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一代,是指随着孩子们对高科技新“玩具”上瘾,质疑也越来越多,以“00后”为主体的城市青少年被很多网民称为“iPad一代”,其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对智能科技产品的兴趣和依赖度远远超过以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主要是“75后”,文化程度较高,思想开放,生活条件优越,陪伴孩子成长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却不多,孩子在智能电子产品与虚拟世界的“包围”中成长,容易自我封闭。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而手机辐射对于脑、心血管、生殖系统这些重要器官的危害最大,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
中文名:iPad一代
释义:对智能科技产品的兴趣和过度依赖
影响:人际交往的时间和技巧弱化
标签:电子娃娃
特征在“iPad一代 ”中间,用电子产品进行“拇指交流”大行其道,人际交往的时间和技巧反而弱化。
与此同时,与世隔绝的“iPad一代”思维逻辑会越来越像软件程序,无法承受社会复杂多元的挑战,甚至被打上孤僻“电子娃娃”的标签。
背景“iPad一代”的产生,首先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家庭氛围密不可分。这些新一代独生子女,注定游走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他们的父母主要是“75后”,文化程度较高,思想开放,生活条件优越,陪伴孩子成长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却不多,孩子在智能电子产品与虚拟世界的“包围”中成长,容易自我封闭。
另一方面,当代城市生活中,提供给这一代孩子的社交空间与娱乐场所非常有限,孩子缺乏参与公共活动的兴趣,只好依靠智能电子产品排解寂寞。有些孩子觉得没有iPad,生活会变得非常无聊。
首先是不少家长认为,该类产品及其应用软件具有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的教育功能,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很多资源都浓缩在一个电子产品里,教育孩子比较便捷。”学生家长杨庆孟告诉记者,比如家里没有钢琴,可以用iPad弹虚拟钢琴。[1]
第二,很多孩子表示,拥有iPad才能拥有“话语权”。目前,中国许多城市的课堂教育正在引入“电子书包”,其操作原理与“iPad”可谓大同小异。有“经验”的孩子很快就能上手,而没有接触过这类产品的孩子则容易被“边缘化”。
第三,iPad等智能电子产品似乎具有一种“魔力”,能够让孩子瞬间被吸引并安静下来。家长们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觉得有这样的“电子保姆”未尝不是件好事。
负面影响专家们强调,虽然iPad的软件确实具有互动性和教学性,但它们无法替代传统的早教模式与人际交流方式。大多数iPad游戏要求的是被动注意,低龄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思考能力、探索真实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和别人说话时不看对方眼睛,这和他们长期低头玩手机或iPad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电子产品也可能成为“健康杀手”。许多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对学生视力的影响逐渐增大:4岁宝宝近视200度,小朋友视力从1.0降到0.5,眼科诊室外孩子排排坐。
建议1.孩子在两岁前尽量不要接触任何电子产品,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玩电脑、iPad每天不要超过30分钟,每天最好分为两次,上下午各15分钟。
2.孩子18岁前,不要用手机。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而手机辐射对于脑、心血管、生殖系统这些重要器官的危害最大,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
3.如果孩子一定要用手机,最好只在打电话前开,打完就关掉。开着的手机不要装在衣服兜里。手机在收发信号时辐射最强,因此拨号中和刚刚接通的时候,应让手机远离头部。不要购买辐射性强的“山寨”产品。
4.家长要学会利用电子产品,激发孩子思考问题。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使用电子产品,比如陪宝宝认字、听各种乐器弹奏出的声音、和孩子一起画画等,不要下载太多的游戏,只保留1-2个益智类游戏即可。
5.多带孩子出去玩。家长带孩子出去玩,一方面能培养亲子关系,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增加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千万不要让电子产品把孩子变成孤僻的“电子娃娃”。
参考资料1.“iPad一代”现状调查:谁在制造“电子娃娃”·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