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菲儿,原名章宁,上海籍歌星。师从于上海轻音乐团著名歌唱家杨玉蓉老师。2007年8月,受上海邓丽君文教基金会推荐、邓丽君胞弟邓长禧先生亲自挑选,参加《十亿个掌声邓丽君金曲演唱会》,担任主唱。因得到邓丽君胞弟邓长禧先生的认可,参加邓丽君传奇一生音乐剧《但愿人长久》内地版的演出,出演少女邓丽君,同时献唱邓丽君十亿个掌声《甜蜜蜜》组曲。有一种声音可以用一生倾听,有一种温柔可以环抱一个年代,宁菲儿成就了邓丽君延续的生命,2010年签约北方天狼文化传媒。
中文名:宁菲儿
别名:章宁
出生地:上海
性别:女
民族:汉族
血型:B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9月12日
星座:处女座
职业:歌手
代表作品:《看透爱情看透你》
身高:165厘米
人物简介因为父亲是专业戏曲演员的缘故,所以宁菲儿自幼便展现文艺方面的特长,能歌善舞,擅长演绎多种语言及各地方言。宁菲儿不但具有英语系本科学历,并且在音乐方面也极其努力。1997年曾以优异成绩入选上海星河艺校青年歌手班学习声乐演唱,师从于上海轻音乐团著名歌唱家杨玉蓉女士,学期满,被选荐参加星河艺校每年一度的毕业汇报演出。2007年8月,受推荐、邓丽君胞弟邓长禧先生亲自挑选,参演《十亿个掌声邓丽君金曲演唱会》,担任主唱。因得到邓丽君胞弟邓长禧先生的认可,参演邓丽君传奇一生音乐剧《但愿人长久》内地版,在剧中出演少女邓丽君,同时献唱邓丽君十亿个掌声《甜蜜蜜》组曲。
演出履历2006年
经推荐参加新浪UC举办的全国“我唱邓丽君”选拔赛,晋级决赛,最终荣获亚军,并于北京与羽泉组合同台表演情景歌曲。同时,受主办方邀请参与北京北展舞台。[1]
宁菲儿2007年8月
受台湾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上海办事处推荐、邓丽君胞弟邓长禧先生亲自挑选,于上海艺海剧院献唱《十亿个掌声邓丽君金曲演唱会》,担任主唱。
2007年8月31至9月1日
因得到邓丽君胞弟邓长禧先生的认可和好评,受邀于美琪大剧院参演邓丽君传奇一生音乐剧《但愿人长久》内地版,在剧中出演少女邓丽君,同时献唱邓丽君十亿个掌声《甜蜜蜜》组曲,得到广大歌迷朋友们的喜爱。
2007年10月7日至10月9日
宁菲儿与邱琳携手共同献唱于常州红星大剧院,连续三场的《何日君再来》演唱会,并获得广大歌迷朋友们的喜爱。
2008年至2009
年多次参加全国各地纪念邓丽君小姐的金曲演唱会及以嘉宾身份参加纪念邓丽君小姐的演唱会。期间,有幸拜见了台湾的歌词泰斗庄奴老师,并得到了庄奴老师的鼓励和称赞。
2011年12月
经中国邓丽君歌友会推荐,湖南电视台节目组挑参与录制湖南长沙经济卫视台大型跨年晚会《一生一世合家欢》,与各地小邓丽君共同演绎邓丽君经典歌曲《我只在乎你》。
2012年7月
经中国邓丽君歌友会推荐,参加天津卫视王牌节目《王者归来》十大巨星模仿秀比赛,以一小段清唱《再见我的爱人》及一曲粤语《漫步人生路》受到赵忠祥、高晓松、凌锋等评委的一致称赞和鼓励晋级半决赛,最终获得邓丽君模仿秀第一场前四强。
[2]个人作品有一种声音可以用一生倾听,
有一种温柔可以环抱一个年代;
有一种热爱可以超越空间的界限,
有一种追忆可以改变时间的轨迹;
有一种际遇可以碰撞一树花火,
有一种缘分可以续写一段传奇。
——宁菲儿成就了邓丽君延续的生命
看透爱情看透你
2010新媒体最流行的歌曲《看透爱情看透你》,宁菲儿为唯一拥有授权的女声演唱女生。
词曲:陈炜
编曲:向嵬
演唱:宁菲儿
厂牌:天狼音乐
你换上了他买的新衣笑容和原来一样的甜蜜
从此在你的两人世界里有个人把我永远地代替
早该想到这样的结局你想要的我无法给予
看你坐着小车潇洒远去留下我独自淋湿在雨里
无情的世界无情的你你把爱情当成金钱的交易
不再委曲求全挽留你就让泪水冲去爱过的痕迹
回忆是折磨人的东西想得太多会变得无力
所有的往事都化成叹息看透爱情也看透了你
分手了别来打扰我
不爱我,就放了我,
放了手,就别再回头,
不是每个恋人都可以成为朋友,
即使你天真的以为,
抱歉,我不能够……
“菲常女声”宁菲儿—《分手了别来打扰我》天狼音乐精品推荐。
作词:玉镯儿
作曲:陈炜编曲:向嵬
和声:红苹果组合
厂牌:天狼音乐
是我爱得比你更多不怪你已伤害了我
如果从没真正爱过你又怎能伤害了我
是我不能给你更多不恨你已离开了我
如果离开你会快乐我也该勇敢地生活
分手了别来打扰我别用电话诉说你的寂寞
看我像那扑火的飞蛾你怎能忍心隔岸观火
分手了别来打扰我别用你的眼泪折磨着我
这份爱已死水微波就让我一个人平静地生活
也许遇见一个人象我爱你那样爱我
也许还是一个人象蜗牛躲进自己的窝
分手了别来打扰我别用电话诉说你的寂寞
看我像那扑火的飞蛾你怎能忍心隔岸观火
分手了别来打扰我别用你的眼泪折磨着我
这份爱已死水微波就让我一个人平静地生活
就让我一个人平静地生活
音乐作品分手了别来打扰我
参考资料1.“我唱邓丽君” 新浪UC视频大选拔·新闻中心
2.天津卫视逆流推《王者归来》 模仿节目或复兴?·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