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任御医令的科学家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并著述了《脉经》。《脉经》创作于公元3世纪,全书共10卷,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归纳整理了24种脉象,也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参考文献。
《脉经》的主要内容
《脉经》将身体脉象归纳为24种,于每一脉象特性都有明确描述,并举类似之脉,分八组排列比较。王叔和运用担任御医令的机会,博学多才,苦心钻研,总结《内经》《难经》至今逮于扁鹊、华佗、仲景等经论要旨,旁及古代相关说脉之篇,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著成《脉经》十卷,九十七篇,首次对中医脉学从理论到临床运用作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
近世通行的《脉经》刊本,有《中国医学大成》本和人民卫生出版社本。
扩展阅读《伤寒杂病论》著述风格朴实简练,系统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被奉为“方书之祖”。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东汉杰出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原书失散后,经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伤寒论》共10卷,专门论述伤寒类急性传染病。《金匮要略》又称《金匮要略方论》,为原《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共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