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嵩县能种植茶叶树,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衮老期。树龄可达一二百年,但经济年龄一般为40~50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起源中心,目前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 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茶树的繁殖多采用带根栽培育苗法,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现已很少人使用。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
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就气温而言,从热带到温带茶树都能广泛的适应。但作为生育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即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适宜温度和低限温度。
温度
(1)生长起点温度
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之谓生长的起点温度,在生物学上称此温度为最低温度。多数茶树品种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但也有少数品种或者由于其生态环境的不同,在不到10℃时已开始萌动,如浙江的碧云,龙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动的起点温度是≥6℃,这类属早芽品种,开采期可比其他品种提早。
(2)最适温度
茶芽萌发以后,当气温继续升高到14-16℃时,茶芽逐渐展开嫩叶。茶树生长最适温度是20-30℃之间,若在此范围之内,则茶梢加速生长,每天平均可伸长1-2厘米以上。我国大部分茶区自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气温都在20-30℃之间,正是茶树生长最适温时期,也是茶叶的采收季节。
在茶树生长季节生物学有效温度(日平均气温10℃以上)累积值,称之谓有效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之间,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数茶区茶树的全年生育期约为8-9个月,而可采期为7-8个月。
(3)低限温度
我国大部分山区,进入12月以后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气温低于10℃,茶芽停止萌发,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甚至有时出现严重的低温霜冻,对茶苗、幼树或抗寒性差的品种还会受到冻害。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因品种、树龄、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长季节而异如当气温降到-2℃时,茶花大部分脱落而死亡;气温下降到1-2℃时萌发的茶芽也会枯焦,而茶树的枝梢忍耐低温的能力较强,乔木型大叶种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叶种能忍受低温的能力更强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处于大雪覆盖,则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温侵袭。又如,不同品种茶树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也不一样,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温,而生长在皖南茶区却能忍受-8至℃-10℃的低温。一般说来,低于茶树所“忍耐”的低温度限度时,就会产生冻害。茶树发生冻害的程度,除与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外,与低温持续时间、风速、冻结时间也有密切关系。据浙江气象局在浙江嵊县的调查,茶树越冬期间,当气温降至-6℃左右,连续冻结6天,西北风风速每6-8米时,当地的茶树品种嫩梢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当最低温度降至-8℃连续冰冻12天以上更会引起严重冻害,使茶嫩梢冻死老叶变黄。一般来说,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低温和土壤冻结时间愈长,加上干燥的西北风或早春气候转暧后突然降温等,都会使冻害程度加重。
温度过低固然会使茶树遭受冻害而损伤,温度过高也会引起茶树的热害,但遇到的机会不多。如当日平均气温到35℃以上时,生长便会受到抑制,日极端最高气温到39℃,在降雨量又较少的情况下,有的茶树丛面成叶出现灼伤焦变和嫩梢萎蔫,这种现象为茶树热害。通常是新梢和嫩叶比老化的枝条更容易受到这种逆境的危害。
嵩县8月26号什么天气2013年08月26日
嵩县天气 白天 晴 33℃ 微风
黑夜 多云 22℃ 微风
2013年08月27日
嵩县天气 白天 多云 33℃ 微风
黑夜 多云 24℃ 微风
2013年08月28日
嵩县天气 白天 阵雨 31℃ 微风
黑夜 阴 24℃ 微风
嵩县天气预报7天:
2003年4月30日至5月5日的最高气温洛阳市2003年春季气候影响评价
