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清明节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国内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还有哪些称呼呢?清明节的别称有许多,比如热食节,禁烟节,踏青节等等,如今,请随小编历数下清明节的别称有哪些吧。
历数清明节的别称有哪些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很多,全国各地因区域文化不同又很存在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别,各地习俗虽各有不同,但扫墓祭祖、踏春出游是一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春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还有哪些称呼
清明节,又称 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等,就是节日也是节令。
1.踏青节
清明节自古就有踏青春游的习俗,由于清明时节春光明媚,正是踏春的大好时候,故有踏青节之称。
2.三月节
清明节最早只是春天的节气之一,后融入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称为农历三月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故称三月节。
3.祭祖节
清明节的关键习俗,便是祭祖扫墓,即“墓祭”。清明扫墓的由来已久,也是我国三大祭拜节日之一,故称祭祖节。
清明节始于何时,与寒食节是什么关系
清明节大概始于周朝,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提到清明节,不得不提另一个节日——寒食节。周朝晋文公为请隐于绵山的介子推下山,下令放火烧山,谁知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不愿出去做官。晋文公为表追思,下令介子推被焚死日禁火,只能吃冷食。此后,这一习俗世代相传。因为清明节在寒食节后的一两天,到了唐朝,这俩节日慢慢合二为一,民间大多只过清明节了。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过清明节
知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强调,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北方满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南方的壮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纳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尽管各地习俗各有不同,但扫墓祭祖、踏春出游是基本主题。
与汉族相比,有一些少数民族清明节活得更隆重。例如,壮族人扫墓祖先陵墓时应全家出动,带上五色饭、肉、香烛、纸幡等;土家族在清明节要扫墓挂青,家里要吃猪头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