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又称歼击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广泛称为驱逐机。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空中优势(制空权)。其次是拦截敌方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还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对地攻击武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歼击机还包括要地防空用的截击机。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雷达、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完善,专用截击机的任务已由歼击机完成,截击机不再发展。是航空兵空中作战的主要机种,也可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中文名:战斗机
别名:歼击机
英文名:fighter
类型:军用飞机
分类:歼击机,截击机,强击机等
优点:火力强,速度快,机动性等
分类按用途,可分为制空战斗机和多用途战斗机两大类;按重量,可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广义上还包括专门用于国土或地区防空的截击机和对空对地两用的战斗轰炸机。
发展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率先把地面机枪装在飞机上用于空战,随后出现了专门的战斗机。这期间的战斗机多是双翼木质结构,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主要武器为机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战斗机的结构发展为单翼全金属结构,机上装机枪或航空机关炮,机内装有无线电通信设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活塞式战斗机的飞行速度为750千米/时,升限12000米。较著名的战斗机有美国的P-51、英国的“喷火”、苏联的拉-7、德国的Fw.190和日本的“零”式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喷气式战斗机开始投入使用,如德国的Me-262,速度达到900千米/时左右。
20世纪50年代初,喷气式战斗机已基本取代活塞式战斗机。到60年代,喷气式战斗机的最大速度为M2.0左右,实用升限接近20000米,并开始装备空空导弹,机载设备日趋完善。较著名的战斗机有美国的F-104、F-4,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法国的“幻影”Ⅲ等。70年代,根据多次局部战争的经验研制出一批机动性好、格斗能力强的战斗机,如美国的F-15、F-16,法国的“幻影”2000,苏联的米格-29、苏-27等。这些飞机均已大量装备部队。80年代以后,新型战斗机已试飞或装备使用的有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的“台风”、法国的“阵风”、瑞典的JAS.39“鹰狮”、俄罗斯的苏-37和美国的F/A-22、F-35等。这类战斗机的共同特点是布局新颖,发动机推力超过飞机重量,放宽静稳定度、火力和机动能力强,起降滑跑距离短,F/A-22还具有隐身特性和不开加力进行超声速巡航的能力。
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建立起生产歼击机的航空工业。1956年7月,歼-5歼击机试飞成功。1958年,歼-6歼击机首次试飞。1966年,开始生产歼-7歼击机。1969年7月,歼-8歼击机首次试飞。在歼-8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歼-8Ⅱ全天候歼击机于1984年6月试飞成功。90年代研制成功新一代歼击机。所有这些飞机都先后投产并装备部队。20世纪50~60年代,有些国家把装有雷达、适于全天候作战,主要用于拦截敌机的战斗机称为截击机。当时的截击机比一般战斗机上升快,增速性能好,作战半径大,但格斗能力差。由于现代战斗机基本上都装有雷达,有较大的作战半径,可完成截击机的任务。70年代后,除苏联外其他国家已不再研制专用的截击机。21世纪初俄罗斯仍保持并发展原有的米格-25与米格-31截击机。①机体。除某些主要受力部件常用合金钢制成外,其他部分多用铝合金。20世纪70年代以来,碳素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逐渐增多。新型合金材料,如铝锂合金已应用。机身或机翼上通常装有可收放的减速板,必要时可用来减慢飞行速度。②动力装置。普遍采用小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后机身内安装1~2台,总推力约为飞机正常起飞重量的100%~120%。发动机进气口设在机身两侧或腹部。90年代的战斗机有的采用长方形的二元喷口,可在一定方位角上减弱喷射气流的红外辐射;有的采用可偏转喷口,便于利用折转喷射气流技术(称推力矢量技术),提高战斗机机动能力和起降性能。③飞行控制系统。已发展为电传操纵和光纤操纵,并可与其他系统交联,用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飞行员操纵飞机需要的各种信息都可按照不同飞行模态在平视显示器和多功能下视显示器上显示出来。头盔瞄准具也得到了应用。④无线电通信与导航设备。以超短波通话为主,不少机型还装备有调频短波电台和其他通信设备。能直接与陆军、海军部队联络,也可使用全球通信卫星系统。很多战斗机的领航设备配备了完全自主式的惯性导航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⑤火控系统。由目标参数测量设备、计算机、载机参数测量设备、显示设备和瞄准控制设备等组成,主要用来保证各种机载武器发挥最大作用。80年代的战斗机都有雷达,有的还安装激光测距仪或其他光电探测设备。⑥电子对抗设备。已成为现代战斗机机载设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的雷达告警装置和红外告警装置,在敌方雷达跟踪或有空空导弹逼近时发出警告,并可显示跟踪雷达的方位及类型。此外,有的飞机还装备红外、激光等多种电子干扰设备,以及敌我识别装置。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战斗机,高空最大速度为2000千米/时以上,超低空允许最大速度1350千米/时,升限18500米左右。多数战斗机不带副油箱时的最大航程约2000千米,带副油箱时为5500~6000千米。作战半径大于800千米。从马赫数0.9增速到马赫数2.0约需2分30秒。从海平面上升到10000米高度约需1分30秒。海平面最大爬升率超过300米/秒。低空慢速盘旋最小半径约450米。飞机的允许载荷因数9.0g。有的战斗机瞬时盘旋角速度为30度/秒。机头能在短时间内偏转很大的角度,有利于发射格斗导弹。新型战斗机维护简便,有的机体蒙皮60%面积可以打开,以便进行快速维修或更换其中部件。更换一台发动机,3人1小时即可完成。有的飞机再次出动时间,包括加油、挂弹等,单机不超过15分钟。重要部件(如发动机、雷达等)采用单元体结构,发生故障时可按单元体调换。机上各系统都有自动检测功能,出现故障后可用字符或声音告知飞行员,同时自动记录备查。由于机上设备和系统自动化、一体化与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战斗机装有飞行和作战软件,并在飞机使用过程中不断对软件进行维护、纠错、修改和发展,以适应敌情和作战环境的变化。新型战斗机每架都可配备2~4枚中、远距导弹和2~4枚格斗导弹,另有航空机关炮作为辅助武器。机载火力控制系统可保障使用多枚空空导弹同时攻击多个目标。格斗中,飞行员双手不离开油门杆和驾驶杆,即可使用雷达和全部机载武器(称两杆技术),便于集中精力注视目标,提高作战效能。目标信息可在本机组中各机共享,并可由地面、预警机及卫星直接提供。有些战斗机还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可挂数吨炸弹或多种空地导弹,总的作战效能远远超过20世纪50年代的轻型轰炸机。①提高飞机的平均作战速度,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飞机可作超声速飞行。②进一步提高机载各系统、设备的综合工作能力,改进信息传输及显示方式。③增加与无人作战飞机的配合协同作战能力。④光传操纵有可能逐步代替电传操纵,用光信息代替电信息,用光导纤维代替电缆,可大大减少受电磁冲击波伤害的危险和提高抗干扰能力。⑤改善失速后气动力性能,使飞机能作某些“过失速机动”,提高敏捷性和近距格斗能力。⑥电子对抗能力将继续发展。⑦减少隐身技术应用对战斗机构型的影响。此外,战斗机的可靠性、维修性等都将不断得到改善。
参考资料1.中国研成世界第一款隐身轴对称矢量喷管·腾讯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