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衣,是由一种元材料(metamaterials)制成的,这种材料是金属和像陶瓷、特氟纶以及光纤合成材料一样的线路板材料的混和物,在最理想的状况下,隐形衣和被其隐藏的物体都是看不见的。观察者可以看见周围的事物,但却看不到被隐形衣遮盖的物体。虽然有多国科学家参与这项研究,目前达到效果只能使得不被微波发现,真正实现发明让人肉眼不可见的隐形衣还需进一步研究。研究人员说,“隐形衣”可不是供人们猎奇和消遣,军方有可能成为这项技术的第一个受益者。
中文名:隐形衣
英文名:The cloak
材料:线路板材料的混和物
作用:掩蔽下不被微波发现
应用领域:军事领域等场合
概述隐形衣隐形衣以前只是在幻想小说里才能出现,如今科学家正在进行大胆尝试,研制真正的隐形衣,当然,这种隐形衣还不能让詹姆斯·T·柯克船长的罗穆兰太空船隐藏起来,也不能让哈利·波特遁形,但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开始,而且为更加先进的设计铺平了道路。在第一次进行的成功试验中,来自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把一根铜柱隐藏了起来。
隐形衣跟隐形技术不一样,隐形技术不会让一架飞机看不见,只是减少在雷达上可见的横截面,使飞机很难被跟踪。而隐形衣是一种改进了的技术,可以将人和物体隐藏起来,让可见光对其无能为力。
研究隐形衣美英科学家首次实验
研究人员说,隐形衣试验中的现象就像是海市蜃楼一样,在海市蜃楼中,热量引起光线弯曲,隐去了天空中出现的影像后面延伸的道路。迪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副研究员、隐形衣的设计者大卫·舍里格说:“我们已经制成了一个人造海市蜃楼,可以隐藏一些东西,让观察者从任何地方都看不见。”
在首次尝试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外衣能够阻止探测到物体的微波。像光线和雷达波一样,微波遇到物体时通常会反射回来,所以仪器就会发现这种物体,形成一个可以探测到的影子。而隐形外衣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可以让雷达波或者光线或者其它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反弹回来,就像是小河中的水流能够绕过一块平滑的岩石继续向前流去而不会反弹回来一样。
人们甚至可以想像这种材料能够隐藏声音,不会产生震动。密歇根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研究人员利奇内斯特并没有参与这一研究,不过他说,这一研究向民用和军用功能材料的研制迈出了第一步。
留美中国学生的发明
“隐身衣”科研项目是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东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完成。刘若鹏2006年从浙大毕业后,他获美国杜克大学研究院全额奖学金,在电子工程系(ECE)攻读博士学位。刘若鹏主导新研制出的隐形材料可以引导微波“转向”,避开仪器探测,从而防止物体被发现。与光和雷达波一样,微波探测到物体的原理是物体阻挡了微波通过的途径,使其产生阴影,从而“显形”。而这种敷在物体表面的隐形材料,能引导微波“绕着走”。
“隐形衣”外形如同一条黄色的浴巾,由数以千计的类似人造玻璃纤维的“超材料”组成,这些材料可以“抓住”微波并改变其方向。对于刘若鹏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同一领域进行研究的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理论物理学家彭德里爵士高度评价,称该工作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并预期军方可望在五年内利用这种技术来避免船舰和坦克被雷达的微波探测系统成功发现行踪。
应用领域研究人员说,“隐形衣”可不是供人们猎奇和消遣,军方有可能成为这项技术的第一个受益者。无论是舰船、战斗机,还是坦克,都可以通过隐身技术,让它们在敌人眼前彻底消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约翰·佩德里预测,在2010~2015年这5年内,军方会利用这项技术伪装舰船和坦克,以防止其被敌方发现,“这一天并不远了,但要取决于人们需求的迫切程度和愿意支付价钱的多少”。“隐形衣”不仅能使物体隐形,其巧妙躲避微波探测的原理同样也为其他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可能。史密斯说,这种原理可以解决手机信号受干扰的问题,让人们在电梯里也能愉快风雨无阻打电话。
研发成果研发演示2013年10月31日,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研究团队工作人员演示一件“隐身研发演示。
2013年10月31日,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研究团队工作人员演示一件“隐身”装置的效果。当一支铅笔被放入该装置中时,铅笔的中间部位“不见了”,但该部位的背景图案仍然可见。
研究原理一束光在该装置内“转弯”,但穿过装置后仍按照原来的方向传播。电磁波(包括光波)照射到物体时,会在物体上发生散射;散射的电磁波被接收后,就表明那里存在物体。如果能让电磁波“转弯”,绕着物体走,这样物体就能“隐身”,陈红胜团队所进行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可见光波段多边形“隐身衣”的设计方法,理论上能够实现在各个方向上的隐身效果。在实验上,他们研制出一种六边形柱状“隐身衣”,其工作频段可达整个光波段。另外,该团队还制作出了微波段圆柱体隐身器件等。
发展前景虽然到2013年为止,“隐身衣”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磁波隐身将是隐身技术真正走入生活领域的一个重大契机。
意义陈红胜团队所进行的研究,不仅对“隐身衣”从理论走向实用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有效降低了其实现的复杂度。
陈红胜团队的成果大大降低了“隐身衣”的设计和实现难度,为“隐身衣”真正进入人们生活提供了重大契机。他们的研究表明,可见光波段的隐身衣研究不会止步于理论,不久的将来,“隐身衣”就有望在安全、娱乐和监控应用领域发挥作用。陈红胜表示,团队下一步将着力提升隐身的性能,如增加隐身角度,减轻装置的重量等。
国外成果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张柏乐(Baile Zhang)在本周举行的一项流行技术大会上揭开他的起源于《哈利·波特》小说的“隐身衣”技术,现今他已经变成街谈巷议的话题。他表示,他研制的隐身衣与其说是一项彻底的物理学突破,不如说是一项兴趣爱好。
张柏乐博士2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举行的享有盛誉的TED2013会议上展示了他的发明——“肉眼看不见的隐身衣”。尽管他的装置只是一个盒子,而不是隐身衣,但二者的目的都一样,都是为了弯曲物体周围的光线,达到肉眼看不到的目的。[1]张柏乐说,2010年他提出这种想法,并“只是为了好玩”制造了该装置。他在上传到YouTube的一段视频上演示了该装置,通过这个盒子让一个卷起的便利贴消失不见了。只要便利贴位于隐身衣后面,人们就无法看到它。这段视频上的演示与在TED2013上的演示不同。张柏乐称,他把两片方解石(一种能够弯曲光线的碳酸盐矿物)粘贴在一起制成这个盒子。
参考资料1.美科学家展示新型隐身技术----两只个股望分羹·掘金股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