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锅盖面又称为伙面。是中国的十大面条之一。在镇江是也是家喻户晓的面试。在江南有天下第一面的美誉。其实锅盖面的做法比较简单,只是在擀面的技术上,可能有点技巧。锅盖面的面不仅要薄还要细,广受大众喜爱。你听说过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镇江文化 吧!
镇江“伙面”,又称锅盖面,是镇江家喻户晓的面食,增在天津美食节获得“金鼎奖”。其做法简单:将面粉揉好后擀成薄片,再用刀细切,与锅盖一起下锅煮熟,捞起放入调好佐料的碗里即可。伙面的特点是软硬恰当,面的柔韧性好,老少咸宜。锅盖面原本不在镇江,它是经过一番波折才在镇江定形成名的。
典故一
相传从前山东有户人家,只有夫妻两人。夫妻俩感情很好,但丈夫老犯病,胃口不开。妻子倾心照顾,但下的面丈夫不是嫌硬,就是叫烂,始终吃得很少。吃得太少,病情加重,妻子非常着急,想办法要让丈夫胃口大开。
有天,她用粗竹篾排成行,用绳连起来,再用粗竹杠压在上面“跳”面。面压平了,叠起来再“跳”,直到把面“跳”得像纸一样薄,再切得很细。然后,妻子将面下到锅里,就出去拎冷水,回来迟了,面汤溢了出来,她连忙掀起锅盖,将汤罐里的水往锅里浇,一不小心,把汤罐盖子碰进锅里。
面烧好后,丈夫一尝,既爽口又适味,三口两口就把面吃完了,并对妻子说:“今天你这面怎么下得这么好吃,我还要吃。”妻子说:“今天汤罐盖子滚到锅里了,面锅里煮锅盖”。丈夫说:“你再给我来碗面锅里煮锅盖。”妻子见丈夫胃口大开,再用汤罐盖子放在锅里盖在面上煮给丈夫吃。以后,妻子天天煮锅盖面给丈夫吃,过了一个月,丈夫的病就根除了。
丈夫身体好后,便到江南去访友。一去三年,全无音信。妻子非常思念丈夫,就赶去江南寻找。在镇江,她只好靠自己的煮面手艺到一家面店里做伙计,慢慢地找自己的丈夫。妻子还想道:我的锅盖面很有特色,丈夫肯定不会忘记,有朝一日他来到这里吃到锅盖面,就会找到我的。因此,她天天都把锅盖面做得非常地道,引来了大批食客,使这家本来生意清淡的小店一下子兴隆起来。
原来丈夫到江南访友未着,也流落到了镇江,困在一座破庙里。一天,他听人说街上有家面店经营的面很有特色。他想起自己在家里,天天都能吃到妻子做的锅盖面,就非常想念妻子。他也赶到那家面店吃面,面刚一入口,就感觉到妻子那高超的手艺。
再吃一点,他更加坚信这面是妻子煮的。他直入厨房一看,煮面的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妻子。两人相遇后,自然很高兴。他们想到既然镇江人这么爱吃“锅盖面”,还不如自己两夫妻开个面店,不回山东老家了。这样,“镇江伙面店”就开张了,“伙面”成为镇江有名的食品一代代传了下来。
典故二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沿着古运河南下由西津渡登岸,带了一名随从太监,一路寻到镇江名气最大的张嫂子伙面店坐下。动作麻利、做事迅捷、和气客套、体态端庄的张嫂子又是上茶又是递热毛巾。乾隆的随从传下话:“要吃镇江伙面!”不知是因为乾隆皇帝来得早,还是张嫂子起得迟,待吩咐传下后,里边面还没跳好。
张嫂子直催还在跳面的丈夫:“快,动作快些啊!”丈夫愣了愣:“我不是跟平常一样吗?”那边,张嫂子就赶快舀水下锅,往灶膛里点火。但这天好像什么都变得慢了。越是急,水越难开;越是急,面越难跳好。随从又进来催了……张嫂子赶快催丈夫切面,自己又往灶里添了把柴。很快,锅里的水开了,丈夫的面也切好了。
这时,随从又进来催,张嫂子正抓起一把面往锅里撂,边回话边赶快盖锅盖,忙乱中,把汤罐的小盖子撂进面锅,在水面上飘飘荡荡的。还没等张嫂子放好作料,锅里的水又滚开了,直往上翻,快要溢出锅外,张嫂子一见,赶快用勺子舀了两勺汤罐里的温水一浇,面锅里平静下来。
水再一开,张嫂子就用小竹笼子、长筷子将面条捞进碗里。正要端,那随从已一手接过去。忙碌了一阵的张嫂子倚在门外,想听外面顾客的反应,直听见那人端起碗吃着,连声说:“味道不错,味道不错,不烂不硬,喷香爽口!”张嫂子正要转身再去锅边下面,哪知身着便服的乾隆竟踱步进来,乾隆见到情景一声惊叫:“呀,你怎么将锅盖放在面锅里煮起来了?!”
这一叫,张嫂子才发现自己手忙脚乱,一下子竟将汤罐上的小锅盖错当成了大锅盖,连锅盖撂到面锅里还不知道。正在这时,丈夫也过来说:“外面的顾客个个都说今天的面,味道特别好,你是加了什么好作料了?”张嫂子指那小锅盖说:“怕就是因为面锅里面煮锅盖吧?”
