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在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
庐山,作为江西省的一个县级市,属九江市代管。 庐山市从地图上看地处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36公里处;从地形上看它位于庐山南麓,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庐山市总面积913平方公里,其总人口近28万,下辖9个镇、1个乡。
庐山市因境内庐山而得名,是江西省第二个以景区命名的县级市,庐山风景名胜区已全部纳入庐山市行政区划之中。境内的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它是国家5A级景区,更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因此,庐山市曾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及全国榜单,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行列,2021年7月,庐山市成功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庐山自古至今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庐山景点:
1、锦绣谷,集悬崖、怪石、绝壁、险峰为一体的锦绣画卷;
2、三叠泉,庐山第一奇观;
3、庐山美庐,庐山别墅的优秀代表;
4、植物园,创建于民国23年,是我国第一座高山植物园。
江西庐山旅游景点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北濒长江,南傍鄱阳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之美称。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曾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其中有庐山锦绣谷、庐山三叠泉、庐山含鄱口、庐山美庐、庐山五老峰等景点。
1.庐山锦绣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
2.庐山三叠泉:古人称“匡庐瀑布,誉为“庐山第一奇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经环庐山旅游公路可达。距九江市区26公里。是集险峰怪石、飞瀑流泉为一体的山丘型旅游地。宋绍熙二年(1191)始被樵者发现,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钥,樵者得之人共传”的诗句。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旅游开发,2001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3.庐山含鄱口:庐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庐山观日,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东谷含鄱峰中段含鄱口,含鄱亭为最佳地点。清晨,只见鄱阳湖上晨光熹微,天水一色, 一轮红日射湖而出,金光万道,霎时湖天尽赤,半壁河山成了一幅灿烂绚丽的画卷。
4.庐山美庐:美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区内,是庐山所特有的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它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是当年“第一夫人”宋美龄生活的“美的房子”。美庐演化出的历史轨迹与世纪风云紧密相联,它曾是一处“禁苑”,日夜被包裹在漂浮的烟云中,令人神往,又令人困惑。如今“美庐”敞开它的真面目,以它独有的风姿和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的游人。
庐山在我国什么省庐山在我国江西省。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介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
景区介绍:
庐山的地貌景观较为特殊,是一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晚白垩纪在古鄱阳湖形成的同时,形成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至古近纪、新近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才形成了雄伟峻峭的庐山断块山。300万年之后的第四纪大冰期来临之时,庐山曾产生过4次冰期。
此种海洋性山麓冰川的刨蚀作用特别强烈,在高大的断块山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冰蚀地貌景观,刃脊、冰斗、冰窖、U形谷、角峰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庐山
庐山是哪个省的风景区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地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东临婺源、鄱阳湖,南有王腾亭,西有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有长江。东西两侧有大断层,山上悬崖峭壁众多,相对高度1200 ~ 1400米,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立体自然山水画,大湖大山,形成了举世罕见的壮丽景观。以上是边肖今天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庐山简介洞天福地 十洲三岛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华山 恒山 嵩山
千山 武夷山 武当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终南山 合皂山
齐云山 崂山 龙虎山 庐山
罗浮山
庐山位于长江以南,鄱阳湖西岸,蜿蜒于江西省境内。最高峰大汉阳峰海拔1543米。庐山古称匡庐,又名匡山。相传周威烈王时(前四世纪),有位匡俗先生(也有的书称匡裕、匡续),在山巅结庐,一心修炼。周天子知道后屡次请他出山,他屡次回绝,后来干脆潜入深山。使者寻了好久,才找到匡俗居住的草庐,而其人已羽化登仙。据说庐山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庐山道教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著名道士董奉隐居庐山般若峰下。他医术高明,广为山民治病,但从不取分文,只要求重病患者愈后植杏5株,轻者1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余万株,郁然成林。董奉逝后,人们为之建馆纪念。其种杏佳话广为流传,后来人们往往称医术高明者为「誉满杏林」。
南朝刘宋时,著名高道陆修静因避太初之乱南游,于大明五年(461年)至庐山,在东南瀑布岩下营造精舍,隐居修道。宋明帝即位后,思弘道教,召见陆修静,并于京郊天印山筑崇虚馆以居之。元徽5年(477年)卒,时年七十二岁。弟子奉其灵柩还庐山。诏谥简寂先生,以其庐山旧居为简寂观。
陆修静之后,道教在庐山有相当的发展,先后建有祥符观、先天观、景德观、白鹤观、广福宫、太平宫等众多庙宇。广福观在山之西麓,近东林寺,俗称「匡君庙」,祀奉最早开山者匡俗先生。太平宫则在山之北麓,建于唐代,原为九天使者庙,宋代扩建,易名「太平兴国宫」。
庐山上的道教宫观历经沧桑,今多已不存。保存完好者,唯有仙人洞道院。仙人洞位于牯岭西北,系大自然风化而成的岩洞,相传为吕洞宾修炼得道之地。今有纯阳殿供奉吕洞宾,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岩洞内有从石隙中滴下的「一滴泉」,石壁上有「天泉洞」、「静善泉」、「洞天玉液」等明代刻石。1961年, *** 主席游此,题诗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诗,为庐山增添了不少神奇的色彩。
郑石平编:《道教名山大观》,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出版。 王 *** :《庐山著名的诗道》,载《中国道教》1995年第4期,第31至33页。 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道教圣地 复合遗产 泰山(1987年) 武夷山(1999年) 文化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 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 青城山与都江堰(2000年)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中岳庙.2010年) 自然遗产 三清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 中国丹霞(包括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