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线,摄影术语,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的直线或曲线。它们所对应的称谓分别是方向轴线、运动轴线、关系轴线。在进行机位设置和拍摄时,要遵守轴线规律,即在轴线的一侧区域内设置机位,不论拍摄多少镜头,摄像机的机位和角度如何变化,镜头运动如何复杂,从画面看,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总是一致的,否则,就称之为“越轴”或“跳轴”。
中文名:越轴
外文名:The shaft
类别:摄影术语
别名:跳轴
定义介绍1.在时空分割或者运动的过程中会产生非现实的感觉。
2.产生这种非现实感觉的手段在封闭的时空观念中是非现实的空间关系,在开放的时空观念中是可以创造各种视听效应的一种手段。
轴线规律一直是电视编辑掌握的知识,也是初学摄像的人常犯的错误,在拍摄中会发生跃轴拍摄的错误,所以是一个专业的摄影师必掌握的知识。
机位设置的轴线问题何为轴线越轴,也称之为“离轴”、“过轴拍摄”,即指镜头拍摄转换时超越轴线一侧180度的范围界限。[1]它们所对应的称谓分别是方向轴线、运动轴线、关系轴线。在进行机位设置和拍摄时,要遵守轴线规律,即在轴线的一侧区域内设置机位,不论拍摄多少镜头,摄像机的机位和角度如何变化,镜头运动如何复杂,从画面看,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总是一致的,否则,就称之为“越轴”或“跳轴”。越轴后的画面,被摄对象与前面所摄画面中主体的位置和方向是不一致的,出现镜头方向上的矛盾,造成前后画面无法组接。
此时,如果硬性组接,就会使观众对所组接的画面空间关系产生视觉混乱。主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动作轴线”的作用就越明显,由“越轴”给观众造成的错觉也就越严重。相同方向、相异方向都是形成空间统一感,不至于给观众造成错觉的保证,相反方向的连接会把空间关系搞乱。例如,拍摄一组学生在校园路上行走,摄像的学生自己确定机位和轴线,先以轴线一侧拍摄一组镜头,然后拍一组在轴线另一侧的镜头,进行比较,会出现不同的画面效果。两画面组接后,将会使观众产生视觉混乱。
方向轴线是指被摄对象静止不动的,即位置没有移动。这样“轴线”就要根据各主体间的连线或主体到背景平面的垂直线来定,这就叫“方向轴线”。以拍摄人物为例,被摄人物的直视线就是轴线,由他到对方连接起来的线也是轴线。拍摄时,对于这个人或这两个人,要按照他们之间的“轴”线规律,在对话轴线的同一侧拍摄,连接起来就不会改变他们的视线。如前一个镜头在对话轴线的一侧拍摄,后一个镜头在对话轴线的另一侧拍摄,就形成了“跳轴”,连接起来人物之间的关系就混乱了。
例如,以校园内草坪为拍摄现场,两名学生谈话,拍摄的同学确定轴线后,拍摄两组镜头。
第一组镜头,先在轴线的一侧拍摄一个全景,在同一侧改变机位,拍摄一个中景,然后越过轴线,拍摄其中一个人物的特写。第二组镜头,在轴线的一侧变换角度,拍摄一组全景→中景→特写的镜头。进行组接后,将会出现不同的拍摄效果。运动轴线即处于运动中的人或物体,其运动方向构成主体的运动轴线。它是由被摄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或称之为主体运动轨迹。在拍摄一组相连的镜头时,摄像机的拍摄方向应限于轴线的同一侧,不允许越到轴线的另一侧。否则,就会产生“离轴”镜头,出现镜头方向上的矛盾,照成画面空间关系的混乱。主体运动的速度越快,“轴线”的作用就越明显。
在电视摄像时,我们应遵守轴线规律,以防止越轴前后的画面不能进行组接。但为了丰富电视画面语言,往往又要打破“轴线规律”,避免镜头局限于轴线一侧,而是以多变的视角,立体化地表现客观现实空间。这就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或借助一些合理因素,或以其他画面作为过渡,起到一种“桥梁”作用,既避免“越轴”现象,又能够形成画面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关系轴线关系轴线是依据被摄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形成的一条假想的直线。这条直线的产生源于两个人之间的交流。无论二者正对,还是背对彼此,我们根据其头部的位置确定轴线,换句话说,关系轴线与人物的实现无关,只与头部的相对位置有关。
解决越轴过渡方法1.通过移动镜头,机位“移过”轴线,在同一镜头内实现越轴过渡,即利用摄像机的运动越过原来的轴线实施拍摄的过程。
2.利用拍摄对象动作路线的改变,在同一镜头内引起的轴线变化,形成越轴过渡。
3.利用中性镜头或插入镜头间隔两越轴镜头,缓和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的跳跃。
4.在越轴的两镜头间插入一个拍摄对象的特写镜头进行过渡。
5.利用双轴线,越过一条轴线,由另一条轴线去完成画面空间的统一。
参考资料1.镜头的视点·西安天艺传媒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