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一般指大岭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南部,地处东莞新城市中心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同沙生态旅游区这“三位一体”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面积95平方公里,辖下23个村委会(社区),全镇4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4万人。
中文名:大岭山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广东东莞
电话区号:
0769
邮政区码:523820
人口数量:
27.95
大岭山概况大岭山位于东莞市中南部,面积95平方公里,辖下23个村(社区),常住人口约3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5.26万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荔枝之乡、莞香原产地、家具名镇,先后获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绿色名镇、国家卫生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等称号。[1]
大岭山镇位于东莞主要交通枢纽上,新107国道、石大路、厚大路、连马路横贯全镇,毗邻港澳,广深珠高速、莞深高速、常虎高速、龙大高速均在镇内(旁)设有出口。大岭山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镇、东江纵队的摇篮,历史文化与莞香文化、荔枝文化、和客家文化等现代文化相辉映,极具城市魅力。
全镇各类外资企业600多家,形成了以家具、印刷、电子三大产业为支柱,五金、塑胶、皮革、制鞋、化工齐头并进的多元化工业群体,拥有阿克苏诺贝尔、富士施乐、丰田、飞利浦、丽利涂料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在新形势下,大岭山具备突出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和生态优势,商贸业、旅游业、物流业和房地产业潜力蓄势待发,大岭山人民正全力奏响时代强音!特别是家俱产业以其规模大、设备先进、出口能力强,连续8年出口值位居全国乡镇级第一位,以及拥有全球最完善的家俱配套产业。2004年3月,被亚太家俱协会授予“亚太地区最大家俱生产基地”称号,2004年10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家俱协会分别授予“中国家俱出口重镇”、“中国家俱出口第一镇”荣誉称号。
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大岭山文化广场”位于镇区中心,莞长路东侧。是一个大型的、现代化多功能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总建筑面积4万1千8百平方米,总投资约2千5百万。文化广场呈长方形。中央圆形喷水池面积706平方米,正中心的花岗岩龙柱高21米,甚为壮观。广场四角皆为半圆形花池,遍植花贲草木,绿意盎然。东南角、东北角花地对称,面积各为6500平方米,且各有一条长达60米的巨形陶瓷飞龙腾置其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西南角,西北角花地对称,面积各为5700平方米,各置一精巧凉亭于其中,煞是美观,花地边,角背置各种大小雕塑,艺术氛围浓厚。
