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拼音:qiē,qiè)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切的古字是“七”,甲骨文的“七”字像把物品切断,篆书时加刀旁分化出“切”。切的本义即用刀切断,读qiē。又表示相接、贴近,读作qiè。由切近又引申为急促、急迫、间隔时间短。切还指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切也是古代的一种汉字注音方法,即反切。几何学上称直线与圆周、圆周与圆周或者平面与球面无限逼近并成为一点为切,这一意义读qiē。
中文名:切
拼音:qiē
繁体:切
部首:刀
五笔:AVN(86);AVT(98)
仓颉:PSH
郑码:HDYD
字级:一级(0107)
平水韵:入声九屑、去声八霁
笔画:4
注音字母:ㄑㄧㄝ、ㄑㄧㄝˋ
统一码:5207
总笔画数:2 2
四角号码:4772₀
造字法:会意字、形声字
结 构:合体字,左右结构
文字源流古代的“切”字,是形声字兼会意字。右边的“刀”字是形符,表示跟“刀”这种工具有关,它的作用不言而喻;左部的“七”作声符,指示读音。“七”的甲骨文作图A,就是将一根棍棒拦腰切断,它是最早的“切”字。当“七”字用作数词后,古人不得不“七”的基础上加上“刀”新造了“切”,以作为“切断”之义的专用字。“切”的字形古今变化不大,有的隶书将“七”写作“十”字形(图2),可看作是沿袭了甲骨文的写法。楷书将“七”弯曲的竖画写作竖提“㇙”。“切”的左旁不能写成“土”。
“切”字本义指“用刀割断物体”,被切断的物体只有在与刀具的紧密接触之下才能被切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切”也有两物相接触、相摩擦的意思,不过这时它要读作“qiè”。望、闻、问、切是中医的传统诊断方法。其中“切”是指用手摸着病人的脉搏来诊断病症,含有接触的意思;接触或摩擦就要十分贴近,所以,“切”也含有“贴近”或“近”的意思。例如:“切身”“切齿”“切肤”。“切”还有“符合”“迫切”“务必”“正好”之意,如“切题”“迫切”“切记”“切中”等等。
详细释义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qiē
动词
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cut;slice
《礼记·少仪》:“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
《红楼梦》第四一回:“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
切割;切削;切片
截断
cut
祖慰节流《线》:“被人发现后切了电源,电梯就停在半腰,上不得下不去。”
古代加工珠宝骨器的工艺
《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磋
比喻相互商量;取长补短
贾谊《治安策》:“习与智长,故切而不媿;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
袁宏道《答江进之别诗》诗:“有过必直陈,无忧不共切。”
几何学上称直线与圆周、圆周与圆周或平面与球于一点相接为切
tangent
切向力
qiè
动词
两物相摩擦;接触
rub
马融《长笛赋》:“啾咋嘈啐,似华羽兮,绞灼激以转切。”
萧红《生死场》一:“她的牙齿为著述说常常切得发响,那样她表示她的愤恨和潜怒。”
靠近;贴近
press close to
《荀子·劝学》:“《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
叶适《湖州胜赏楼记》:“吴兴三面切太湖,涉足稍峻伟,浸可几席尽也。”
切近;切合;切肤
使严酷
《新唐书·朱敬则传》:“故不设钩距,无以顺人;不切刑罚,无以息暴。”
相合;符合
correspond to
荀悦《申鉴·政体》:“故事无不覈,物无不切,善无不显,恶无不彰。”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
切合;切实;贴切
指击中
王若虚《论语辨惑四》:“苏氏之言,深切时病。”
谴责;批评
《史记·三王世家》:“陛下让文武,躬自切,及皇子未教。”
《后汉书·崔骃传》:“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
中医指用手按脉以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
切脉;望闻问切
用在反切后,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参见“反切”
形容词
严酷;苛刻
stern
《文子·上礼》:“故为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大败大裂之道也。”
切齿
急迫
anxious
《谷梁传·僖公十年》:“吾与女未有过切,是何与我之深也。”
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兄将富贵等浮云,弟切功名好权势。”
急切;殷切;迫切
激烈
intense
《后汉书·陈蕃传》:“帝讳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遂策免之。”
《明史·王瀹传》:“尝拟荀卿《成相篇》,撰十二章以献。语切,与王不合。”
诚恳;直率
earnest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
苏轼《明君可为忠言赋》:“论者虽切,闻者多惑。”
深;深切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传》:“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巴金《家》二七:“在病中我也还想念她,而且想念得更切。”
紧要的
《汉书·扬雄传下》:“请略举其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张九龄《敕处分县令》:“自古致理,其在命官。今之所切,莫如守宰。”
忧伤悲凄的样子
潘岳《笙赋》:“诀厉悄切,又何磬折?”
