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88.55米。
南京长江大桥是连接津浦线与沪宁线的特大铁路公路两用桥,全长6788.55米。双线铁路在大桥下层,宽14米。公路在上层,宽15米,可并排走行四辆卡车,两侧各有2.25米宽的人行道。铁路桥和公路桥都由正桥和引桥组成,正桥长1576米,两端与引桥连接处设有桥头建筑。
江中的9个桥墩和两岸的桥台稳稳地托住10孔大跨度钢梁,桥下万吨巨轮可以畅通无阻。它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桥梁。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结束了70多年来津浦线与沪宁线客货运过江靠轮渡的历史。
扩展资料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历程:
1959年2月,大桥工程局第二桥梁工程处进驻南京岸工地,承担5号墩及其以南工程。1960年1月18日,主体工程正桥桥墩开工,正桥9号墩钢围笼浮运下水,宣布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大桥建设全面启动。之后,南京大桥正桥9桥墩陆续开工。
1963年,鞍山钢铁公司成功研制出符合要求的“16锰”桥梁钢,生产该型号钢材1.4万吨,保证了大桥钢梁的架设。1965年10月,南引桥架设完成。
1965年冬,经国家计委特批专款大桥全面复工续建,11月17日大桥正桥钢梁首先在南岸架设,北岸随后,相向对架。1966年4月,9座正桥桥墩竣工。11月,开始从两岸相向架设正桥钢梁。年底,北引桥架设完成。
1968年9月30日,铁路桥先行通车,南京市五万多军民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同时大桥的配套工程南京火车站也举行落成典礼。1968年12月29日,公路桥竣工通车,南京长江大桥全线贯通。1969年1月1日,长江大桥公路正式交付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科普博览网-我国桥梁建设新的里程碑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大桥简介【建设地点】:南京市西北面长江,连通南京市区与浦口区
【开工时间】:1960年1月18日
【竣工时间】:1968年9月铁路桥通车,同年12月公路桥通
【桥塔高度】:70米
【桥梁长度】:正桥长1577米,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8米
【结构形式】:双孔双曲拱桥形式
【桥孔高度】:第一孔是128米外,其余9孔均为160米
【建筑造价】:2.87亿元
【设计单位】:铁道部大桥工程局
【建设用途】:公路和铁路双用
【施工单位】:铁道部大桥工程局
【英文名称】:Nanking Yangtse River Bridge
[编辑本段]
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是我国桥梁之最。正桥的路栏上,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
1960年1月18日正式动工的。1968年9月铁路桥通车,同年12月公路桥通,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特大桥,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8米,桥下可通行万吨轮船。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最大的一座大桥。大桥通车后,津浦、沪宁两线接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自此京沪铁路的已贯通。
[编辑本段]
大桥结构
南京长江大桥江中正桥共有9墩10孔,每个桥墩高80米,每墩底部面积400多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墩与墩之间的距离除北岸第一孔是128米外,其余9孔均为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正桥两端有4座70多米高的桥头堡。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岩床埋在正桥河床33~47米以下,9个桥墩基础分别采用重型混凝土沉井、钢沉井加管柱、浮式
钢筋混凝土沉井、钢板桩围堰管柱等基础。正桥10孔钢筋梁中9孔为160米跨度,采用优质合金钢杆件在现场铆接拼装架设。十分壮观。尤其是晚上,桥栏杆上的1048盏泛光灯齐放,桥墩上的540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加上公路桥上的150对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盏钠灯使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绵延十余里,“疑是银河落九天”。
[编辑本段]
特殊的意义
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第一座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它的建成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在即将迎来新中国60华诞的日子里,这些昔日的建桥英雄怎么样了呢?