其余场地、角道、皆为瓷砖铺地,宽敞畅达,平展舒适,四角花地各立一灯杆一高30米,入晚则华灯怒放,色彩明亮而柔和;广场四边中部为东、西、南、北敞门入口;东门设一半圆形舞台,面积620平方米,可举办大型文艺晚会,西门设一个旗台,面积380平方米。2004年,继获得“东莞市十佳文化广场”、“广东省优秀文化广场”后,大岭山文化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这是东莞市首个获国家荣誉称号的文化广场。
大岭山森林公园
大岭山又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拥有大岭山山脉、大岭山森林公园以及松山湖、同沙水库等独特的“倚山傍湖”地理优势,加之其丰富的土地负源,淳厚的民风,是宜居宜游,发展房地产、观光旅游等第三产业的一块宝地,是珠三角最具发展潜力的热土之一!位于大岭山镇府以西5公里百花洞村,大岭山东北面的群山之中,海拔300余米。此地林木阴翳;山峪叠石成窟;山间岩石峥嵘耸峙,石下更有川流不息的清泉;岩洞迂回曲折,泉水洁净清冽。登高远眺,南是莲花山、马鞍山;西北是水濂山。众山对峙,相互映衬,显得马山更巍峨、雄伟。
陈伯陶的《东莞县志》载:“山上皆怪石,曰挂榜、曰龙珠、曰马鞍、曰猪首,环诡万状,赋形维肖。”此外,还有龙床、石龟、石鱼等形状各异的石景。半山有马山庙,又名七姐庙,是利用天然石窟,用青砖稍作加工修建而成。此庙建于宋代,盛于明代。清代中叶以后闻名于海内外,历来香火旺盛。庙前有一巨石刻有“龙岩古迹”四字。七姐庙的前左侧有圣帝庙,是篁村张锡康于光绪十年甲申冬所立。七姐庙的右下侧,有紫霞泉。相传宋代有道人崔紫霞由罗浮至此,择地凿井得之。此井水质洁净,冬暖夏凉。明代东莞人祁顺有诗赞赏此井:“山中流水不知数,唯有此泉名独着;如何真仙有遗迹,一脉源源宛如昔”。这里,清以前有陈琏、祁顺、刘献翼、张穆、陈祀杰等文人墨客,慕名游览马山仙境时,都留下了名言诗句。在紫霞泉的下侧,有一岩洞,名曰听泉洞。
1984年冬,大岭山镇府投资一百余万元,将马山仙境开发为旅游区。建有马山公路和登七姐庙的登山石级,还利用岩石的天然姿态,稍加雕琢,增加了“鱼池”、“胡芦池”、“石龙头”等景物。马山仙境东南方2公里,有一观音山,又名更鼓楼。此处明代时建有观音庙。庙的右上方有块凌空而出的巨石,明万历甲辰年括仓子在此石刻有“披云台”三个大字。庙下有两块小石支承着一块巨石。人称更鼓石,与附近的金鸡咀(土名)构成了“金鸡啼,更鼓响”的传说。
大岭山大岭山之宝——莞香树
莞香(树)是东莞特有的珍贵特产,品位高、经济价值大,自元明两代以来在东莞已是内庭贡品。故而当时莞邑地区广泛种植,但以大岭山最为出名。莞香虽然有悠久辉煌的历史,但在半世纪前、工业不发达的年代,莞香是生产香料的主要原料,虽曾满山披绿,但由于种种原因、滥砍滥伐,作为一方特产的莞香树荡然无存,濒于绝种。甚至现今许多土生土长的东莞本地人都不知道“莞香”之名,实在令人慨叹。21世纪一开始,东莞确立了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的目标,开展文化建设新路向,不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沉寂多年的莞香树才得以重现生机。
2001年,东莞市植物园开辟了一个珍稀植物园,里边特设了一个“莞香园”,专门育种培植莞香。如今从这里成长起来的数千株莞香,其绿意葱茏,让观者着迷。2003年东莞市将莞香列入第一批古树名木予以保护——50株位于大岭山公园内的莞香树作为种群之一,供游人观赏。2005年,在开展植树造林和打造生态绿城的进程中,大岭山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东莞的特有树种——莞香,在大岭山森林公园内开辟了莞香种植基地,占地200亩,种植有莞香树3000多株,全部是大岭山的政府干部亲自带领下在植树节当天种下的。今天,这些莞香树高的已有2米多,最矮的也有40公分高,漫山遍野的莞香长势喜人,香飘四溢。香飘四季的莞香基地成为大岭山森林公园的一道亮丽风景和旅游亮点。保护莞香这稀有的地方特种植物,将莞香作为标志性植物大量繁育推广种植。久违了的莞香不久将风采重现、“香”遍莞邑大地。