郭小川《西出阳关》诗:“声声切哟,声声紧,阳关外的风砂呼唤着西行的人。”
副词
务必;一定(可重叠)
be sure to
《北堂书钞》卷四五引《晋令》:“狱屋皆当完固,厚其草蓐,切无令漏湿。”
《红楼梦》第一○五回:“如今政老且带司员实在将赦老家产呈出,也就完事。切不可再有隐匿,自干罪戾。”
切记;切忌
同“窃”。犹言私下。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王安石《与崔伯易书》:“切以谓可畏惮而有望其助我者,莫如此君。”
名词
门槛;阶石
sidestep
《汉书·外戚传下·成帝赵皇后》:“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
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卷四】【刀部】千结切(qiē)
刌也。从刀七声。
说文解字注刌也。
段注:二字双声同义。古文礼刌肺,今文刌为切,引伸为迫切,又为一切。俗读七计切。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
从刀,七声。
段注:千结切,十二部。
广韵七计切,去霁清 ‖七声至1部(qì)
切,众也。
又千结切。千结切,入屑清 ‖七声质1部(qiē,又qiè)①
切,割也。刻也。近也。迫也。义也。《说文》:“折②也。”千结切。八。
【注释】①今读有qiē、qiè二音。②折:当依《说文》改作“刌”。
康熙字典【子集下】【刀字部】切 ·康熙笔画:4 ·部外笔画:2
(qiē,又qi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千结切,音窃。《说文》:刌也。从刀,七声。《广韵》:割也,刻也。《尔雅·释器》:骨谓之切。注:治骨器。《礼·内则》:聂而切之为脍。
又迫也,急也。《礼·礼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积渐敬愼,不敢逼切也。
又悫实也。《后汉·冯衍传》:明君不恶切悫之言。
又扬雄《长杨赋》:请略举凡,而客自览其切。注:师古曰:切,要也。
又《史记·扁鹊传》:不待切脉。注:切,按也。
又《韵会》:讥切也,剀切也。
又《韵会》:反切。一音展转相呼谓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谓一韵之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
又《前汉·外戚传》:切皆铜沓,冒黄金涂。注:师古曰:切,门限也。音千结反。
(qì)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计切,音砌。众也。
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
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
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字形书法字形对比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提示“七”的第二笔乚(竖弯钩)改㇙(竖提)。“七”窄“刀”宽,顶部“七”高,底部“刀”低。“七”,首横从横中线起笔,㇙(竖提)的提尖伸向田字格中心。“刀”,㇆(横折钩)起点与“七”首笔横持平,撇笔撇尖伸向“七”下。
书法欣赏音韵汇集中上古音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tsʰ
iet
王力系统
质
tsʰ
iet
董同龢系统
脂
tsʰ
iet
周法高系统
质
tsʰ
et
李方桂系统
脂
tsh
it
西汉
质
东汉
质
魏
月
iat
晋
月
iat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黠屑薛
iɑt
北魏后期北齐
黠屑薛
iɑt
齐梁陈北周隋
黠屑薛
iɑt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tsʰ
iet
拟音/王力系统
tsʰ
iet
拟音/董同龢系统
tsʰ
iɛt
拟音/周法高系统
tsʰ
iɛt
拟音/李方桂系统
tsh
iet
拟音/陈新雄系统
tsʰ
iet
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韵系
声母
四呼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切
砌
蟹
去声
十二霁
齐
清
开口呼
四等
次清
七计切
tsʰiɛi
切
山
入声
十六屑
先
清
开口呼
四等
次清
千结切
tsʰiɛt
集韵
切
蟹
去声
十二霁
齐
清
开口呼
四等
次清
七计切
tsʰɛi
蟹
去声
十九代
咍
清
开口呼
一等
次清
仓代切
tsʰɒi
山
入声
十六屑
先
清
开口呼
四等
次清
于 (千)结切
tsʰɛt
韵略
去声
霁
七计切
入声
屑
千结切
增韵
去声
霁
七计切
入声
屑
千结切
中原音韵
入上
车遮
清
齐齿呼
次清
tsʼiɛ
中州音韵
切
去声
齐微
青细切
入声作上声
车遮
叶且
洪武正韵
切
去声
三霁
齐
清
次清
七计切
ts‘i
入声
五屑
先
清
次清
千结切
ts‘iet
分韵撮要
切
阴入
第一先藓线屑
屑
清
阴去
第二威伟畏
威
清
参考资料
1.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