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决策是指旅游者对旅游行为的决策,即人们作出外出旅游的决定。它同旅游动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众多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将直接导致人们作出旅游决策,其间有主观内在的因果联系。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到旅游行为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客观影响因素,也是旅游决策行为中要考虑的诸方面,如空间距离、闲暇时间、交通水平、知名度、特色水平、服务质量、文化环境、安全问题、个人偏好等,对不同的旅游者将构成不同的制约。
中文名:旅游决策
外文名:Travel decisions
定义:指旅游者对旅游行为的决策
决策分类:常规决策三种类型
原则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是最大效益原则,即在资金和闲暇时间确定的条件下去追求最大的旅游效益。旅游效益的内涵主要包括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和精力恢复。
最大效益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旅游时间比是指在一个完整的旅游过程中,用于往返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时间与在目的地游玩所消耗的时问的比值。这一原则简而言之为旅速游缓。为了追求旅游时间比,人们在选定旅游地之后,往往选择最快捷的交通方式;在未选定旅游地时,往往选择距离最近的旅游地。其二是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或最高的满意度。
类型决策分类美国佛罗里达中心大学老迪科·波普旅游研究所所长小爱德华·梅奥和商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兰斯·贾维斯认为,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决策时有三种类型:
(1)常规决策,指决策者在解决一般性的旅游问题时,根据以前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迅速做出的决策。常规决策又称为习惯性决策或惯例性决策。
(2)外延性决策,指对旅游中一些重大问题所做出的决策。围绕这种决策,旅游者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有关部门信息和考虑多种方案,然后从中做出选择,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决策者具有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活跃的思维。所以这种决策又被称为广泛性决策或扩展性决策。
对于很多旅游者来说,选择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外延性很大的决策过程,在其选择中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旅游目的的满足程度、自身的经济条件、闲暇时间的长短等,因而,旅游者在出游前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特别适合用这种外延性决策。在做出这种外延性决策过程中,旅游者往往会求助于朋友、同事、媒介甚至有关旅游专业人员等信息来源。
(3)冲动性决策,或称为瞬时决策,和常规决策截然不同,冲动性决策指事先没有考虑而瞬时做出的决策,它通常为广告牌或其他形式的户外广告,或旅游者自身的从众行为,如朋友旅游的体验、劝说等激发而引起的,而不是建立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以上三种类型的决策对于不同的旅游者,可能采取不同的决策方式,如经常出游的、旅游经验丰富的人一般情况下根据其需要和旅游目的地更多地采用常规性决策,而初次旅游者、旅游经验缺乏者或对某些旅游十分注重的人则可能更多地采用外延性决策。即使对同一个人,其决策方式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他可能在每次旅游决策中都会有变化,正常情况下,人们做出旅游的决策分布在常规性决策和外延性决策之间。
过程分类(1)出游前信息取舍决策。主要包括基本旅游决策(即去不去旅游)、旅游目的地决策、旅游方式决策、购买方式决策、旅行方式决策、住宿设施决策和付款方式决策。
(2)出游中的实施决策。出游中的实施决策取决于旅游者在出游前选择的是团体包价旅游团还是进行自助旅游。若是后者,旅游者则随时随地可能面临着包括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决策。
人数分类东北财经大学的谢彦君教授认为可以分为个体和群体旅游者决策。
(1)个体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分析
第一步,明确目标,这些目标既有一般性的(如令人向往的景色),也有非常具体的(如交通工具的选择等)。
第二步,旅游者需要开始收集信息,确定满足其旅游需要目标的最好方案。
收集信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每个旅游者在做这一工作时的性质和程度却大不相同,比如冲动型的购买者容易为一时一地的打折让利和方便条件所打动;理智性的旅游购买者可能会从朋友、同事、媒介甚至有关旅游公司或旅行社等机构收集有关信息,细心比较、左右权衡,决不轻易做出决策。
第三步,旅游者要对各种备选的旅游目的地进行过滤和筛选,在这个评估过程中,旅游者选择一个满足其旅游需要目标的最佳方案,并进行预订或预购,同时进一步深人了解有关目的地的一些细节性信息,如景点漫步的线路、景点开放时间、办理签证手续等,从而为实际旅游过程做好充分准备。当然,如果在这阶段旅游者发现没有可以满足其需要的目的地,他就必须修改其旅游目标,或重新收集有关旅游信息。
(2)群体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分析
①群体旅游者的类型
A.家庭型