莞香又名白木香、牙香树、土沉香,为瑞香科沉香属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在中国树木中唯一以东莞地方命名的树木。燃点时清香飘逸,不见烟雾缭绕,但闻香气撩人,供清赏及祀神,有去潮避秽之功,深受大众欢迎。自明代中叶起,不单列为内庭贡品、香飘中国,且远播东南亚等国六百余年。莞香在古时代已价格不菲,据《广东新语》所载:“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莞人多以香起家。”可见当时莞香在东莞商贸上的重要地位。即使在今天,中等的“白木香”,常见的“镰头香”每公斤也需20多元。“沉香”“牙香”(女儿香)则价值更高了。莞香燃烧时,气味清香,供清赏及祀神,有去潮避秽之功,受社会大众欢迎,历几百年而不衰。莞香在唐朝已传入广东,宋朝普遍种植,由于产地主要集中于东莞地区,故而又名莞香。早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广东商易发达,就以商品的特性形成了著名的香、药、花和珠四大墟市,其中的香市寮步就单以买卖莞香(土沉香)而兴旺起来的。当时莞香不仅畅销内地,而且经加工后由人力挑到香港出售,并大量转口远销东南亚、以及中东阿拉伯等国。货栈里的莞香囤积如山,香气冲天,“香港”便由此而得名。
大岭山莞香树是常绿乔木,树皮暗褐色,易剥落。叶薄,草质,光亮,卵形,通常不超过10厘米,有两种大小。大者称大叶香,为长卵形;小叶称细叶香,为披针形,互生,两端尖,长五厘米许,青绿色。花白色。种子圆形、黑色。花莞香树种子马牙状莞香成品期三月份至四月份,种子成熟期六月份。本种生长六、七年后伐其正干,后越五、六年,乃凿香头如马牙状,通称“牙香”。花小,芳香,黄绿色,几朵或多朵结成腋生伞形状花序。蒴果似连翘,长约2厘米。花期为每年3月至4月,种子成熟期在6月。成熟种子圆形,黑色。从育种、培植,到小苗长大成树,须6至7年时间。莞香长成大树一般为8米至15米高,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莞香树生长于亚热带地区,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湿润。莞香树苗一次移植成活率低,须二次或三次假植,形成宿根,丰富其根系后再到目的地种植。成树之莞香,乃凿香头如马牙状,取其木块,即为成品。第一次凿采木香,称“开香门”,每年农历12月是凿采木香的季节,是在活树上凿取。采凿的木香依质地分为“白木香”、“镰头香”、“沉香”、“牙香”(又名女儿香)。
地理位置大岭山大岭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南部,面积110平方公里。东临松山湖,南接深圳光明区,北连东莞市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荔枝之乡、莞香原产地、家具名镇,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绿色名镇、国家卫生镇等多项荣誉。截至2021年3月底,大岭山辖区面积95.5平方千米,下辖21个村、2个社区,实有人口约51.8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6.84万人。[2]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环境幽雅。农林特产多样,成产具有独特风味的“大红糯”荔枝,海内外著名。改革开放以来,大岭山镇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公路四通八达,107国道、石(龙)大(岭山)一级公路以及厚大路、东莞环市高速公路和常虎高速公路等均从境内经过,通过这些公路与珠三角主要城市紧密相连,西至广州70公里,北至石龙火车站30公里,东南至深圳黄田机场30公里,西至太平港口25公里,使全镇拥有十分便捷的陆、海、空交通运输条件。
