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1977—1981):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东方》;莫应丰,《将军吟》;姚雪垠,《李自成》;古华,《芙蓉镇》;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李准,《黄河东流去》;张洁,《沉重的翅膀》;刘心武,《钟鼓楼》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路遥,《平凡的世界》;凌力,《少年天子》;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刘白羽,《第二个太阳》;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陈忠实,《白鹿原》;刘斯奋《白门柳》(一、二);刘玉民,《骚动之秋》。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张平,《抉择》;阿来,《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熊召政,《张居正》;张洁,《无字》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柳建伟,《英雄时代》;宗璞,《东藏记》。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湖光山色》;麦家,《暗算》。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11—2014):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生命册》;金宇澄,《繁花》;苏童,《黄雀记》。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15—2019):《人世间》(梁晓声);《牵风记》(徐怀中);《北上》(徐则臣);《主角》(陈彦);《应物兄》(李洱)。
扩展阅读2004年,人们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并一直努力保持全集的完整性,使其成为读者心目中“茅奖”获奖作品的权威版本。
其次,“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如果要拍摄,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吸引中年观众以外的年轻人观看。因为电视剧的主流受众是年轻人,原本的中年群体未必是收视率和口碑的保证。因此,《白鹿原》等“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虽然在口碑上能拿到的高分,但在收视率和热度上的表现却很一般,可见“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目前面临的市场接受度问题依然严峻。
很多人说,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从评委到作品,都有脱离“群众”的嫌疑。因此茅盾文学奖存在着评委看不全,群众全不看的弊端,茅盾文学奖虽然还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但群众一直只是看客。而对于文学奖本身,在经历了多年的历练,也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模式,作品来源单一,获奖作品模式单一,不够民主等现象都让茅盾文学奖变得神秘莫测。
茅盾文学奖一直因为“曲高”而太过“和寡”,纵观茅盾文学奖所有的获奖作品,大多都是现实主义的、史诗的、民族性的等,即多为现实主义文学,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首次被获准资格入围的网络小说,最后也是全军覆没。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直将关注现实、注重作品整体的品质作为图书出版的重要理念。自茅盾文学奖设立以来,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发的原创作品占到获奖作品的半壁江山。人民文学出版社曾于一九九八年起出版“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先后收入本社出版的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