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藨子属植物的通称,果实普遍可食,俗称醋栗。此属全球有16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较寒冷地区,少数种类延伸到亚热带和热带山地,直至南美洲的南端。非洲仅于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区有2种,大洋洲无分布。我国产59种30变种,隶属于4亚属10组15系,主产西南部、西北部至东北部。
中文名:茶藨子
别名:台湾醋栗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
目:虎耳草目(旧分入蔷薇目)
亚目:虎耳草亚目(Saxifragineae)
科: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或茶藨子科(Grossulariaceae)
亚科:茶藨子亚科
属:茶藨子属(Ribes)
种:茶藨子
英文名:Ribesformosanum
分布:中国台湾高山上。性喜阴凉而略有阳光之处,常见生长於林缘或阳光尚可之林下。
形态特征叶常1-3片簇生短枝上;托叶与叶柄合生或缺,膜质,宽圆形,长宽约1.5厘米,3~5裂,锯齿缘,两面疏被毛,里面苍白色;叶柄长1~2厘米,具白色毛。
花常因发育停止而成单性,单生;花白色,萼淡绿,单出腋生,悬垂於枝条下方,玲珑可爱萼筒与子房合生,4~5裂;花瓣4~5,周位;雄蕊4~5,周位;子房下位,1室。花期4~5月。
浆果,长椭圆状或球状,径约1~1.5公分,前端具宿存萼,8~9月成熟,由绿转红,似小灯笼。
分布中国台湾高山上。性喜阴凉而略有阳光之处,常见生长於林缘或阳光尚可之林下。
用途野生动物的食物。食用:红熟的果实,酸中带甜。采成熟果实,洗净或擦拭乾净,生食,甜中带酸,可生津止渴。
生长气候该属植物喜温和气候,但耐寒冷和干旱。繁殖用种子、分根、插条和压条等,栽植容易,管理省工。在欧美各国已久经栽培,培育出许多商用品种。近年来在我国东北地区已引种栽培,有些种类的果实成为制作饮料和糖果等的重要原料,某些种已作为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观赏植物。在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有大量野生资源,尚未开发利用。
冰川纪茶藨子2015年11月,在对栖霞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生物多样性普查时,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许晓岗带领的调研团队,意外发现了几十丛的茶藨子。这些茶藨子为冰川纪侥幸存活下来的孑遗植物,因稀有及药用价值巨大,堪称“植物大熊猫”。[1]
参考资料1.南京发现冰川纪残存植物 果实可成高级补品(图)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