9月7日,记者来到铁道部大桥工程局采访,遇到了当年的工程师万方、施工队长宋培起及技术员李连新。这几位昔日的“骁将”,如今已都退休,然而因为对大桥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亲情,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来看看大桥。
一提起大桥,两鬓已发白的万方顿时来了精神:“1960年,大桥工程刚上马,就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加之当时的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中断钢梁供应,所有的问题必须靠自己解决。1964年9月18日,在5号墩悬浮沉井入水达14.2米时,沉井导向船组的边锚多根锚绳相继被秋汛的洪峰急流冲断,巨大的浮体在江中连续摆动,情况十分危险。 9月28日,4号墩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这种险情在建桥史上从未有过,大家焦急万分。当时的二桥设计组组长林荫就带领全体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边研究边设计,边设计边修改,饿了就啃一口冷馒头,累了就在船上打个盹。经过一个多月奋战,最后终于设计出了平衡重止摆法,成功地制止了4、5号墩的摆动。”
一旁的李连新补充道:“记得有时工作到深夜1点多钟,肚子饿得咕咕叫,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充饥,主管工程师苏源仙就把葱洗净切好,加上酱油冲上两碗汤,我们一边喝,一边继续商量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当年的施工队长宋培起说:“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大桥工人的辛苦。冬天,在空旷的江面上,寒风凛冽,手摸钢铁能粘掉一层皮,一天下来,常常手指都无法伸展。夏天,混凝工人仍必须每天闷在严密的模型板和钢盘中间,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模板里面不通风,温度要比外面高出10来度,一天下来,他们的衣服上就结了厚厚的一层盐霜……可我们的建桥工人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还创造了许多第一。”
二桥工程处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南京长江大桥的质量堪称一流,这支建桥队伍因此声名远扬,当初的十几位工程师也频频被各建桥工程部门争相聘用,“像我们的万工程师,不知有多少国内、国外的建桥公司请他去工作,并许以高薪,但几十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我们的二桥工程处。”
南京长江大桥30多年来已经有100多万趟客货列车和3亿多辆次的各种汽车从它巨龙般的身躯上驶过,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60亿元。谈到大桥的前景,万工程师不无自豪地说,“大桥的质量再用70年也不成问题!”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江宽水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1927年,美国桥梁专家华特尔来南京实地勘察后,留下一句话:在南京造桥,不可能。然而就是在这个“不可能”的地方,新中国的第一代桥梁工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起了一座争气的大桥。
[编辑本段]
桥梁美学及环境景观
桥
的南北各有一对桥头堡,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桥头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等五人雕塑,为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具有典型的文革文艺风格。在桥头堡堡身周围刻有“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等浮雕。三面红旗的桥头堡在建成后,风靡全国,被多次模仿,而且在60-80年代成为南京的城市标志之一,一直到今天南京长江代大桥桥头堡仍然是著名旅游景点。
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而且成为古城金陵的四十八景之一。
大桥南北两岸的桥下,有面积约20公顷的大桥公园,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并有电梯直抵大桥桥面的桥头堡。其中大桥南岸的南京长江大桥南堡公园,还设有展览馆介绍长江大桥的历史。这些使南京长江大桥更加雄伟壮丽。
南京长江大桥事件
1956年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决定进行南京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5月,开始进行大桥草测工作,12月完成。
1957年8月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意见书提出了下三山、煤炭港和宝塔桥三个桥址方案送铁道部审查。
1958年8月确定宝塔桥桥址方案为桥址建议方案,决定按公路、铁路两用桥设计。8月,开始南京长江大桥初测工作,12月完成。
1959年1月南京大桥定测工作开始,6月完成。1960年5月批准了南京工学院提出的南京大桥桥头堡为复堡式红旗方案。6月,大桥工程局编就南京大桥技术设计文件报铁道部鉴定。
1958年9月成立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惠浴宇,副主任委员彭冲、彭敏、王治平。
1959年2月大桥工程局第二桥梁工程处进驻南京岸工地,承担5号墩及其以南工程。9月,大桥工程局第四桥梁工程处进驻浦口岸工地,承担4号墩及其以北工程。
1960年1月18日正桥9号墩钢围笼浮运下水,宣布南京大桥正式开工。之后,南京大桥正桥9桥墩陆续开工,至1966年4月27日全部竣工。
1965年11月17日正桥桥梁架设,至1967年8月22日竣工。
1968年9月30日南京大桥铁路通车。12月29日,南京大桥全桥通车。
1968年10月1日南京大桥铁路正式交由上海铁路局接管使用。
1969年1月1日大桥公路交付使用。
1978年南京长江大桥获1978年全国铁路科技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及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编辑本段]
设计施工单位和人员
单位设计:铁道部大桥工程局
结构工程: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施工:铁道部大桥工程局 人员
总工程师:梅旸春(1962年逝世于南京长江大桥第一线工地)
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李国豪
设计总工程师:胡兢铭
钢梁总设计师:方秦汉
桥头堡建筑设计师:钟训正
[编辑本段]
交通
乘12路、15路、38路、67路、69路、117路、149路、307路、809路可达大桥南堡公园;乘盐葛夜间线、盐浦线、鼓扬夜间线、鼓扬线、156路、159路、168路、172路可达南桥头堡
;乘盐葛夜间线、盐工线、盐葛线、汉江线、131路、132路、136路、150路、151路、157路、159路、172路可达北桥头堡;往浦口、六合去的郊区公交车过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结构简介南京长江大桥江中正桥为钢桁梁结构,共有9墩10孔,共有10孔(1×128米+9×160米),由1孔128m简支钢桁梁和3联(3孔为一联)9孔跨度各160m连续钢桁梁组成,主桁采用带下加劲弦杆的平行弦菱形桁架,采用悬臂拼装法架设。
岩床埋在正桥河床33~47米以下,9个桥墩基础分别采用重型混凝土沉井、钢沉井加管柱、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钢板桩围堰管柱等基础。正桥10孔钢筋梁中9孔为160米跨度,采用优质合金钢杆件在现场铆接拼装架设。
1、公路桥
南京长江大桥是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由正桥、南北桥头堡和南北引桥组成。正桥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4车道的宽度,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
2、铁路桥
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正桥长1576米,其余为引桥,公路引桥长3012米,宽19.5米。
3、引桥
