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认为“为人之本”的是孝悌。孔子觉得,“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其中“仁之本”也被称作“人之本”,孝,指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悌,指兄妹之间的友好。孔子的“仁”和“礼”是相伴的。所谓的“孝悌”便是实现“仁”和“礼”的媒介。由于孔子要恢复周礼,而周礼则是一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有序社会。这种境界一定要以“孝悌”来巩固。
《论语》是春秋时期教育家、教育家孔子的徒弟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以及徒弟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册于东汉前期。本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比较聚集地展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做为儒家经典,内容源远流长,应有尽有,《论语》的观念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社会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等。
仁,首先是人心灵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这类确实完美必然是善的,这类真友善的全体情况便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从而将礼论述为适应仁、表述仁的一种合理的人际关系与为人处事的规范,从而明确“中等”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观念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