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是以寒食节为主题的七大特色。诗人描绘了寒食节期间的暮春风光,同时也讽刺了外戚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寒食》的创作背景
《寒食》作为唐代建中时期,当时在寒食节,皇帝会宣旨用榆柳之火奖励近臣。这不仅意味着寒食节已经结束,可以用火;也是皇帝借此机会提醒大臣们,希望大臣们能向有功无财的介子学习。唐朝中期以后,几个昏君宠坏了太监,使太监拥有巨大的权力,摧毁了政府,抵制了朝官。因此,韩红感慨万千。
《寒食》的作者
《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红。韩红,君平,是唐朝中期的“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红在天宝13年的考试中获得进士学位,并在淄青节期间担任侯希怡幕府。侯希怡回到朝鲜后,韩红在长安住了十年。建中期间,韩红因写《寒食》诗而受到唐德宗的重视。
《寒食》的全诗
《寒食》
春城到处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夕阳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扩展阅读唐朝之后,寒食节因与清明节日期相近而逐渐式微。宋元时期,清明节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融汇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习俗内容,相传迄今。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
汉代的寒食节,很多地方要禁火一个月,到了唐代,寒食节变成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而到了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因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宋元时期,清明节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融汇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习俗内容,流传至今。虽然上巳和寒食日渐淡出历史舞台,清明在这个春天集万千优长于一身,但上巳、寒食的习俗并没有淡出,它们转入到了清明之中。今天的清明是兼采众长的,早已不是最初那个时令节气,而是融合三节于一身的文化厚重的传统节日。可不是吗?在今天清明的习俗里,依然有上巳、寒食两节的影子。踏青、吃寒食,这两种从春秋时代开始便在上巳、寒食中出现的习俗,俨然已经成为清明的重要内容。上巳、寒食成就了今天的清明,今天的清明延续了上巳、寒食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