引桥建有22个富有特色的桥孔,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平面曲线部分采用“曲桥正做”做法,即采用直梁按曲线拼装,而不是直接使用曲线梁。
4、桥头堡
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建筑选用了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钟训正等设计的设计方案,桥的南北各有一对复合式桥头堡,大桥头堡一对、小桥头堡一对。
5、大桥头堡
大堡塔楼高70米、宽11米,米黄色,分立于大桥两侧,大堡高高凸出公路桥面,顶端为高5米、长8米的钢制“三面红旗”呈飞跃前进状,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
三面红旗的桥头堡在建成后,风靡全国,被多次模仿。堡内有电梯通往桥下的公园、铁路桥(不对外开放)、公路桥和堡顶的平台。
6、小桥头堡
小堡位于大堡向引桥方向68.7米处,结构、外型、颜色与大堡类似,仅体量略小。小堡凸出公路桥面的部分为5米高的灰色“工农兵学商”混凝土群像,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等五人雕塑,为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具有典型的文革文艺风格。
7、桥头堡桥面以下部分
在桥头堡桥面以下部分,大堡侧面写有“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万岁”,小堡侧面写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等红色大幅标语。
这些红色标语在20世纪80年代被铲除,1999年大桥管理处为迎接建国50周年对南堡进行整修时恢复了南堡标语。
8、桥墩
南京长江大桥江正桥共有9墩10孔,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每墩底部面积400多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墩与墩之间的距离除北岸第一孔是128米外,其余9孔均为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
9、栏杆
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2块铸铁浮雕,其中100块向日葵镂空浮雕,96块风景浮雕,6块国徽浮雕。在96块风景浮雕中有20块不重复的浮雕都是描绘祖国山河风貌和歌颂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堪称“新中国红色经典”。
10、路灯
人行道旁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每对相隔40米。晚上,桥栏杆上的1048盏泛光灯齐放,桥墩上的540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加上公路桥上的150对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盏钠灯使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
11、工字堡
工字堡立在大桥南北两岸,用来分隔地面道路和引桥,作为长江大桥引桥的起点,分别立在大桥两侧。工字堡因为顶部每一面都有大大的‘工’得名,红色的。但这么些年,几乎很少人注意到它,因为被广告牌挡住。
之所以设置工字堡,据档案记载,是为了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2、公园
大桥南北两岸的桥下,有面积约20公顷的大桥公园,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并有电梯直抵大桥桥面的桥头堡。其中大桥南岸的南京长江大桥南堡公园,还设有展览馆介绍长江大桥的历史。
扩展资料:
南京长江大桥的象征意义
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第一座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当时国内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它的建成通车,成为沟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标志着我国的桥梁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它的建成开创了中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被看作是“自力更生的典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称之为“争气桥”。
南京长江大桥的竣工使火车过江时间由过去靠轮渡的1.5小时缩短为2分钟,迅速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命脉之一,在华东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60亿元。
南京长江大桥的成功建设,以及中国在建桥过程中发展出的低合金桥梁钢和深水基础工程等技术,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由于南京长江大桥的质量堪称一流,这支建桥队伍因此声名远扬,当初的十几位工程师也频频被各建桥工程部门争相聘用。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江宽水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1927年,美国桥梁专家华特尔来南京实地勘察后,留下一句话:在南京造桥,不可能。然而就是在这个“不可能”的地方,新中国的第一代桥梁工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起了一座争气的大桥。证明美国桥梁专家华特尔说的是错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简介(200字以内)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一座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1968年12月29日竣工。
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可通铁路桥、公路桥及桥头 堡上的了望台。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南堡下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
南京长江大桥共有9个桥墩,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底面积约400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正桥的桥孔跨度达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十分壮观。尤其是晚上,桥栏杆上的1048盏泛光灯齐放,桥墩上的540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加上公路桥上的150对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盏钠灯使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
有位哲人说,“桥是凝固的历史,它记录了民族的精神。”秦人公元前蒲津桥,隋人的赵州桥,南宋泉州的万安桥显出中国古代文明“俯视六合”那份辉煌与自 信。而清代那种囿于情韵、小巧琦丽的桥却成了帝王公侯后园独享的玩物,虽风光依旧,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桥文明”走入了一个“死胡同”。而中国桥梁的辉煌时代却是共和国50年,这笔“浓墨重彩”就绘于滔滔的长江上。
长虹接地通南北,远水浮天贯古今。6300公里的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各拉丹东雪山的沱沱河,流经11个省市。多少年,多少代,中国人梦想在长江建桥,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圆了国人第一个梦想。到现在,宜宾以下的长江上空已建有宜宾、泸州、白沙陀、南纪门、涪陵、万县、西陵峡、枝城、武汉、黄石 、九江、铜陵、南京、扬中和江阴等17座大型桥梁,囊括了拱桥、钢桁架桥、斜拉桥、悬索桥等各种桥型,成为反映中国桥梁建设各阶段水平的庞大“博物馆”。两代架桥人在这座“博物馆”里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一次又一次地向极限发出挑战。
60年代,完全由中国人自力更生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