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字正南,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人,(据古籍记载及专家学者考证,钟馗为今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周至县终南镇终南村人,现存终南钟馗故里庙),生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春节时钟馗是门神(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钟馗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
中文名:钟馗
外文名:ZhongKui
别名:钟进士、钟天师
性别:
男
官位:门神、天师
神话体系:中国(唐朝)道教
所属:汉族
居所:终南山户县阿姑泉
司掌:冥界、生死、判官、门神、捉鬼、财神
象征:避鬼驱邪、正义、正气、镇宅赐福、大吉大利
兄弟姐妹:钟媚儿
人物生平钟馗是中国著名的民间神之一,后来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他的主要职能是捉鬼。
相传,中国的唐朝(618-907年)时期,皇帝唐玄宗在一次外出巡游后忽然得了重病,用了许多办法都没治好,皇帝非常着急。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鬼偷走了他的珍宝,皇帝愤怒地斥责小鬼。这时突然出现一个戴着破帽子的大鬼,把小鬼捉住并吃到肚子里。皇帝问他是谁,大鬼回答说:臣本是终南山进士,名叫钟馗,由于皇帝嫌弃我的长相丑陋,决定不录取我,一气之下我就在宫殿的台阶上撞死了,死后我就从事捉鬼的事。
唐玄宗从梦中醒来后病就好了。于是他命令当时最有名的画家吴道子把梦中钟馗的形象画下来。由于这位皇帝本身就是一位狂热的道教信徒,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此后,钟馗作为捉鬼之神的地位就逐渐确立。
除了捉鬼之外,有关钟馗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钟馗嫁妹”等。在民间,人们用他的形象制作成各种艺术品,放置在住宅里或大门口,希望驱逐邪恶,获得平安。另外还有无数关于他的文艺作品,包括戏剧、小说等。
故钟馗出生并生活于陕西西安周至终南山,钟馗故里为周至县终南镇终南村。在周至民间请钟馗,跳钟馗,闹钟馗,历史悠久,终南山钟馗画家一百余人,周至楼观台是道教的发源地,被封为“道教祖庭”(重阳宫藏有画圣吴道子的《钟馗神威图》古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一级文物)。“终南山钟馗信奉民俗”源远流长、传播广泛,已列入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将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钟馗故里庙距陕西省会西安市仅六十分钟车程,地处秦岭终南山下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在108国道旁,距陕西关中环线环山旅游路(省道107)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钟馗故里庙位于西安以西六十公里周至终南镇,108国道自东向西穿过。距道教仙都楼观台东北五公里,终台路自南向北连接楼观台与钟馗故里。距华夏财神赵公明故里庙正北四公里,终殿路自南向北连接财神故里与钟馗故里。交通条件极其便利。
艺术形象在中国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以某种艺术为载体,寄托和表达人民大众的情思和祈愿,乃中国汉族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或曰中国汉族民间艺术的主脉络。传承了多年的灵璧钟馗文化,就是中国汉族民间艺术长河中的一脉。向有“天下奇石第一”称誉的安徽省灵璧县,地处淮北偏东南的淮河流域。历史上长期受水旱蝗灾袭扰。
旧《灵璧县志》载:居民“岁岁逃亡,十不存五”。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与灾荒年众多民众长期逃荒流离有关,汉族民间多出艺人,如杂技、曲艺、木偶戏、皮影戏等,以为生计。其中,在汉族民间影响力最为广泛、最具汉族民俗文化价值的当属钟馗文化。
