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是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具有完整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和多个学科门类、多种办学形式,是一所以教学为主体,集科研、医疗、校办产业综合发展的高等中医药学府。
学校创办于1934年,时名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60年改建为普通高等本科学校湖南中医学院,1979年成为全国首批取得中医类研究生学历教育资格的院校,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学成建制并入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现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总占地面积1400余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
截至2021年4月,校(院)共有四大区(含浦新校区、砂子塘老校区、溁湾镇研究院南院、桐子坡研究院北院),总占地面积1400余亩;学校设有19个学院,28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7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湖南省重点学科8个;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7所。
中文名:湖南中医药大学
外文名: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简称:湖中大、湖南中医大、HUCM
创办时间:
主管部门:湖南省
硕士点: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2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一级学科
院系设置:中医学院、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
校训:文明、求实、继承、创新
校歌:湖南中医药大学校歌
院校代码:
10541
属性:省属高等院校
类型:医药
现任院长:戴爱国
现任:校(院)党委书记:秦裕辉
类别:公立大学
党委书记:秦裕辉
历史沿革湖南中医药大学南大门湖南国医专科学校时期
1933年冬,湖南中医药界名流吴汉仙、张牧庵、易南坡、刘岳仑、佘华龛、王纾青、郑守谦、郭厚坤、黄菊翘等人发起创建湖南国医专科学校。
1934年春,正式成立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吴汉仙担任校长,易南坡任董事长兼顾问,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担任名誉校长,培养出了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任应秋等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大师。虽然时局动荡,战火纷飞,学校依然勉力支撑,直至1941年,学校几经搬迁,艰难竭蹶中无法坚持办学,被迫停办。但是,学校却为后来的湖南中医进修学校乃至湖南中医学院的建设和办学,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前期基础。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与湖南省中医专科学校时期
1952年冬,湖南省卫生厅委派唐构宇等筹建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
1953年11月,经中南行政委员会卫生局和中央卫生部批准,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由时任湖南省卫生厅厅长张经兼任校长,提出了“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逐步提高中医的业务水平和社会主义觉悟”的办学方针,主要培训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在职医务人员。
1959年8月,在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湖南省中医专科学校,超越了“进修”的教育形式,开办了中医大专层次的教育。湖南中医学院时期
1958年底,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湖南中医学院。
1960年6月,在崔洪源、谭日强等人的筹建下,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扩建为湖南中医学院,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教育。
1960年11月1日,湖南中医学院成立大会暨中医专业60级新生入学典礼召开,并确定这一天为校庆日。湖南中医药大学南大门1979年,湖南中医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取得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中医高等学府。
1986年,中共湖南中医学院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讨论确定校训为“文明、求实、继承、创新”。
1988年,成为全国首批设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高校。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学(原校址今为湖南女子学院南校区)成建制并入湖南中医学院。
2002年,湖南中医学院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湖南中医药大学时期
2006年2月17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同年学校整体搬迁至含浦校区。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1]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5年,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8年,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院系专业截至2018年6月,下设18个学院、16个研究中心(所)。开设24个本科专业,分属于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
学院
专业
医学院
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
中医学院
中医学(“5+3”一体化,本硕连读)、中医学
第一中医临床学院
口腔医学、医学检验
第二中医临床学院
中医学
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中西医结合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药学院
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医学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人文与管理学院
英语、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
护理学院
护理学(含涉外护理方向)
体育艺术学院
运动康复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成人教育学院
/
研究生院
/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独立学院)
康复治疗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药物制剂、药学、市场营销、应用心理学专、护理学
孔子学院(韩国圆光大学)
/
教学建设科研大楼科研大楼截至2016年8月,该校拥有医学基础、临床技能、药学基础、药学技能和综合信息5大教学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0亿元,40万元以上的贵重仪器设备17台件。其中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教学实验室面积5.7万平方米,各类教学实验室能开出实验项目570个。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校级精品课程。承担国家规划教材参编85本,其中主编29本,副主编30本
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中医机能实验室教学中心
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基础实验中心、药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中医诊断教学实验室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
省级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手法学、刺法灸法学、实验针灸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医药信息学-MATLAB应用、大学英语
学科建设截止2018年6月,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湖南省重点学科10个,其中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中医诊断学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其中8个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其中17个二级学科自主设置硕士学位授权点。
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中医外科皮肤学、中医药信息学、方剂学、中医肝胆病学、针灸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男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药用植物学。
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学、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药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公共管理、护理、电子信息等
