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事件是指围绕南中国海地区的主权争议所发生的一系列紧张局势和事件的总称。2015年11月6日,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克里通电话。针对美方“拉森”号导弹驱逐舰闯进中国南海岛礁以及近期在南海问题上屡屡向中国挑衅,王毅在通话中表示,美方军舰在南海采取的行动损害双方互信,挑动地区紧张,美方应通过对话协商尽快回到正轨。
中文名:南海事件
英文名:South China Sea incident
原因:主权争议
位置:中国南海
国内斗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要求,各成员国应在2009年5月提交领海基线声明。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两国领导人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出招,虽说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要求有关,但也是想在其国内政治斗争中争取主动。2009年1月28日和2月3日,菲律宾参众两院以高票通过了所谓的“菲律宾群岛领海基线议案”,“宣示对南海部分岛屿享有主权”。这与菲律宾国内政治有一定的关联。2010年5月,菲律宾将举行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各派政治力量为了赢得选举,开始积聚力量,并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捞取选票。
“领海基线议案”无疑为各派政治力量提供了一个展现“爱国”形象的良机。2008年3月8日,马来西亚政坛发生了“政治海啸”,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国民阵线遭遇40年来最惨重的失败,在国会里丧失了以往控制2/3议席的绝对优势。在此背景下,逼总理巴达维下台的呼声日高,而接班人纳吉布多项丑闻缠身,且被前总理马哈蒂尔批评为“软弱先生”。为了树立硬派形象,纳吉布在2008年8月11日,以国防部长的身份登上弹丸礁(马来西亚称拉央拉央岛)“宣示主权”。
2009年3月5日中午,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又登上了弹丸礁,但他的言辞相对委婉。巴达维登上弹丸礁后说:“这里以珊瑚礁丰富和潜水爱好者聚集而闻名,并将有希望成为未来海上旅游中心。”他希望该地区能得到很好的保护。陪同他访问的有马来西亚国土部长以及当地的地方官员,“宣示主权”的意味很明显。4月7日,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将举行国会议席的补选。这次补选无疑对执政的国阵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国阵里面,东马的沙巴州和沙捞越州占有46个议席,是国阵执政的重要基础。巴达维此行一方面给当地的国阵打气,另一方面也是做给沙捞越选民看,表明国阵会捍卫他们的利益。
2009年3月24~28日,马来西亚执政党巫统将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巴达维将在这次党代会上退位,把总理职位交给副总理纳吉布。在下台前,巴达维也要替自己的人马抢些好位置。尤其是巫统青年团主席一职,巴达维的女婿与前总理马哈蒂尔的儿子都是热门人选。身兼国防部长的巴达维,精心策划这次弹丸礁之行,也是想争取军方的支持。
局外关注一些大国或地区集团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染指南海地区事务,力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企图由来已久。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后,美国对南海的基本政策由‘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2009年3月4日,据菲新社报道,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瓦尔特·洛曼表示,美国作为菲律宾的主要盟国,应该明确支持菲律宾在南海的主权要求。2月26日,洛曼在传统基金会网站上发表题为“斯普拉特利群岛(即我南沙群岛):美国在南中国海的领导权面临挑战”的文章。
该文认为:“中国对南海主权的要求如果不受挑战,那么,有朝一日,美国太平洋舰队会在进行例常活动时,需要寻求中国的许可。假如中国对这一地区主权要求与中国海军的发展相适应的话,那美国10年后将面临真正的危机。”2)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对日本海上石油运输生命线也至关重要。所以,日本政府一直很关注南海问题。日本政府希望东盟国家采取一致行动,对抗中国。这也是日本政府的战略目标之一。2月24日,《日本时报》甚至公然鼓动东盟四国“合纵”对抗中国,夺取南沙群岛,其战略野心暴露无疑。
3)印度为了实现其地区霸权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东进政策”。2000年以后,印度加强了同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军事联系,试图扩大对南海问题的发言权。
4)此外,澳大利亚以及某些欧盟大国,也以“南海航行权”关系到其国家利益为由,表示“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这些大国插手南海事务,削弱中国、浑水摸鱼的意图十分明显。
中国表态2009年3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巴达维登上弹丸礁一事表示:“中方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愿通过协商妥善解决有关争议。我们希望有关各方切实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不要采取可能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媒体评价确实,解决南海领土争端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加以解决。加强中国与东盟有关各国的经济合作、军事交流、民间外交,都有利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
但也要看到,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东南亚国家政局不稳。它们通过挑起领土争端,来转移国内视线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我国决不能掉以轻心。虽然我国不愿事态进一步恶化,但加强中国海军建设,特别是建设一支具有地区威慑力的现代化海军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
研究发现,“纽约时报网”南海报道中的新闻偏见明显,美国政府南海问题传播中采取了主动设置议程抢夺话语权,政府、军方、学界、媒体多方联动,给行动披上“非军事化”、“国际法”外衣的传播策略。从报道中还可以看到美国政府对南海问题参与度加强、美国政府正将南海问题向国际化、军事化方向扩展等美国南海政策动向。针对“纽约时报网”所反映出来的美国媒体在南海报道当中对中国的偏见,态度上,我们应当理性看待美国媒体南海报道;在立场上,应坚决维护中国南海主权,通过美媒认清美国南海问题策略;在国际传播视角:官方、媒体、学界应积极发挥作用,形成联动,抢夺话语权;在国际政治上,应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南海问题创建良好的战略环境。[1]
参考资料1.当他们在谈论南海时,他们在谈论什么·知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