楚汉文化、灵璧奇石、钟馗画已逐渐形成三元文化产业链,并称灵璧三绝。因在中国独树一帜的钟馗画,2003年灵璧县被国务院文化部授予“中国汉族民间艺术之乡(钟馗画)”称号。继之,2006年5月,灵璧钟馗画又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灵璧县原县文化馆馆长、钟馗画资深老画师孙淮滨先生,被指命为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2007年8月在中国“第四届汉族民间艺术博览会中国创造·汉族民间文化品牌评选活动”中,也曾授予孙淮滨先生“中国创造·汉族民间文化品牌艺术家”称号;其选送作品获得“中国创造·汉族民间文化品牌珍贵艺术品”荣誉。
户县文人雅士们的钟馗画作品融传统、汉族民间技法精华于一炉,线条凝练,笔无妄下,造型威美,气象通神,品高韵雅,具有较高的学术、审美和收藏价值,而后经钟馗故里(钟馗故里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专人开光,被藏家称为“灵气神画”、“镇宅之宝”,具有镇宅、辟邪、赐福之神效。
人际关系1.总结:福禄寿禧判子妹文武财酒门花天魁星。
2.解释:
福——福神、福星
禄——禄神
寿——寿神、寿星
禧——喜神、吉星
判——神判、判子、判儿、火判、钱判、托钱判、正直神、阴阳判
子——送子神、判儿、判子
妹——姐妹保护神
文——文曲星、文魁、文圣
武——武魁、武圣
财——财神、钱判、托钱判
酒——酒神、酒圣
门——门神
花——石榴花神
天——天师
魁——魁星
相关记载钟馗是中国汉族民间俗神信仰中最为人们熟悉的角色,贴于门户是镇鬼尅邪的门神,悬在中堂是禳灾祛魅的灵符,出现于傩仪中是统鬼斩妖的猛将,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钟馗戏、钟馗图。连《本草纲目》里,也收录用钟馗像烧灰以水冲服或配合其他药面成丸以治疗难产、疟疾等症的“秘方”。据中国《汉族民俗》杂志报道,时至20世纪90年代,甚至还有人为治病延请巫师举行所谓“镇钟馗”捉鬼驱妖、安宅保太平的仪式(施汉如、杨问春《“镇钟馗”傩仪记》)。
对普通百姓来说,“钟馗打鬼”之类的故事几乎人人熟知。钟馗信仰在汉族民间的影响既深且广。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钟馗这位神通广大的神祇其身份来历,恐怕就不是一般人能够说得清了。事实上,这个问题自唐代以来就令许多学者争论不休。随着汉族民俗文化热的兴起,钟馗信仰的起源与流变等问题又被提出,众多学人各抒己见,歧说纷见,迄今尚无定论。
唐逸史记载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病中梦见一小鬼盗走玉笛以及杨贵妃的绣香囊。玄宗大怒,正要派武士驱鬼,忽见一大鬼奔进殿来。此鬼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个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
玄宗骇极,忙问是谁?大鬼向玄宗施礼,自称是终南山钟馗,高祖武德年间,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前阶石而死。幸蒙高祖赐绿袍葬之,遂铭感在心,誓替大唐除尽妖魅。唐玄宗醒后,病也霍然而愈。玄宗令画家吴道子按其梦中所见画一幅钟馗图。
图成,玄宗在画上批曰:“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益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
有司奉旨,将吴道子《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广颁天下,让世人皆知钟馗的神威。卢肇是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的进士,距开元时代已有一百多年,所叙未必是事实。但是皇帝赐给大臣钟馗画像作为新年礼物,的确是盛唐以来的惯例,如开元时的名人张说及其后的刘禹锡等,都有谢赐钟馗图和历日表的作品传世。
另外,人们还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唐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是为钟馗已在大傩仪中扮演主角的实证。凡此,可见钟馗信仰至晚从盛唐起已成为全社会的风尚。所以,也有人估计钟馗故事的起源可能早于唐代。
沈括记载在钟馗俗信兴盛未艾的热流中,北宋沈括首先对唐玄宗梦钟馗的故事提出质疑:宋仁宗皇祜年间(1049—1054),金陵上元县曾发现一处古冢,乃南朝宋征西将军宗悫母郑夫人墓,由碑文可知,宗悫有妹名叫钟馗。
此外,后魏有李钟馗,隋将有乔钟馗、杨钟馗。因知“钟馗之名从来亦远矣,非起自开元之时”(《梦溪补笔谈》卷三)。明人郎瑛、胡应麟等多从其说,但结论有别。
郎瑛认为钟馗的原型就是北朝人尧暄,其人本名钟葵,字辟邪,“馗”乃“葵”字讹传,由于他表字“辟邪”,所以后人才附会出捉鬼的故事。胡应麟提出,钟馗捉鬼的传说“盖自六朝之前固已有之”,所以尧暄曾取名钟葵而字辟邪,南北朝时名叫钟馗的人很多,可能都取义于此。