师资力量校园环境截止2018年6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876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实验室人员1360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211人、副高职称教师302人;有博士生导师108人、硕士生导师422人。入选国医大师3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6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4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医学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3人,省学科带头人17人,医学学科带头人22人,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名医69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4人,省“百人计划”专家7人,“芙蓉学者”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2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及后备人选7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7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团队、方剂学教学团队、针灸学教学团队、中医诊断学
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我校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招收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的单位,2009年获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现有在籍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373人。中国湖南国际针灸培训中心设于我校,已为30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千余名多名学员。1990年以来,学校先后多次选派专家、教授赴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访问,并派出数批医疗队赴俄罗斯等多个国家防病治病。与美国新英格兰中医学院、加拿大中央学院、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新加坡中医学院、日本青叶札幌等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开展境外合作办学项目,成为我省首个境外合作办学项目。2014年获批与韩国圆光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巴民族医药研究中心”,与卢森堡合作建立了“中-卢中医药合作研究中心”。
附属医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共有病床14789张。第一附属医院被列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第二附属医院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中医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十所全国重点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之一。附属医院医疗设施先进,临床科室设置齐全,拥有一批知名的中医临床专家。拥有肝病、眼底病、皮肤疮疡病、肛肠病、儿科、骨伤科、不孕不育科、心血管内科、针灸科、脑病、肿瘤等11个国家重点中医专科(专病)中心。有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附属衡阳医院(衡阳市中医医院)附属常德医院(常德市第一中医院)附属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附属宁乡人民医院(宁乡县人民医院)附属岳阳医院(岳阳市中医院)附属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浏阳市中医医院)附属深圳福田中医院(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附属重庆垫江医院(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附属长沙医院(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学术研究科研机构截至2016年8月,该校建设建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中医(肝病)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地1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3个、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3个、湖南省特色创新服务平台1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2个,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1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1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6个、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5个。有SPF级实验动物中心1个、国家级科普基地5个。所有科技实验平台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对全校学生预约开放。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第一附属医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湖南省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国家发改委工程实验室: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粉体关键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医药粉体技术工程中心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经穴-脏腑相关重点研究室、超微中药临床应用重点研究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血管生物学实验室、病理生理实验室、针灸生物信息实验室、中药药性与药效实验室、中药药理(心血管)实验室、中药鉴定与资源实验室、肝脏病理实验室、分子病理实验室、皮肤免疫与病理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医诊断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心脏病诊疗中心和微创外科中心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中药现代化科研实验室、中医内科学、针灸生物信息分析、中医病症实验室SPF级实验动物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科研成果截至2016年8月,该校有在研课题688项,纵向在研科研经费6600余万元,参与973计划项目14项、863计划项目4项、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4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4项、国际合作专项2项。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6项,其中“中药超微粉体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中药新药51个,科技成果转让84项,获国家专利205项,科技开发和新药转让费9958.3万元。该校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湖南省42个GAP基地建设,中药种植面积达70万亩,年度新增产值7亿元。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37项,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
学术期刊该校办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湖南中医杂志》、《东方药膳杂志》三种公开发行学术期刊,为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收录。另与瑞典Medfors出版社联合办刊《JAH》杂志,及与本校中医诊断研究所共同办有内刊《数字中医药与诊断》。[2]
学术资源截至2016年8月,该校图书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109.7万册,其中印刷型文献63.6万余册,线装古籍2.5万册;数据库12个,其中电子书刊35万余册;各类报刊累计达到1000种。[3]
学校领导现任领导职务
姓名
校(院)党委书记
秦裕辉
校(院)党委副书记、校(院)长
戴爱国
校(院)党委副书记
易刚强
副校长
曾福生、刘鸿翔、廖菁、刘平安、刘红华
校(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彭清华、熊辉
校(院)党委委员、校(院)纪委书记
张玉芬
校(院)党委委员、大学组织人事部部长、宣传(统战)部部长
焦珞珈
(数据截至2020年12月)
历任领导姓 名
曾任主要党政职务
任职年限
谭日强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革命会副主任
1960.08—1984.02
崔洪源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
1960.10—1970.05
盛翼联
湖南中医学院院长
1962.04—1964.05
冯国英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书记
1962.12—1966.06
王志林
湖南中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1964.05—1969.10
樊致祥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
1964.06—1971.10
李聪甫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
1965.11—1973.