大岭山水电供应充足,通讯方便,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齐全,有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和具有星级规模的酒店多间。大岭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设资环境和多项优惠政策,吸引了很多中外客商来投资设厂。目前全镇拥有外资企业300多间,1996年全镇工农业产值达4.4亿元,比1985年增长了20倍,年均递增32%,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最讯速的城镇之一。
交通运输大岭山距香港60分钟,距澳门90分钟,距广州60分钟,距深圳50分钟,距东莞市区20分钟
距深圳出入境口岸45分钟,距深圳蛇口货运码头45分钟,距福永客运码头25分钟,距东莞虎门港口25分钟
距东莞火车站(京九线)25分钟,距广州白云机场60分钟,距深圳黄田机场25分钟
距广深高速公路出入口10分钟,莞深高速公路出入口在境内。
旅游产业一、主要商业街、步行街
中兴路
地址:大岭山镇中心
特色:是群众购物的主要地方,主要经营杂货、服装、水果等,是大岭山镇最繁荣的街道。
二、主要商场
1.大岭山商场
地址:大岭山镇中兴路
经营项目:糖烟酒、生活生活用品、服装布匹、家电、五金
特色:是大岭山供销社属下企业,是大岭山镇老牌商场,是大岭山镇经营项目较多的商场。
2.华润商场
地址:大岭山镇振华路
经营项目:糖烟酒、生活用品、果疏肉
特色:是大岭山镇规模较大的超市之一,是大岭山镇群众和外来打工者的购物休闲好去处。
3.嘉华商场
地址:大岭山镇广发路
经营项目:糖烟酒、生活用品、果疏肉
特色:商场面积大,品种多,价格较平
三、著名土特产、民间小吃
荔枝:其中糯米糍、桂味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四、旅游景点
更鼓楼
更鼓楼山又叫观音山,位于大岭山的东南方,山形如卧狮,山腰有肖石天生像观音。山上有一大石岩,岩口吐出一石如舌,长有两丈两边各有一斜石映衬着,像朵莲花,所以又称“莲花岩”。岩壁有明朝万历甲辰年抢仓子书有“披云台”三大字,现在字迹十分清楚。当地人利用天生石岩建庙设观音大仕像,每年六、七月间,女士们前来求祷者络绎不绝。
观音庙前有一大石,宽丈余,长数丈,高九尺,斜卧在两个像拳头船大的小石上看来很险,传说能应更而鸣,所以人称为“更鼓石”。旧时山下的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小乞丐名叫斤四,一天没有要到饭,来到更鼓石前天已黑。他拖着连饿带累的身子在石底下睡着了。半夜下了一场大雨,山水冲过石底把斤四浸醒,他浑身湿透,山风吹来冷得地直打哆嗦。他想白天找不到吃的,晚上又受这番罪,不禁越想越气,就放开嗓子向着观音像大骂出口:“你什么观世音大慈大悲,就不照应照应我这个穷鬼,偏偏拿我开玩笑,你这个菩萨真不是东西。”骂着他就在地上捡起石头往更鼓石上一连摔了五次。这一摔就摔出大祸来了,天上的四大天王听到五鼓响过,以为睡过头,来不及梳洗就草草地穿上朝衣去上朝。最狼狈的算是托塔天王老李,他抱着衣服往外走,出到宫门才想起把宝塔都忘了,又回去把塔托出来,跟着三王后面来到灵霄殿前,却发现殿门还紧闭。大家就在门前整理好衣服等候,等着等着大家又睡着了,天亮,殿门开了,玉帝见没人来朝,跑到门外一看,发现臣子们都在睡觉。玉帝大怒,回身把门锁上,还罚他们在殿门站20个时辰,然后放他们回宫。托塔李天王憋着一肚子气回宫,一定要查出今天是谁敲的更,最后查出是更鼓楼的鼓打错了更,他就命令五雷把个更鼓劈成两半,一半不见了,一半至今还在庙前。只是从此以后更鼓楼就再也听不到更鼓石响了。
莲花峰奇观
大岭山东南方的“莲花峰”,又叫“莲花山”,山势险要,悬崖峭壁使人心寒。何仁山(清初解元)说道:“山势难而险,人心欲到天;海尽鸿门外,云生咳唾前。”可见直上直下人要是站在峰顶上,就象坐飞机超过了云霄,外来人不识路是无法上到山顶的。宝安旧志称此山峰为九峰峻耸。山顶上确实大小有九个山峰,分布东南西北,形如花瓣,中有小盆地,平地中又有池水“历年不竭”,像朵莲花开在山顶,所以称“莲花峰”。池下有大量的“蛎壳”,这一奇景吸引着历代文人,纷纷前来考察研究,各种说法都不一样,考不出所然。到了明初才有儒家学者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说是“靖康产蚝之瑞”,是真是假也无从考证。由于山势陡险,人们上得山来十分疲劳,但不多时就“涤荡我心胸,四体失疲懦”,又把个池“会当临玉井,觅取藕如船”,“取藕止渴”。如果池下有藕,池面一定有莲花,取名“莲花山。”也是有道理的。另外从莞城高处往南远眺,能见到独立一山三峰耸立别有一番风景,所以《大清一统志》又称“三角山”。
