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太尉是皇帝最高的武官,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在北宋前期,太尉曾经是三公之一,但在宋神宗改革时期被废除了。直到宋徽宗才恢复了太尉这个官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宋朝的太尉代表了不同的地位,是一个非常高级的职位。
在中国古代,太尉是担任中央军事最高长官的官职。他掌管天下军政事务,在全国范围内统帅兵马,权力甚至超过丞相等行政长官。然而,由于太尉的权势过重,导致秦朝时期一度没有任命太尉。在秦汉时期,太尉具有品秩一万石,金印紫绶的权威。太尉历朝历代均为正一品,是天下武官之首。按《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述,太尉是秦汉时期的最高武职。
在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之后,太尉这个官职就不再设置了。早期的西汉,太尉的职位多半和军事无关,所以具备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实际官职。但到了武帝时期,由于名门望族青睐,太尉的设立开始管理起军事,并且和丞相等同。
这和早期的西汉有所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太尉的职责也发生了改变。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大司马一职被改为太尉。此后的东汉时期,太尉、司徒、司空被称为三公,太尉负责军事,司徒负责民政,司空则承担监察职责,分别开设府及置僚佐。虽然曹操撤销了三公制度并自任丞相,但魏文帝时期短暂恢复了三公制,而后又再次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