(2003年3~5月)
一、气候概况
今年春季,我市气温是自1997年以来连续6年异常偏暖之后的一个正常年份,尤其和近3年同期相比有明显降低,给人们的感觉是今年春季有点冷,实际上全市平均气温与30年气候值(1971-2000年)持平,属正常范围。有点冷的感觉是由于3月中旬、4月上旬阴雨天气较多, 旬平均气温起伏较大,气温回升缓慢。季降水量虽然不算充沛,少于去年,但降水时间分配要好与去年。光热正常、降水时段适中、无重大天气灾害是今春的主要气候特点。
二、 气候要素时空分布
1、气温
季平均气温12.4~15.4℃,气温异常度为-0.1~0.4。我市北中部平均气温为正距平,南部、西南部为负距平,全市都在正常值范围内。平均气温区域分布非常均匀,全市各地温度高低差别不足0.4℃。季内各月、各地气温均呈“正常”型分布,这种时空非常均匀的分布为多年少见,整个季各地温度高低差别不足0.3℃。季月平均气温分布均匀,大时间尺度波动不大,但各旬平均气温(小时间尺度)波动较大(如图1),3月上旬平均气温全市平均偏低1.4℃;中旬严重偏低2.7℃;到了3月下旬,却严重偏高3.6℃,其中,栾川旬平均气温突破历史最高值;4月上旬又偏低0.8℃,4月中旬气温上升到平均值以上,偏高0.7℃,各旬气温反复无常,变幅较大。
图1 春季各旬平均气温全市平均距平图
春季最冷的时间出现在3月4日至6日,期间日最低气温全市均在零下,3月6日最低气温为零下5.2~8.3℃,是春季最冷的一天,栾川零下8.3℃,是全市极端气温最低值;其次较冷的时段出现在3月14日至19日,期间日最低气温在1℃左右,仍是较冷的天气。春季较热的时段出现在4月27日至5月2日,日最高气温在30℃左右,最热的时段出现在5月25日至5月30日,日最高气温在33℃左右,其中5月30日伊川最高气温36.0℃,是春季全市气温的极端最高值。
2、降水量
季降水量108~140.9毫米,降水距平百分率在-22%~0%之间。除孟津降水量120.7毫米,与历年同期持平外,其它地区降水距平百分率为负值,但仍属正常。三个月共出现较明显的降水过程11次:3月3~5日、3月12~16日、3月31日~4月3日、4月6~7日、4月10日、4月17~19日,4月22日、5月5~7日、5月14日、5月17~18日、5月26~27日。其中5月5~7日的降雨过程为本季最大的降雨过程,全市降水量在25.5~40.8毫米之间;其次是3月12~16日和3月31日~4月3日。3月12~16日的降雨过程为本季的最长连续降水过程;5月6日嵩县降雨量33.9毫米,为春季全市一日最大降水量。季≥0.1毫米的降水日数为21~29天,与历年同期降水日数相当;春季的主要干旱时段出现在:3月下旬和5月中下旬。
季内各月降水量呈“正常-略少-偏少”型分布(图2),3月降水量
图2:各县今年春季3~5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图
26.3~42.5毫米,伊川、汝阳偏多24~30%,栾川偏少30%,其它与历年同期持平;4月降水量28.3~71.0毫米,栾川偏多26%,伊川、孟津、嵩县偏少20~31%,其它正常;5月降水量39.1~65.9毫米,除孟津偏多30%外,其它偏少30%左右。
3、日照时数
季日照时数487.9~625.4小时,日照异常度为—1.5~0.7,伊川日照时数严重不足,其它在正常范围。季内各月日照时数除嵩县4月偏多,伊川5月明显偏少外,其它各地各月均正常。月内各旬日照时数差异较大,尤其是3月中旬,雨天较多,日照时数全市偏少50~65%,其次是5月上旬偏少13~45%;3月下旬日照特多,全市偏多16~64%,其它各旬日照在正常范围。
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1、寒潮
3月2~4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洛阳地区出现了一次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此次寒潮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48小时内我区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下降幅度在10℃以上。其中栾川、宜阳、汝阳降温幅度最大分别为12.5℃、11.1℃和11.0℃,日最低气温下降到零下3℃左右,栾川最低,达零下5℃,只有偃师降温幅度相对较小为8.6℃,没有达到寒潮标准。
2、降雪
3月2日至4日的强寒潮,伴随着一次较大的雨雪天气过程,全市降雪量5.4~15.2毫米,其中嵩县最大,降雪量15.2毫米,积雪深度14厘米,汝阳过程降雪量达14.0毫米,积雪深度10厘米。
3月12至16日,全市又出现一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其中3月14日,宜阳降雪量19.5毫米,达到了暴雪天气标准。
3、春旱
虽然全市春季总降水量属正常年份,但局地阶段性干旱仍有发生。偃师从3月15日至5月5日连续52天,降水量为24.2毫米,0—50厘米土壤湿度百分率平均在12%以下;孟津3月16日至5月5日连续51天,降水量为29.3毫米,0—50厘米土壤湿度百分率平均在11%左右。两地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少50%以上,出现了阶段性干旱。
4、冰雹
5月18日下午14时,孟津平乐镇出现冰雹天气,降雹5分钟左右,冰雹大小如玉米豆,同时,偃师的翟镇、佃庄、首阳山、庞村四个乡镇遭受冰雹袭击,伴随雷雨、大风,持续时间长达近30分钟,冰雹直径约1厘米,灾害发生时,许多大树被拦腰折断,小麦大面积倒伏,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遭受重大损失。
5、干热风
5月下旬后期,全市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增大,导致大部分地区空气湿度显著下降,其中5月29日,嵩县平均气温达32.6℃,相对湿度下降到22%,平均风速达3米/秒,出现了重干热风天气,由于持续时间短,且大部分小麦已经成熟,对该县小麦无大影响。
