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代酷睿系列处理器来了!本世代Intel CPU依然首发移动平台,而这次首先迎来的是戴尔微边框笔记本——燃·7000。这个新锐系列属于便携性能本范畴,同时拥有14寸和15寸两条产品线,目前抵达ZOL评测中心的产品是14寸型号。
这款笔记本外观简洁优雅,在14寸独显本范围中非常轻薄便携,有XPS 系列的经典风范,配以第七代酷睿Kaby Lake架构CPU i5 7200U和Geforce 940MX独立显卡,综合实力强劲。下面,我们从CPU方面开始,谈一谈这款笔记本的具体情况。
第七代酷睿CPU首测 戴尔微边框燃·7000
命途多舛的14纳米制程 生前身后纠葛百结
十年前,“扣肉”架构的Core 2 Duo处理器横空出世,将AMD的K8 系列处理器斩于马下,为Intel重回技术领导者的地位立下汗马功劳。之前五年问世的奔腾4系列即使尽浑身解数迭代进化所不能做到的,被迅驰移动血统的“扣肉”一朝轻松拿下——这,是PC“现代史”上的大事。
Kaby Lake是新的开始吗?
在此后的Intel的技术发展路线中,有两个标志与此紧密相关——其一,移动CPU优先级高于桌面性能级产品;其二,Tick-Tock的架构/制程轮换节奏得以确立。十年过去了,笔记本的市场地位已经远非台式机可比,验证了Intel的长远眼光;但第二要素却出现了波折,先是14nm自身难产导致第四代酷睿延寿衍生出了Haswell Reflesh家族,后是14nm的排头兵Broadwell几乎缺席桌面阵营(服务器大量存在,桌面仅有两款PGA型号),Tick-Tock有夭折的危险。
戴尔 燃 · 7000 14英寸笔记本
面对扰乱路线图的后果和10nm制程研发方面的困难,英特尔迅速调整了技术路线,决定将14nm制程延伸使用,采取优化迭代的方式,推出了相当于之前Haswell Reflesh地位的第七代酷睿处理器——Kaby Lake。至此,Tick-Tock节奏改变为同一代制程包含革新、优化、架构迭代三个步骤,从两步走变成了三步走。
Kaby Lake实物图
于是,今天我们拿到了搭载i5 7200U CPU的戴尔 燃·7000笔记本。
● Kaby Lake移动i5特性
目前已经正式发布的Kaby Lake系列第七代酷睿处理器包含两大家族——对应Core m的Y系列和移动双核Core i3/i5/i7的U系列,与上两代Skylake/Broadwell前辈的功能定位保持一致。两大家族均为低电压系列,前者的热设计功耗为4.5W级,后者则为15W级。除此两家族外,桌面性能级的Kaby Lake型号如i7 7700K也有消息流出甚至可以核准精确的睿频信息,只是见到实物还需要一定时间且提升比例应当弱于移动端(桌面级所有处理器放开TDP,仅仅提升主频性能增幅有限)。
7系列命名再度一锅粥
与前辈不同的是,此次产品线迭代,英特尔修改了产品线命名方式,原本的Core m5/m7系列后缀格式不变而前缀升级为Core i5/i7;Core m3依旧还是Core m3。这种显而易见的混淆相信不会是无意识的行为。 当然,新的Core i5/i7(Y系列)对Core m3有一定的技术规格优势,后者被阉割掉了AMT 11.0、TSX-NI两项远离普通用户的技术(基本可以无视)。
而我们的主角i5 7200U隶属于Kaby Lake第七代酷睿的U系列低电压家族,首批三款包括Core i3-7100U、Core i5-7200U和Core i7-7500U。他们的CPU基础和加速频率分别为2.4GHz、2.5-3.1GHz、2.7-3.5GHz,相比于前一代Skylake对应型号,Kaby Lake CPU基础频率提升100-200MHz,加速频率提升300-400MHz。
两代架构对应CPU型号规格参数对比
在核显方面,Kaby Lake-U的GT2的核芯定位不变,EU ALU运算单元规格不变,名字从HD 520变为HD 620。此外,新架构CPU内存继续支持DDR3L-1600、LPDDR3-1866、DDR4-2133,而Core i3同样阉割掉了AMT、TSX-NI技术。
Speed Shift技术
在新的技术特性方面,Kaby Lake获得了Speed Shift技术的升级,可以增强Turbo Boost睿频的灵活性,在短时睿频段加强处理器的稳定性,智能降低功耗。此外,新的OPI内部总线升级让PCI-E通道的分配更加科学,支持完整的PCI-E 3.0 X4带宽NVme 固态硬盘,对存储性能的提高是一大福音。Kaby Lake应该也支持10bit HEVC的解码。
外媒Anandtech 总结的核显 4K解码能力汇总
英特尔演示的 4K HEVC 10bit 功耗情况
双核负载实现3.1Ghz最大睿频
就目前看到的这款戴尔 燃·7000 14寸笔记本而言,i5 7200U的具体规格已经完全确定——双核心四线程、4MB 三级缓存等都同前代维持一致。在频率方面,监测软件还未能识别其睿频规则,但通过Hardware Monitor可以确定目前的BIOS控制下,i5 7200U 双核负载即为最大睿频31倍频,Ring频率为29倍频,烤机则在27倍基础频率和29倍频之间浮动。
● i5 7200U理论性能对比
为了验证第七代酷睿笔记本 燃·7000的实力,我们找到戴尔Skylake架构的XPS 13系列笔记本进行对比评测。为比对新处理器的性能提升幅度,我们选取同样定位的i5 6200U与更高定位的i7 6500U进行测试。
在理论性能方面,我们选取了国际象棋、Cinebenchr R11.5/R15、X264 HD Benchmark和Wprime 软件进行测试,他们分别可验证处理器的整数性能、图形渲染性能、视频编码性能和多线程圆周率浮点性能。
Cinebench R11.5性能测试
Cinebench R15性能测试
Wprime 性能测试
X264 HD Benchmark性能测试
国际象棋性能测试
从测试结果来看,拜更高、更坚挺的频率和同频的小幅度提升所赐,i5 7200U的性能大幅度抛离上代产品i5 6200U,十分接近更高定位的i7 6500U CPU。
如此看来,Kaby Lake架构,并不是完全没有提升的鸡肋填充产品,相信在移动领域有很大的潜力挖掘空间。
● 核芯显卡理论图形对比
相比于CPU性能提升的举步维艰,Intel自从走上异构融合之路后,一直坚持“核显大法好”的总路线绝不动摇,每一代的GPU性能提升幅度都远远超过CPU。几年间,Intel在核芯显卡方面既不乏HD2000-HD2500的架构优化神迹,也敢于大刀阔斧的扩充EU运算单元规模,衍生出GT3E、GT4E这样晶体管面积可与CPU部分分庭抗礼的大核心集成显示核心。那么,Kaby Lake的GPU同规格提升大么?我们结合3Dmark 和《古墓丽影9》亲民大作来说话。
1/2 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