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八俗: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茶者陶冶情操,善花者品性怡然。
从本源上讲,雅俗间的区别,跟先秦的 “君子”“小人”之别关系甚为密切。君子与小人,是就人的品性进行划分,而雅俗的区别则注重点在人的情趣上。孔子骂人,就径呼之为“小人”,还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名言。最古老的君子的含义,主要指受过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而一般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而也跟那些无德之人被并称为“小人”,这样的划分方式,带有儒学伦理文化的色彩,但对后世中国的文化心理影响至为深远。从东汉直到魏晋时期,士族兴起,九品中正制作为选官的标准,对人品的要求最为关注。于是品评人物,成为当时十分重要的带有政治意义的活动,当曹操被评为: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时,他本人即大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