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的一项文化遗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的陵园内。汉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是秦朝时期为了保护秦始皇陵而制作的。汉兵马俑的保存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汉兵马俑是怎么保存的。
1、发掘工作
汉兵马俑的保存工作始于1974年,当时考古学家在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附近发现了一批兵马俑。此后,中国政府对此展开了大规模的发掘工作,以寻找更多的兵马俑并保护它们。
2、保护措施
汉兵马俑的保存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保存,如控制湿度、温度等。此外,还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材料来保护兵马俑,比如说特殊的油漆等。
3、博物馆展示
为了更好地保护汉兵马俑,中国政府在1979年建立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博物馆内展示了大量的汉兵马俑,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它们。博物馆内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兵马俑进行保护。
4、国际合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汉兵马俑,中国政府与其他进行了合作。比如,中国政府与德国政府合作,从德国引进了一种特殊的设备,用于控制兵马俑的湿度和温度。
总之,汉兵马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发掘、保护、博物馆展示和国际合作等,来保护汉兵马俑。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汉兵马俑将继续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
【回答】汉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陶俑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保存。
1. 遮盖保护
为了保护兵马俑,保护区内建有大型遮盖物,遮盖物能够防止日晒雨淋和风化侵蚀。同时,遮盖物内部设置了空气循环系统,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湿气凝结,降低了兵马俑的湿度。
2. 温湿度控制
在兵马俑的展厅内,采用了空气调节系统,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环境稳定。此外,为了防止人体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对兵马俑的损害,展厅内禁止吸烟、喝水和食物。
3. 修复保护
中国政府还采取了多种修复措施,对受损的兵马俑进行了修复。其中,的是对一号坑的修复。1990年,对一号坑的修复工程开始,历时11年,修复面积达到了2300平方米,共修复了6000多个陶俑。
4. 旅游管理
为了保护兵马俑,中国政府采取了旅游管理措施,对游客进行限制。每天只允许有限的游客进入保护区,同时禁止游客触摸兵马俑,避免人体汗液和细菌对其造成损害。
总之,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了兵马俑,使其得以保存今,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