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读音:wǔhuābāmén)为我国古代成语。其词语构造为联合式,在汉语中常用作谓语、定语,词性为褒义或中性。“五花”和“八门”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二者都是古代兵法中的阵名,原本用来形容阵法变换精妙,逐渐被引申为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最早出自明末张潮等《虞初新志·孙嘉淦》“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一言。在现代汉语中,除了本义之外又把它用作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
名称:五花八门
拼音:wǔ huā bā mén
用法:中性
结构:联合式
释义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1]
出处《虞初新志·孙嘉淦<南游记>》:“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2]
用法作谓语、定语。
词目详释“五花”和“八门”“五花八门”有时候也解释为古代战术中的阵势:“五花”是五行阵;“八门”则是“八门阵”。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战略家都懂得使用这种五行阵。五行系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构成各种物质的种种元素即是五行。加之五行又代表红、黄、蓝、白、黑五种色素,它们混合在一起还可变成多种颜色,能够使人眼花缭乱。
八门阵也称八卦阵,这个阵势,原来是按照八卦的次第列为阵势的。
但是,八八可变成六十四卦,常使对方军队陷入迷离莫测之中。相传,春秋时期的孙武、孙膑最早运用八门阵。后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又将八门阵改变成为“八阵图”。
其他含义“五花”和“八门”除了指古代阵法之外,也可以指古代的生计途径。
五花
1.金菊花:指卖茶花的女人。
2.木棉花:指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
3.水仙花:指酒楼上的歌女。
4.火棘花:指玩杂耍的人。
5.土牛花:指挑夫。
八门
一门巾:指算占卦的人。
二门皮:指搭卖草药的人。
三门彩:指变戏法的人。
四门挂:指江湖卖艺的人。
五门平:指说书评弹的人。
六门团:指街头卖唱的人。
七门调:指搭篷扎纸的人。
八门聊:指高台唱戏的人。
成语辨析“五花八门”和“五光十色”都含有花样繁多的意思。但“五花八门”多形容繁杂的事;偏重于门类的繁多;“五光十色”多形容艳丽的事物;多偏重于色泽的繁多。
示例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鲁迅《花边文学•大小骗》:“‘欺世盗名’者有之,盗卖名以欺世者又有之,世事也真是五花八门。”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千奇百怪的矛盾,五花八门的问题,把乔光朴团团困在中间。
参考资料1.五花八门·汉典
2.五花八门·汉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