四、气候影响评价
1、 气候与冬小麦
3月上中旬—4月上旬,全市大部地区冬小麦处于拔节期,期间影响我市的暖湿气流较为活跃,并有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出现了5次明显的雨雪过程,对春旱发生几率极高的我市来说,降水条件实在是极为难得,小麦拔节生长得到了充足的水分。但同时3月上旬初的强寒潮,使极端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左右,负积温达36℃左右,弱冬性品种小麦部分发生轻度冻害。
4月中旬—5月上旬,小麦处于抽穗-灌浆期,期间出现了3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其中5月5~7日,全市降水量在25.5~40.8毫米之间,是一次透墒雨,对小麦生长极为有利;同时气温回升平缓,积温全市平均522℃,略多于常年同期(511℃),使小穗分化时间长,穗粒数较常年显著提高。
5月中下旬小麦处于灌浆-成熟期,期间降水偏少,光照充足对生长后期的小麦来说,较为有利。
总的来看,小麦遭受初春的霜冻害,给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总的气候条件是近几年最理想的一年。据农业部门预计,今年全市小麦总产可达10亿公斤以上,比上年增长48%,是继1998年后的又一个大丰收年,也是历史上第二个大丰收年。
2、 气候与牡丹
据分析:1995~2002年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牡丹生长下限温度(3.0 ℃)的平均初日为2月8日,较1995年以前提前了几乎一个月,同时稳定通过3.0 ℃至开花期的积温也较以前成倍增长,使牡丹在4月10日前后,甚至4月5日就进入盛开期。今年牡丹进入萌动期以后,气温从多年的偏高状况回落到了正常略偏低,平均气温稳定通过3.0 ℃的日期为3月17日,牡丹从4月19日前后进入盛开期,较近几年大幅度推迟,但和90年代以前相比仍属正常开花期。从牡丹花的大小、颜色、花期长短看,今年受温度低的影响,花朵偏小,但颜色很鲜艳,花期较长。总之,今年的天气条件对牡丹生长还是比较适宜,避免了近些年为了控制温度延长花期所采取的一系列降温措施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3、气候与蔬菜
气温的阶段性的偏低,对蔬菜生长发育造成了不利影响,入春以后,各种蔬菜上市较慢,蔬菜价格居高不下,给人们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4、气候与疾病
春季是疾病的多发季节,而今年的呼吸道传染病“非典”在全国蔓延。病毒的生长环境,很难断定与气候是否有关,但从广东病例的明显下降时段和进入6月份以后全国病例急速下降,连续多日来没有新增病例看,虽然与全国人们抗击“非典”的所采取的严密措施有关,但病毒的生长环境温度是否存在上限,值得研究,也许高温是“sars” 的大敌。
结 束 语
今春的气候,像今年冬季的气候一样,表现出了多年来没有出现的气候特点:降水适中,光温适宜,是气象灾害较少的一年,对各行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另外,基于洛阳“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人工增雨,四季不可放松。
编写:马淑玲
主审:盛建萍
签发:焦振法
完成日期:2003年6月15日
天气谚语内容推荐:
1、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
2、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3、先劣躲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4、蜜蜂迟归,雨来风吹。
5、咸物返潮天将雨。
6、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
7、夜星繁,大晴天。
8、燕子窝垫草多鬼胳彩,雨水多。
9、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10、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1、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洛阳龙欲湾天气预报河南洛阳天气预报
(未来15天)
切换城市
相关地区:汝阳天气栾川天气偃师天气嵩县天气伊川天气洛宁天气
更多
10月08日(周六)班
多云12~21℃
北风 微风
空气良
10月09日(周日)班
阴11~16℃
东风 1-2级
空气良
10月10日(周一)
小雨转阴11~18℃
东风 1-2级
空气良
10月11日(周二)
多云13~21℃
东风 1-2级
空气良
10月12日(周三)
小雨13~19℃
东风 1-2级
空气良
10月13日(周四)
阴转多云13~21℃
无持续风向 微风
空气良
10月14日(周五)
小雨15~20℃
南风 1-2级
空气良
10月15日(周六)
中雨转多云13~19℃
微风3级
空气良
10月16日(周日)
多云转阴15~23℃
东南风3级
空气良
10月17日(周一)
阴转多云14~22℃
东南风3级
空气良
10月18日(周二)
多云13~23℃
东南风3级
空气良
10月19日(周三)
多云转阴15~22℃
东风3级
空气良
10月20日(周四)
中雨转阴15~23℃
西风3级
空气良
10月21日(周五)
阴转多云14~26℃
东南风3级
空气良
10月22日(周六)
多云13~24℃
东南风3级
空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