郭旭林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
1969.12—1978.04
蒋 震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书记、革委会第一副主任
1970.09—1973.01
李万通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革委会副主任
1971.08—1978.12
苏 明
湖南中医学院革委会副主任
1973.06—1978.04
李葆荣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革委会副主任
1973.08—1982.04
郑春林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革委会第一副主任
1973.10—1978.04
谷 曼
湖南中医学院革委会副主任
1973.11—1978.04
佟 英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1975.08—1978.04
慕 君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
1975.12—1978.04
苏 野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1978.04—1979.04
董早冬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1978.04—1982.04
段炳英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
1978.04—1982.04
王有功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
1978.04—1982.05
覃遵双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党委书记
1978.12—1989.10
罗年丰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
1979.09—1982.04
程岑华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
1980.04—1983.10
刘伟士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
1981.11—1994.02
姓 名
曾任主要党政职务
任职年限
萧佐桃
湖南中医学院院长
1981.12—1989.10
范晨钟
湖南中医学院顾问(副厅级)
1982.04—1982.12
王永和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
1982.04—1985.12
李树海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1983.04—1987.01
邓岳仲
湖南中医学院纪委书记
1983.04—1989.10
陈大舜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院长、党委副书记
1983.09—2002
朱文锋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
1985.10—2002
刘志辉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
1985.10—1994.02
岳济英
湖南中医学院纪委书记、副院级督导员
1989.10—2000.12
柳树诚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正厅级)
1990.09—1997.02
毛祖耀
湖南中医学院工会主席(副厅级)
1990.09—1996.05
郭金荣
湖南中医学院副厅级待遇
1990.09—1991.01
李 韧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
1994.05—1997.07
张运波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级督导员
1998.07—2002.12
滕久祥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1994.02—2007.05
尤昭玲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
1994.02—2009.12
蔡光先
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2002.04—2011.09
陈 弘
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
2006.12—2012.04
吕祖建
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研究院副院长 ,正校级督导
2002.04—2013.06
谭达全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院院长
1997.09—2014.07
蒋士生
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研究院副院长,正校级督导
2002.04—2014.11
黄政德
湖南中医学院副书记、纪委书记,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纪委书记、研究院副院长,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研究院副院长
1999.02—2015.05
廖端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010.01-2016.03
周小青
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研究院副院长
1999.01-2016.06
名医名师名老中医——熊继柏
青年名医——张涤
国医大师——刘祖贻
教学名师——常小荣
优秀教师——刘塔斯
湖南省优秀党员,首届教学名师——卢芳国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彭清华
校园环境截至2019年6月,校(院)共有四大区(含浦新校区、砂子塘老校区、溁湾镇研究院南院、桐子坡研究院北院),总占地面积1400余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含浦校区为学校主校区,硬件条件较好。含浦校区地处郊区,校内环境优美,占地面积大。校内有两个人工湖,分别是新月湖和一鉴塘。东塘校区地处市区繁华地带,现为湘杏学院学生和其他学院临床专业高年级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东塘校区旁即是第一附属医院,属于三级甲等医院。东塘校区乘坐长沙市内公交912路可直达含浦校区。[1]
文化传统校徽校徽以紫檀色作为核心色,传承中医中药基因;校徽主体由书本、银针、校门、太极“中”字四大部件组成。校门经过艺术处理与书籍上下衔接,既凸出了学校的物理特征,又把教书育人的中医行业和学校属性无缝串联;书本中间为一“中”字,由银针和书法阴阳组成,象征中医药大学的专业特征和文化底蕴;毛体作为中文校名的标准字体,艺术再现学校的湖湘文化特色,彰显学校在湖南中医药领域的专业特点;与英文搭配成环形分布,是学校中西结合、面向世界的象征表达;外环圆形融入全球化概念,120个齿轮代表着学校的悠久的历史和传承。
校训碑石碑石文明,求实,继承,创新
校歌校园群雕--湖湘五老湘水悠悠,源远流长美丽的校园,国医殿堂风雨里携手,携手向前歌声中步履,歌声中步履铿锵文明求实砥砺精诚继承创新谱写华章我们彰显科学的智慧千年杏林焕发生机橘井长飘香麓山巍巍,桃李芬芳时代的骄子,奋发图强学海里扬帆,扬帆起航阳光下放飞,阳光下放飞梦想精德修业弘扬国粹耕耘播种收获希望我们心系人类的健康中华医学走向世界岐黄永辉煌
参考资料1.“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是几级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校介绍·中华考试网
3.湖南中医药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