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折桂,鹏程万里”是指一次就获得了第一名,前途一片光明。一朝:一次。折桂:科举时代指考取进士,现多喻指竞赛或考试获得第一名。鹏程万里:出自《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意思是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形容前程远大。
相关折桂的故事:
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采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以后,被砍的区域又立即并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无法被砍光。据说这个伐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代西河人,本来是人间一位樵夫,可是他不喜欢当樵夫,于是他就请白发仙人教他仙术,但是他学了很久都没有学好,之后,他又请白发仙人教他神游到月亮上,因为他始终不愿专心学习,因此,白发仙人很生气,就把他留到月宫,还说:“假如你心平气和地砍倒桂树,你就可以获得仙术”但是,吴刚每次砍完一段时间,桂树就会自动痊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他不断地砍下桂树,桂树不断的痊愈。而大诗人李白诗含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折桂的历史记载:
我国之前科举时代俗称考试及第者为月宫折桂。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之后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中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色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朝之后,科举制盛行,蟾宫折桂便用于形容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之后中了第三名,白居易作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