乾隆光顾镇江伙面店连说两声味道不错的故事传开了,从此,镇江的锅盖面名声大振,大街小巷都有大大小小的锅盖面店。
江南的天下第一面,镇江锅盖面的做法没有了吃,那么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许多人努力赚钱也就是为了吃,吃更多的美食,遍布全国各地的美食不吃一边简直是就是白活了。
锅盖面也称为伙面、镇江小刀面,被誉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是江苏省镇江市地方特色传统美食。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所谓“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似杂技,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条。
做法通常是:将面粉揉好后擀成薄片,再用刀细切,与锅盖一起下锅煮熟,捞起放入调好佐料的碗里即可。特点是软硬恰当,面的柔韧性好,老少咸宜。
锅盖面选用的面条是“跳面”,这种面条有毛孔,卤汁易入味,吃在嘴里耐嚼有劲,味道独具。锅盖面的底料也十分讲究,秘制酱油汁加上十余种佐料,味道十分鲜美。做好后,汤清面软,不粘不乱,青头鲜嫩,经济实惠。
材料:面条,酱油,绵白糖,味精,虾仁,八角,香叶,盐,青头,熟猪油或芝麻油。
做法:
1、将锅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250克,虾籽下锅煮沸。
2、3分钟后,放入绵白糖,溶解完后倒入酱油,烧沸离火,用小火慢炖1个小时。
3、它冷却之后,装入容器里面待用。
4、锅内放进清水烧沸,放入面条。
5、盖上小锅盖。将空碗放在锅台上,逐碗倒入酱油25克,熟猪油或芝麻油10克,加上适量青头和味精0.5克。
6、面锅滚沸后,加适量清水,使面条熟透,大沸时揭去盖,清除浮沫,将面条逐份捞入碗内,浇入适量面汤即成。
7、青头,也就是用各种蔬菜制成的面卤。生的有蒜泥、蒜花、漂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豆芽、香干,将这些蔬菜择洗后,用沸水焯熟,切成丝或段即成。
锅盖面的做法揭秘镇江锅盖面的不同做法
锅盖面,也称镇江小刀面。是中国十大名面之一,被誉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一道地方特色传统美食。
成品的锅盖面具有软硬恰当、柔韧性好等特点,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小吃。那么如何制作镇江锅盖面呢?味道调查员将带您前往江苏镇江一探究竟。
制作一碗美味的锅盖面,最关键的步骤当然是制面。
锅盖面的特点显然非同寻常,同时又蕴含丰富的科学道理:木锅盖压住翻滚的面头,控制对流的速度和路线,紧贴在锅盖下,水与锅盖之间没有空隙,煮熟的面条就更筋道。
除此之外,制面工序也颇有讲究,碱水和面,顺时针搅拌增加弹性。
跳面的戏法,将合揉的面块放在案板上,竹竿压在面团上,人斜坐竹竿上,单腿上下跳跃。反复挤压的面团越发光洁有弹性。
及时进行碾压,再用大刀切面。3小时的劳作成就街坊四邻不可或缺的味道。镇江锅盖面的灵魂,当然是那鲜美浓郁的汤。
好的汤头更鲜、更浓、口感更丰富,更能收获一票粉丝。花费3年时间专心研制而成的汤头,采用花椒、大料、香叶、茴香等等30余种最常见的配料,通过与众不同的独家秘方调配而成。
再加上镇江本地的酱油
在红糖的增色与白糖的增亮之下,成为了堪称锅盖面灵魂的秘制汤底。在面与汤的基础上,浇头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每一碗镇江锅盖面的升华,都是从淋上那一份浇头开始。
不论是鮰鱼狮子头的肥而不腻、鲜嫩多汁;
还是茨菇狮子头的软糯中带着清新;
亦或是风鸡狮子头的浓郁腊香,
无不透露着浇头的别样匠心。
对镇江人来说,面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锅盖、酱油、浇头,这三剑客让锅盖面成为镇江的独特景观。
镇江锅盖面怎么做镇江锅盖面的做法
用料
主料
挂面100克
辅料
绵白糖3克
青头30克
熟猪油20克
香油5毫升
酱油20毫升
盐适量
老干妈一汤匙
镇江锅盖面的做法
1.准备食材:面条和青头(青头是用各种蔬菜制成的面卤,我用的是黄瓜、青椒、长豆角,还加了点肉肠);青头都切成4CM左右的长条
2.锅内倒入适量水烧至沸腾后加入适量盐,盐份量比平时炒菜时多放点。将长豆角和黄瓜入沸水中焯水四分钟左右再加入青椒,待青椒快熟时加入肉肠煮一分钟,全部捞出待用
3.锅内放进清水烧沸,按人数逐次放入面条,盖上小锅盖,面条煮好后捞出
4.准备熟猪油和白糖,另起净锅倒入适量水烧沸,加入白糖和猪油,白糖溶化后加入酱油,接着加入少许盐拌匀关火
5.将焯熟的青头放在面条上,再将步骤4的汤汁倒入碗内,淋上香油,再放点老干妈拌匀即可食用。
烹饪技巧
锅盖面的面条最好是自己制做比较正宗,将揉好的面团放在一个木板上,木板边的墙上有根竹杠,先要人揉面,然后坐杠上不断跳着压木板上的面团,反复多次,把面压紧压实,再把面团压薄,这样面积自然增大很多,再叠成多页,然后用铡刀,把叠起来的面铡成细条,可以根据顾客要求有粗有细,不过一般是韭叶般宽。
青头是用各种蔬菜制成的面卤,分为生、熟两种。生的有蒜泥、蒜花、漂儿菜(春季腌制的青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将这些蔬菜择洗后,用沸水焯熟,切成丝或段即成。
锅盖面特点:汤清面软,不粘不乱,青头鲜嫩,经济实惠。
锅盖面的辅料很特别,有八角、香叶等,适合体质偏寒者食用,热性体质的人应少吃,这两样我都没放。
锅盖面用酱油和白糖较多,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孕妇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