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南,1950年1月出生,1978-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现实经济系读硕士研究生。黄江南从来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反而在投行继续研究工作,从投行的工作中研究当前的新经济,让他和研究伙伴能在近期推出全新内容的观念经济学,同时又很高兴地看到自己经手的企业一步步走向行业领先。黄江南认为,当时的国民经济结构失调已经到了崩盘的边缘,不是大跃进,而是要采取危机对策的时候了。黄江南等几位不到30岁的学者受邀来到中南海,成为给领导汇报的最年轻学者。
中文名:黄江南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50年1月
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
人物资料黄江南,1950年1月出生,1978-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现实经济系读硕士研究生。
职位现任梧桐树资本高级合伙人兼董事局主席
。曾任河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曾任美国查顿资本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董事,并任查顿中国南方并购公司董事会主席。
中海狂人这是段黄江南自认为“很狂”的时期。
文革结束后,一群刚入学的社科院研究生,经常三五成群讨论社会热点,预测经济局势,他们偶尔也会骑车到香山,将讨论与郊游结合到一起,兴之所至,还会翩翩起舞,李银河也在其中。
在大家的思维碰撞中,黄江南发现了计划经济必然不断经历平衡-危机-再平衡的发展规律,而此时,全国又出现了“大干快上、大跃进”的局面。
黄江南认为,当时的国民经济结构失调已经到了崩盘的边缘,不是大跃进,而是要采取危机对策的时候了。紧急情况下,李银河向他介绍了时任社科院近现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的王岐山。
王岐山当即提议起草一个报告呈交中央。于是,他们一行四人在北京市委党校后面的一间空房子里关了几天,写出了报告,预测了1980年经济将要出现的衰退,分析了衰退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应对危机的对策。
没想到,这份报告经过姚依林传到了中南海,引起了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的注意。黄江南等几位不到30岁的学者受邀来到中南海,成为给领导汇报的最年轻学者。
时势造英雄,从此,王岐山的道路转向经济领域。四人索性在杜润生的九号院“安营扎寨”,潜心研究农村经济改革。很快,一帮同样有理想有才气的年轻人被他们吸引。组织的“莫干山会议”引来了张维迎的投稿,黄江南在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时,有许小年一起共事,还在河南调研时结识了方风雷,因为同样被当地领导赏识,最后两人都留了下来。
1989年后,“改革四君子”中只有一人留在了政界,其他三人都选择了离开,黄江南便是其中之一。选择投行是因为喜欢,同一企业可以出十套不同的发展和工作方案,更可能产生天上地下差别的结果,每个项目都是新的挑战,新的知识,新的体验,这样的工作,黄江南觉得特别适合自己。
做官难免流于平庸,执行力也不是长处,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更可能失去激情。黄江南从来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反而在投行继续研究工作,从投行的工作中研究当前的新经济,让他和研究伙伴能在近期推出全新内容的观念经济学,同时又很高兴地看到自己经手的企业一步步走向行业领先。
这一切都是他乐于感受的圆满生活。[1]
参考资料1.黄江南:努力发展服务型行业是错误的·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