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但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一种误传。该习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剃发令的前后。但事实上,早在明末清初时,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流传“不剪头”的习俗,这是因为不剪头被视为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同时,按照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在正月里不理发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正月是万物开始新生的季节,因此人们不应阻止新生事物的发展。对于头发来说,这就意味着应该让它们自由生长,而不剪发则违背了春生的气息。
早在古代,中国人民就十分重视头发,而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剪发的习惯也早已存在。在《礼记》中记载,汉代的中国人就已经对剪发有了一定的要求,例如每年三月末会有人剪发为鬈。然而,在清代以前,中国男性都有着蓄发的传统。因为头发被视为身体发肤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之于父母,男女都留长发,只是盘发的方式不同。
因此,剪发被看作犯了严重的罪过。总的来说,许多地方流传着“正月里不能剪头发”的民俗,但其实这些都只是一种封建迷信的思想。如果考虑卫生和美观,理发是应该进行的,当然,如果在新年前已经理过了,那么可以等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再来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