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们都知道,春节是百节居首,走亲串友是中国千年的持续。2023年的春节是较为早的,有些朋友来咨询我,本世纪有4次早春节吗?农业生产激发春节习俗吗?
本世纪有4次早春节吗
2023春节
本世纪有4次早春节,各是2004年、2023年、2042年和2080年。出现这种“早春节”现象是阳历和农历转换而致。中国传统农历是以月亮圆缺变动的周期为基础,一个月约29.5306天,积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回归年相差11多天,3年总计已超过一个月。倘若任凭农历和阳历之间日数相差下来,就会发生春节在夏季完的状况。
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依据月相变化,也就是一个朔望月来安排每一个月有多少天。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53天,全年12个月,共354天或355天,极个别为353天。
那样,阴历一年的日数比阳历一年的日数少了11多天。每年少11天,3年就会少1个多月,总计16年就会相差半年。为了补足这几种历法间的“时差”,古人在每19个农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即19年7闰。闰月所属的年代称为闰年,置闰规则是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决定,因而每个闰年的闰月部位也都不太一样,如2014年是闰九月,2020年是闰四月,2023年是闰二月。这就导致了春节对应的阳历日期来的有时早有时晚。
农业生产激发春节习俗
全世界好像无法找到另一个节日,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开心、和谐,并且周期时间那么长。尽管准确地说,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春节更像一次漫长假日欢乐。
北京故时的儿歌那样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便是年。”对于春节的完毕,一般都觉得要来临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从腊八到元宵节,算起来竟有一个多月。节日的高潮,便在除夕之夜和正月初一。
今人邓云乡在《增补燕京乡土记》中,曾生动地叙述了一番北京大的“协奏曲”,是“噼啪”的爆竹声、“噔噔噔”的剁饺子馅儿声和各界店铺里“噼噼啪啪”算盘付款的声响。如今,付款早就无需算盘,剁馅儿响声亦不常闻,仅有烟花炮竹的声响还伴随着大众的说笑,迈入一个又一个新春。
“有关春节起源,因为远古时期文献欠缺,实际发源时间很难考察。学界有几个假设,比如‘腊祭说’、‘巫术说’和‘鬼节说’,也没有充足论据。”陈连山说,“可是,大家可看到春节和农业生产间的紧密联系。”
“例如,‘岁’字居然是一种斧类砍削工具,用于获得庄稼,也用以获得后杀牲祭拜,‘岁’逐渐成为该祭拜的名称,最终,‘岁’成为一种时长段落标示。‘年’字也如此,《说文解字》的解释,‘年,谷熟也。’后来也发展成时长段落标示。《尔雅·释天》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这表明,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大家产生了年的概念。确认了年长短之后,一年的开端便是新春,慢慢就演化出过新年的习俗。因此,新春或者说春节,无疑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节日。”陈连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