《莞志》有明朝陈仲弘的《莲花峰绝顶诗》:“十丈花开南海,千年秀出中天:气浥红妆过雨,岚开紫萼飞烟。”莲花山周围是天然的野生药材产地,有散淤止痛的“金不换”,清肝火明目眼的“石螺”,散热解毒的“金银花”、生津止渴退烧的“水蓊花”、还有“百合”、“菁蒿“、“朱子”、“土伏苓”等等防病治病的药材应有尽有,简直是天然中药库。这一奇观是大岭山镇独有的一景,如果你有机会不妨组织几个攀登一次这梦幻般的“莲花峰”。
马山仙境
马山位于大岭山镇的西北部,山形像坐猿,双手抱膝,面向罗浮,确是一处“风水宝地”。山上有两座庙,一是七娘庙,宋末明初曾称“七仙坛”。此庙利用天然古窟,稍加修建而成,建于宋,盛于明代。二是由篁村人张锡康建于清朝的“圣帝庙”,这两座庙堂历来香火鼎盛。马山风光秀丽,古木参天,流水潺响,鸟鸣清脆,山中榕树以数量多、树龄长而让人叹为观止,还有杨桃、橄榄、龙眼、甘豆等水果,更有野菊花、春花、水蓊花、山稔花、黄果花,真可谓四时叶常绿,长年花飘香。
相传宋代道人崔羽,号称紫霞道人的游罗浮山至此讲经。遂留下《紫霞泉》等诸多美丽的传说。此山多景点,有龙床、龙岩古流、鱼跃龙门、金牛推磨、抱郎树、紫霞泉、听泉洞等。本山东有“羊仔坑”,西则有“山猪棚山”,一入夜就见有荧闪烁,人走进山去荧光就不见了,故古语称此为“东山灯火西山照”,实为一奇特景象。
马山的秀丽历来都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他们留下的诗篇墨宝,更为马山的瑰丽增添了无限魅力。明东莞诗人祁顺赞紫霞泉:“山中流水不知数,唯有此泉名独著”,“如何真仙有遗迹,一脉源源宛如昔。”明朝进士张穆春游七仙坛作望海诗:“信有神仙窟,千盘人紫霞,十年思远览,今日笑相夸,云散方在海,莺啼复见花,夜间逢鹤驭,环佩曵风斜。”1985年8月,涂夫、陈景舒、黄子厚、卢伟圻、卢金颖等书法家要游马山时,留下诸多景点题名墨迹,成为马山宝贵的人文景观。现东莞人张铁文为观山撰一美联:“马山风光闻鹤驭,龙岩古迹听泉鸣。”前大岭山副书记卢英秘撰联曰“巍巍翠薇入云霄,霭霭紫霞石上流。”这两副对联把马山的传说和自然风光融洽得甚为巧妙,常惹人驻足,读罢沉思,仿如醉于字句间的美妙“仙境”。
大岭山革命抗日史实陈列馆
东纵革命前辈曾生曾讲过:大岭山是革命根据地的根据地,大岭山有悠久的革命历史优良传统,无数革命先烈在岭山这片热土抛头颅洒热血而去夺取革命的胜利,为了让革命先烈的精神永垂不朽,大岭山镇大岭村委会,镇政府有和市有关部门组建了大岭山革命抗日史实陈列馆,供社会各界参观,缅怀过去,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在大岭村,还有东纵革命时期很多革命遗址,包括“电台、报社、粮站、干部会议室”等。其中有一首“大岭山之歌”:“大岭山啊,可爱的故乡,游击队的摇篮,革命的锻炼场……”是革命前辈在大岭山的战斗生活写照。另外,金鸡嘴水库的风景和香树的种植由来以及大岭山广场、公园也是大岭山镇的一大亮点。
娱乐休闲大岭山大岭山广场位于镇中心区,是一个大型的、现代化多功能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总投资3000多万元,总建设面积达41800平方米。广场呈长方形,中央圆形音乐喷泉面积706平方米,喷泉四周为龙凤呈祥石雕图案栏杆。正中花岗岩龙柱高21米,直径3米,重300吨,预示21世纪的中华民族腾飞,再创新的辉煌,甚为一大景观。
广场绿意盎然,夜幕降临,火树银花,壮丽的景观与周围的新城市中心花园、公园、行政办事中心、文化中心、华辉广场、华南花园、帝京酒店、商业城等城市功能设施构成美丽的巨幅现代化城市图景,以恢宏、博大的气势成为我镇标志性工程。
参考资料1.大岭山概况·东莞市人民政府
2.美丽大岭山·东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