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年,读音是tiáo nián,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幼童时期,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中文名:髫年
拼音:tiáo nián
出处:《桃花源记》
解释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
出处1.唐杨炯《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
2.明屠隆《昙花记·尹公冤对》:“你本是个最歹心人,方在髫年,便手刃父妾。[1]”
3.清汤之旭《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忆旭髫年时,常往来外家,见外王父文学公,陈设先代彝器,凡图书鼎,盎皆前人赏鉴,遗风流韵,手泽犹存。
”4.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光阴迅速,襁褓婴儿,竟作髫年童子,只是佛库伦无夫而孕,未免惹人议论,幸而穷荒草昧,人迹稀少,始得抚育成人。”
5.徐念慈《余之小说观》:“吾见髫年伙伴,日坐肆中。”
参考资料1.髫年是什么意思·词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