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道理:假如你有才能,要懂得忍耐,自己要不懈努力,要有好的人脉,要有好的朋友帮你,你才能白手起家。如果想要非常的成功,必须要会用人,会管人,会留人。从曹操孙权刘备身上,明白成功不能孤军奋战,必须要有伙伴一同打江山,个人英雄主义要不得。同时悟出一个团队,最主要的是大批的人才。《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经典小说,明清时代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三国演义内容概述黄巾起义 三国争霸
东汉末年,皇帝昏聩,宦官专权,生灵涂炭。爆发了大型农民战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一代英雄人物竞相涌现。
大将军何进在和十常侍的斗争中被杀,袁绍、曹操等大臣以平“十常侍之乱”为名冲进皇宫,剿杀宦官。在保护汉少帝的过程中,西凉刺史董卓引兵进关,随后掌控实权,废汉少帝,另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天性残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起多方愤然。曹操假借谕旨之名,集结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虎牢关前,意在匡扶汉室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大战吕布。讨董盟军声威浩大,迫使董卓挟献帝逃至长安,最后被司徒王允设连环计除掉。
然而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心,同盟开始土崩瓦解。袁绍欲谋取长沙太守孙坚手里的传国玉玺,联合刘表将孙坚杀死。同时,袁绍还在界桥之战中战胜公孙瓒,变成北方最强势力。此时的曹操也广招贤才,堆积实力。三国争霸的原型初成。
衣带秘诏 官渡之战
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汉献帝于许昌定都,并利用军事和政治手段除去了袁术、张绣、吕布等人,展现了非凡的治国才能。汉献帝不甘于被曹操胁迫,联合董承、刘备等大臣,秘密颁布“衣带诏”想要除掉曹操,却因事机不密反遭其害,导致董承等人被杀。刘备侥幸逃脱,前去河北依附袁绍,与关羽张飞兄弟分离。
在江东,孙坚之子孙策多年苦心经营,终于独霸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人称“小霸王”。孙策亡故后,其弟孙权继业。孙权在周瑜等人扶持下,为吴国的建立堆积了强大的实力。
关羽身处曹营却心念故主,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最后与刘备张飞在古城相聚。
袁绍以“衣带诏”为名,带领大军征讨曹操,双方于官渡进行艰苦鏖战。袁军尽管势大,但内部尔虞我诈,于官渡之战被曹操战胜。袁绍气病交加身亡,袁家兄弟又相互猜疑,最后被曹操设计除掉。曹操进而征伐乌桓一统北方,为此后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荆襄风云 火烧赤壁
刘备在汝南战败,投靠荆州刘表。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足智多谋又心怀天下的诸葛亮辅助。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起兵南征,矛头直指荆州。这时刘表亡故,荆州落入曹操手中。刘备遭曹操沿路追杀,命悬一线,所幸有诸葛亮、赵云等人死命保全才得以存身。
面对曹操南征之势,刘备遣诸葛亮往江东与孙权结盟。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最后促成孙刘联军。在诸葛亮、周瑜、庞统、黄盖等文臣武将的合作下,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简单化、有计划的行动,孙刘联军在赤壁一战以弱胜强大破曹军,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章节。
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孙权继而争夺荆州。孙权遣鲁肃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则在诸葛亮的劝谕下数次推辞。周瑜献计,骗刘备前去东吴成亲,从而把它扣押以换荆州。不料周瑜的计谋被诸葛亮屡屡识破,导致其“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最后在诸葛亮的讥讽中吐血而亡,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长叹。历经了半世的屈辱磨难以后,刘备真正拥有了自己的领地,为进军西川奠定基础。
曹丕篡汉 三国鼎立
赤壁以后,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对决,杀得难分胜负。西凉马超举兵复仇被曹操平定,曹操进爵魏公、魏王。拥有荆州的刘备则经过一番争斗击败刘璋,以“凤雏”庞统之死为代价夺占西川,并趁曹军立足未稳夺得汉中,自封汉中王。后东吴与曹魏修好,孙权封为南昌侯。
坐镇荆州的关羽率军进攻曹魏,于罾口川水淹七军,威震天下。这时荆州防务空虚,被东吴都督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袭击。进退失据的关羽败走麦城,兵败身亡。这时,曹操去世,其子曹丕传承魏王的官爵,从而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称魏帝。自此,大汉王朝荡然无存。
曹丕篡汉后,刘备以“恢复汉室”为名在益州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孙权则坐镇江东一方。至此,天下大势底定,三国鼎立局势产生。
称帝后的刘备,不顾劝说东征吴国。发兵前夕,张飞亦死于非命。刘备痛心疾首,亲自带兵挥师东进,一路无坚不摧。情急当中的孙权用人不疑,拜书生陆逊为大都督,最终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蜀军。刘备率败军撤至白帝城时生病,并在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
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
蜀汉元气大伤之时,曹丕联合东吴与蜀国降将孟达、南蛮孟获等势力五路出兵攻击蜀汉。诸葛亮勇敢无畏,派出马超、赵云等猛将把守关口,又派出李严、邓芝等人说服孟达和东吴,安家平五路。
为完成刘备匡扶汉室的遗愿,诸葛亮决计征伐曹魏。为保后方安宁,诸葛亮亲领大军远征云南,以七擒七纵的大仁大智,平定南蛮孟获之乱。
后曹丕病故,其子曹睿即位,曹魏实权握于司马懿手中。诸葛亮带领将兵六出祁山,决心为恢复汉室鞠躬尽瘁。在此期间,诸葛亮收服姜维,且以平生所学相授。曹魏则以司马懿为统帅与蜀军对战。诸葛亮与司马懿,这两位旷世奇才在无数次战斗中进行周璇,并在斗争中相互敬慕,留下“失街亭”“空城计”“胭粉计”等典故。蜀国与曹魏之间的战争延绵数载却不分胜负。诸葛亮最终因为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故,蜀国举国同悲。
三分归晋 天下一统
姜维传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兴兵伐魏,先后九次出征中原,却由于国力衰微和佞臣诬陷,只能退避沓中屯田。魏将邓艾趁蜀汉内战之时出兵攻击,偷渡阴平进而兵临成都。蜀主刘禅不战而降,蜀国至此灭亡。姜维图谋复国,最终因事机败露,自杀殉国。
东吴自孙权死后,内战不仅。吴主孙亮被独揽大权的孙琳所废,孙休被立为帝。孙休联合老将丁奉除掉孙琳将实权抢回手中,但东吴这时也已呈现大江东去之势。
曹睿死后,魏主曹芳继位,司马懿从大将军曹爽手中夺得军权。此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把持魏国实权,并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家族自此权势滔天。司马昭从而公然弑君,杀死魏主曹髦。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改国号为晋,魏国灭。吴主孙皓最后也投降西晋,百余年的战争从此平复,天下一统。
三国演义创作背景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已知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称为嘉靖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再学罗本贯中编次”。继嘉靖本以后,新刊本大量出现,它们都以嘉靖本为主,只做了些插图、考证、评点和汉字的增删、卷数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调整文辞。更换诗词等,内容没有大的改动。
三国演义赏析《三国演义》可主要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三国争霸、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绘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后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体现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抗争与冲突的转换,并归纳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作者介绍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抗争。明朝建立以后,专心致力于文艺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经典小说对后世文艺创作意义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