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所是中国成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力量相对雄厚、专业结构配套的综合型半导体研究所。十三所主要包括微电子、光电子和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等三大领域,是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得过2420项研究成果,其中55项荣获国家级奖励、395项获部(省)级奖赏。
河北半导体研究所拥有“国家级专用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光电子器件产业化基地和MEMS工艺封装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2个科研中心、8个专业部、6个研究室、7条中试线和10个独资/合资/控股的技术产业企业,其产品涵盖基础支撑类(半导体材料及电子封装机壳)、芯片类(各类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以及应用类。1999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通过ISO9001-2000换版认证;被认定银行信用等级“AAA”单位。
在过去的50年来,河北半导体研究所在半导体领域先后造就了36项国内第一,如我国第一只晶体管(1957年)、第一块硅集成电路(1965年)、第一块砷化镓集成电路(1982年)、第一只半导体激光器(1983年)……等等,获得了2420项研究成果,其中55项荣获国家级奖励、395项获部(省)级奖赏。
十三所拥有国家级专用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光电子器件产业化基地和MEMS工艺封装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十个专业部、研究室,生产线和8个控股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产品涵盖半导体材料及电子封装等、各类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以及微波毫米波的模块部件跟小整机。
扩展阅读宦双燕利用新技术不仅延展了学生的课堂,还有老师们的教研环节。以湖南大学为牵头单位,她所在的课程团队,联合华东理工大学等十三所国内高校联合申报,获批成立了国家首批“分析化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宦双燕表示:“我们想打造一个中、东、西部地区高校教师分析化学课程共建共享平台,虚拟教研室实际上就是一个依托‘分析化学课程’的高校教学学术共同体。”目前已开展线上跨校教研活动13次,各高校的老师们能集中力量聚焦学科核心问题、教学核心问题。
此外,美国的空军研究实验室、海军实验室和宇航局、德国的莱布尼茨晶体生长研究所,以及法国圣戈班等都已加入氧化镓材料及器件研发的浪潮中。国内外氧化镓相关产品仅有衬底和外延片,大电流和高压器件、模块正在开发中。目前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开展氧化镓的相关研究。国内氧化镓材料研究以山东大学、中国电科四十六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北京镓族科技(北京铭镓半导体、北京镓和半导体)、杭州富加镓业等单位为主。外延研究以中国电科四十六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为主。器件方面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科十三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