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男,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博士学位后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1997年博士后工作期满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汉语语法学、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汉语史研究辑刊》、《汉语史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
中文名:刘利
国籍:
中国
民族:汉族
职业: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个人简介刘利
刘利,男,1961年10月出生,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训诂学会会员。1983年7月于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6年7月于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硕士毕业;1995年11月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博士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后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1997年博士后工作期满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史、现代汉语语法
开设课程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语法、汉语语法史、汉语语法学史
主要论文读王逸《楚辞章句》,《徐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1987年
从《国语》的用例看先秦汉语的“可以”,《中国语文》第5期,1994年。
汉语俗字研究的奠基之作,《浙江社会科学》第2期,1994年。
藏汉语语法对比谈——藏汉双宾语动宾结构的语序,《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1994年。
《对〈概数词“来”的历史考察〉一文的两点补充》,《中国语文》第3期,1993年。
上古汉语的双音节连词“然而”,《中国语文》第2期,2005年。
《古音学与清代语文学》,《徐州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1991年。
《祖堂集》动词补语管窥,《徐州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1990年。
《屈赋与王逸注之代词比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1988年。
古汉语致使义“使”字句的语义分析,《大阪外国语大学论集》(大阪外国语大学学报)第30号,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编辑出版,2004年。
“不过”的词汇化问题补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2004年。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古汉语研究》第4期,2003年。
上古连词“与”字用法考察——兼与“及”比较,《古籍研究》第4期,2000年。
先秦单音节助动词考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2000年。
纯净学风与文风促进语言文字学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1998年。
读《敦煌变文校注》,《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编)第8期,1998年。
先秦汉语的复音副词“不过”,《中国语文》第1期,1997年。
《汉语俗字研究》读后,《中国语文》第6期,1997年。
先秦“劝”有“劝说”义例证,《辞书研究》第3期,1997年。
古汉语“有VP”结构中“有”的表体功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1997年。
先秦助动词“可”的句法语义分析,《四川大学学报》第6期,1996年。
《国语》的“为之名”结构及其他,《古汉语研究》第3期,1995年。
《尚书》中的“能”与“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1、2期,1995年。
发表著作先秦助动词“得”字用法的考察,《古汉语语法论集》(第二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98年。
古汉语宾格主谓结构的划界,《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一辑),巴蜀书社,1998年。
《音韵答问》(合作),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国语》的称数法,《第一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4年。
《国语》“莫”字用法考察,《研究生论丛》,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一部有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中国语研究·开篇》(早稻田大学编辑),日本好文出版,2004年。
《新编说文解字》(合作),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
考虚词之“修能”释屈赋之“内美”——《楚辞语法研究》学习札记,《人淡如菊——语言学家廖序东》(当代江苏学人丛书之一),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全唐文校点》(“唐文拾遗”部分,50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古代汉语》(合作,王宁主编),北京出版社,2002年。
《古代汉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先秦汉语助动词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汉语语法通则》(合作),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
参考资料1.刘利·北京语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