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位于苏州姑苏区。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02)~519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多平方米。在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刻着唐代大诗人张继的著名诗《枫桥夜泊》。清末著名学者余越写的这座诗碑,已成为寒山寺的独特之处。
寒山寺的建筑格局寒山寺庙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寒山寺的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心线。寒山寺山门前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桥头与山门之间的黄墙称为照墙。山门两侧有两棵古樟树。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均源于枫桥夜泊诗。佛龛后面是一尊威严的将军雕像,面朝里面,面朝大雄宝殿,手里拿着金刚杵,又称降魔杵,那是韦背,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将之首。
寒山寺主花园左侧的花坛两侧镶嵌着两块石雕。一是明朝崇帧时刻的“寒拾遗迹”;另一刻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走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达著名的听“半夜钟声”的钟楼,前面的双层建筑是藏经楼。俯瞰屋顶,可以看到唐僧、孙悟空等雕像群。藏经楼上藏着珍贵的佛经,楼下叫“寒拾殿”。寒拾殿后墙背面立着一座巨碑,刻有千手千眼的观音、韦背、关公等人物。钟楼就在寒拾殿旁。
寒山寺庙的布局并不追求上下平衡。根据墙壁和山门,它们基本上是一条线。后面的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不在一条中心线上;新建的普明塔按南北向中心线布局。寺庙里到处都是庭院,散落着。
寒山寺的历史文化寒山寺佛像雕塑独具特色,碑刻艺术闻名世界。碑廊陈列着岳飞、唐伯虎、董其昌、康有为等历代名人的诗碑,其中晚清余悦书张继诗碑最为著名。今天的大钟是清光绪32年(1906年)江苏巡抚陈奎龙督造的。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约2吨。大雄宝殿两侧墙内嵌有36座寒山的诗碑,以及悬挂在两侧的十六罗汉像。殿内的两大石雕和尚是寒山和拾得。
寒山寺的故事传说据说唐太宗贞观时期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寒山,另一个是拾得。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长大后,寒山的父母为他和一个住在青山湾的女孩订婚了。然而,这个女孩已经和拾得有了共同的感情。寒山知道真相后,决定满足拾得的婚姻,于是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拾得知道了真相后,去苏州找寒山,和他一起皈依佛教。
扩展阅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冲着这句诗,我也去了寒山寺,早上八点多到达寒山寺,开始进入寒山寺的内部。听听寒山寺的钟声,宁静而又悠远,看看寒山寺的鱼儿,肥硕而又健壮,再看看寒山寺的猫咪,有黑猫白猫,还有橘猫「忘记拍猫了」
不过,寒山寺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寺庙。在建成后的一千多年间,寒山寺曾五次被火烧毁,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朝光绪年间,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寒山寺已经不是当年的寒山寺了。唐代张继所见寒山寺。如今的寒山寺虽然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里面的文物古迹还是很多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