家庭属于社会群体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家庭被称为初级群体的典型。研究表明这种最重要的消费单位按成员在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又可以分为四种:丈夫支配型,妻子支配型,共同影响、各自做主型,共同决策型。
在具体决策项目上这些不同类型又会有不同的情况。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大都有独立的工作,与丈夫有平等的决策地位,况且旅游属于耐用消费品以外的享受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决策应更慎重,因此大多为共同支配型,而有经验的成员更具有影响力。
同时,独生子女在中国家庭中的地位上升,也决定了其意见不可忽视。B.社会组织型
它是执行一定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社会目的、构成一个独立单位的社会群体,在社会学中被称为次级群体。有时这种社会群体的规模较大,甚至有相当的一部分人不认识,互动关系也是间接的。
组织中的人走到一处共同外出旅游,既是群体凝聚力的反映,也可能或多或少反映了某种“群体压力”的存在,即群体的普遍意识对个人观念施加压力。他们的决策和旅游活动取向一般是组织中的权威人士决策而成的。比如,各旅游地出现的散客拼团现象。
C.社会阶层型
社会阶层是社会中按文化、职业、收入等分级排列的具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每一个阶层都有类似的价值观、态度和自我表现意识。相同阶层里的个人在同阶层的社会圈内,在交往过程中可能由其相似的兴趣、性格、经济状况而导致共同的行为取向,所以这些人比较容易被组织起来。当这些人以群体的形式外出旅游时,他们的决策和旅游活动取向比较容易达到一致。比如,单位组织的集体旅游团。
若按旅游团队的组织形式划分,群体旅游者主要是以下两种类型:
一类是自组织的临时性旅游群体。这种群体指群体内的成员是自发组织起来的。
可能原来就存在一定的关系,例如家庭关系、社会组织关系、社会阶层归属等,这些都可以使他们自发组织起来,这样一来由原来的日常性的复杂的社会关系转化为临时的、角色变了的新型旅游关系,这种关系会在旅游过程中孕育成员的谅解、互助情感,使人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密切关系。
与个体旅游者的决策过程相比较,这种群体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不管是在旅游前还是在旅游过程中,都有很大的不同。
另一类是他组织的临时性旅游群体。这种群体通常是指群体内的成员是由外部组织(如旅行社)组织起来的。很多成员原来可能不认识,处于不同的社会组织、社会阶层,他们能够被某一旅游组织汇聚到一起,原因是他们对某种先定的旅游活动过程达到了一致的认可,
所以,这种旅游群体的旅游决策过程的关键是识别并评价由各个不同的外部组织提供的群体旅游活动方案的价值,一旦符合个人的旅游目标,个体便主动参与到群体当中,成为其一员。显然,这种群体的成员在决策时彼此之间并不需要互动,这样,群体旅游决策过程与每个旅游者个体的独立的旅游决策过程已经没有根本的不同。
②群体旅游者的决策过程
群体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过程同样也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完成的。与个体旅游者不同的是,群体旅游者形成决策的时候存在着两个特殊的环节:一是群体成员间个别旅游需要的协调过程;二是个别旅游方案的比较和同化的过程。这两个环节在本质上是渗入到个体旅游决策过程当中的,也是由群体旅游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特点表现为:
第一,群体旅游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这是由于群体旅游者的成员构成具有复合性,必然导致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群体旅游过程中,不仅在个体旅游决策的情况下构成影响势力的因素依然独立地发挥作用,而且这些以不同的方式、朝着不同方向施加影响的因素之间还存在交互作用,这无疑使统一的旅游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困难。
第二,群体旅游决策过程中突出地表现为群体成员的互动关系。旅游群体是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结合起来的共同行动集体,在这个群体中,具有共同旅游需要的每一个群体成员会不断以各种方式与他人沟通,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他们自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并且受某种趋向一致目标的作用力的影响,最终能在目标上达成共识,这是个人旅游决策过程中基本不会存在的。
第三,群体旅游决策的结果具有临时的规范意义,从而使决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实,群体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存在某种群体规范,它是保证群体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
所以,群体旅游决策一旦制定形成,每个群体成员就都有义务遵从群体的共同规范,即使当个人利益与这些规范发生矛盾冲突,个体也应屈从于这种规范,意味着群体旅游决策在各个阶段上和任何内容上不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在规范的约束下具有明显的可预期的效果。
“旅游决策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不该因耗费时间而苦恼。所以,游客需要集启发灵感与出行工具于一体的旅游攻略。”于卓说,马蜂窝推出“北极星攻略”这一全新攻略品牌,通过系统化、深度结构化的内容以及“三方共建”模式,用极致的旅游攻略为游客打造一站式的旅游信息岛。[1]
参考资料1.“北极星攻略”发布 打造一站式旅游信息岛·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