滚来滚去,于是黏黏的糯米丸子黏满了“香沙”,故名为擂沙汤圆。上海满园春酒酿汤圆选细腻糯米粉为原料,放在圆竹匾中边洒水边旋转,逐渐滚成汤圆生坯。将其投入酒酿汤锅中,加白糖、桂花煮熟。该汤圆的特点是软糯有劲,酒酿味浓,甜酸可口,清香诱人。雨花石是一道貌似雨花石的汤圆,软软的薄皮配上浓稠的抹茶馅,口感有如日式草果般香滑。最难得的是薄皮上依然能做出雨花石一样的花纹。
成都赖汤圆
宁波好人家汤圆怎么样很好,宁波好人家汤圆味道很不错,宁波汤圆是汤圆界里数一数二的角色了。宁波汤圆是浙江省宁波市的一种传统小吃,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宁波汤圆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了。
“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知足常乐又一天”,对于宁波人来说,他们每逢生辰喜事都要吃汤圆,过年更是从初一吃到元宵节,汤圆在宁波人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宁波人管汤圆叫汤团,寓意团圆美满。汤圆混合着亲情的味道,团圆的滋味,是宁波人难忘的一口美味,留香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