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1021个发髻,不只是为装饰,实则隐藏着玄机,这对乐山大佛也是一种保护。
所有的发髻都是用石头做成的,紧密地排列在18个层次上,它们可以减轻雨水对佛像的侵蚀,这和我们的排水系统很相似。而乐山大佛之所以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与其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每当雨天被雨水冲刷后,佛像就会掉色。
那1021个发髻像一条沟渠,完美地把雨水冲下来,同时又不伤到乐山大佛的表面,可见设计这座大佛的人是充满智慧的。雨蚀对雕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一个完美的建筑,我们不仅要注重其外观,更要注重其实用性,这是首先要考虑的。
发髻的秘密
1962年,工作人员在维修大佛时,用粉笔编号数清大佛顶上的头发上的螺髻,共有1021个。
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质是用石块逐个嵌上去。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5-15毫米。
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的存在不仅可以装饰佛像。大佛头头部共有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来缓解雨水对佛像的侵蚀,甚至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清代诗人王士祯也有咏乐山大佛诗曰“泉从古佛髻中流”。
不止螺髻,大佛上的衣领和衣纹皱褶也有排水沟,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
这些设计精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乐山大佛的发髻除了装饰还有什么作用?,乐山大佛的发髻有多少个1.乐山大佛的发髻除了装饰,还有排水作用。
2.乐山大佛的发髻不但是装饰而且还是排水系统。
3.乐山大佛的发髻俗称“螺髻”,乐山大佛的发髻共有1021个。
4.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
5.远看发髻和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6. 在大佛头部共有18层螺髻,但是就是这个18层螺髻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乐山大佛的头发是什么颜色?是黑色的,经过风吹日晒雨淋以及青苔的滋生,有些地方呈青黑色。
看似是装饰却暗藏玄机,乐山大佛为何有1021个发髻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砂浆粘接。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的窟窿,里面有许多破碎物,都是腐朽了的木泥。
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
在大佛鼻孔下端,也发现了类似的窟窿,里面露出了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这就说明大佛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头来衬托,外面装饰上锤灰而成。
在佛像的第4层,第9层和18层都制作出了一个横向的排水系统。同时大佛的衣领正胸处也有排水沟与佛像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游客是不容易分辨出来的。因为大佛是背靠着山的,所以也是不容易遭到腐蚀的。但经过了很久的时间,佛像还是依然屹立在那里,没有任何大的改变,这样游客也是感到惊奇的。
在当时的时期那里的一些建筑技术不是非常发达,但是当时的人们智慧也是比较高的,可以用这样的技术造出这样的大佛,而且经过几百年或者几千年的洗礼,它的排水系统也是非常完整。所以在佛像制作的过程当中,不仅要考虑它的漂亮性,还要把它的各种功能都融入佛像当中,当然我们还要考虑方位的问题。这样不仅一些游客是不容易发现的,而且也能更好的保护佛像,让他更好的存活下去。
乐山大佛的发髻有什么作用?乐山大佛的发髻除了装饰作用,它还是个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全名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别称:凌云大佛)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之处,是世界上高度最高的石佛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先后历经3位负责人,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的具体始建时间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仅记载了一个大致的唐代“开元初”,最早是由贵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修建的,修凿的佛像为弥勒佛,其目的是为了减弱该河流交汇处的水势。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
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乐山大佛的设计特点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乐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