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经典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作家施耐庵,本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抵抗欺负、受宋代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代征战,最后消亡的宏伟故事,深刻揭露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忱地赞颂了起义玩家的抵抗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露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的介绍
《水浒传》的成册,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水浒传》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宋朝宣和年间,从宋代开始就成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主题。在《水浒传》成册之前,水浒故事在流传中内容细节上颇具异同。这或是同在不同地区流传也有关系。施耐庵正是将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挑选、加工、再创作,才写成《水浒传》。
《水浒传》的作者争议
《水浒传》的作者相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加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几百年,涵盖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计型的长篇文学著作。
从初期刊本的落款来看,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福建建阳余象斗双峰堂刊本《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题罗贯中编集,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无际刊《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落款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与之相近的还有明万历三十年(1602)前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落款是“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
扩展阅读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成熟的白话长篇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白话章回小说进入了成熟的大发展时期。它不仅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作者极力刻画的人物,作者对其着墨之多,从其出场回目就可以看出,前十回有六回写到鲁智深。鲁智深也是《水浒传》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