明清记载明杨慎和清顾炎武、赵翼等根据《周礼·考工记》“大圭,长三尺,终葵首”、《方言》“齐人谓椎为终葵”等资料,认为所谓钟馗系由“终葵”演变而来。
“终葵”是一种利器——椎,“大圭”是古时天子的仪仗,上端形状像椎,故云“大圭终葵首”。齐人说话迟缓,把“椎”的发音拖成了两个音节,乃成“终葵”。古人以椎为作战的利器,故《后汉书·马融传》中有“翚终葵,扬关斧”的描绘。“盖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傩之为耳”(《日知录》卷三十二《终葵》)。
南北朝时许多人取名钟葵或钟馗,是希望像古人用以刺鬼的武器终葵(即利椎)那样,令所有的鬼魅望而生畏,这种意义到了唐代最终传变为人格化的“钟馗”。随着秦汉文书大量出土,古代盛行以椎击鬼的事实已被证明。如秦简《日书·诘篇》云,人被哀鬼缠上,可“以棘椎、桃秉(柄)以敲其心,则不来”;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也记有用铁椎击鬼治病的法术。故有人认为顾炎武对钟馗起源的解释是可信的。
何新、王正书记载今人常任侠、马雍均写有钟馗考,各抒己见,但立论大致不脱明清人士的窠臼。唯何新、王正书两人别开新说。
何新认为钟馗本来就是人名,与所谓“椎”或“终葵”者了不相关。钟馗的原型,是商汤时的巫相仲傀,其名在《尚书》、《左传》、《荀子》中又作“仲虺”、“中归”、“中垒”。
商人事鬼,凡政官都兼巫祝,仲傀为巫相而兼驱鬼之方相。傀者,面具也;驱鬼必戴面具,面具之形甚多,因而发生仲傀多首的传说。仲傀以同音演变为仲虺,虺乃神话中的怪蛇,于是仲虺又演变为九首巨蛇之“雄虺”(《天问》)、食魅之“雄伯”(《后汉书·礼仪志》),连《山海经》佚文中阅领众鬼的“郁垒”(参见本书《贴神把门与度朔山神话》),实际上也是仲傀与雄虺传说的又一变形,郁垒即中垒的变称。
要之,由驱鬼之巫相的真人仲傀,变为食鬼怪兽钟馗,变形愈繁,去真相愈远,但也留下一丝痕迹:古人命名常以字释名,钟馗之“馗”乃“九首”合文,《天问》:“雄虺九首”,则仲虺以“虺”作名,而“馗”——九首,或即其人之本字也(《文史新考·钟馗考》)。
综观古人今贤的见解,钟馗“生于甘而居于泉”的依据是十分准确的,而很多质疑者也不乏持有“有庙一定就是钟馗故里”的看法。
钟馗庙宇国内钟馗庙宇: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钟馗宫”。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石井镇牡丹苑“钟馗宫”。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祖庵镇大重阳万寿宫,藏唐吴道子“钟馗神威图”。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甘河镇“钟馗庙”。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蒋村镇宫家堡“钟馗庙”。
陕西省户县庞光镇烧柴峪:钟馗行宫。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锡水村辋川溶洞“钟馗嫁妹”雕塑。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九峰乡余家堡“钟馗庙”。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钟馗宫”。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城隍庙巨型“钟馗”塑像。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天阁村红爷庙有“钟馗塑像”。
北京市苑平县:城隍庙巨型钟馗塑像,“烧火判”。
北京市琉璃厂:吕祖祠巨型钟馗塑像,“烧火判”。
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海子村“钟馗庙”。
北京市鸡鸣驿:地狱庙“钟馗”壁画。
河北曲阳县:北岳庙有巨幅“钟馗”壁画。
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万佛洞“钟馗像”。
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钟馗均天广乐”明代碑刻。
山西省平遥古城:城隍庙“钟馗殿”。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后土庙“钟馗除贪”、“钟馗捉鬼”壁画。
台湾省嘉义县:复金村“钟馗庙”。
台湾省东河县:东河乡“钟馗庙”。
台湾大同区:保安宫有“钟馗迎妹回娘家”壁画。
台湾台北:霞海城隍庙有“钟馗破胆除邪”壁画。
澳门:福庆街“钟馗庙”。
澳门:包公庙有“钟馗像”。
上海市崇明岛:东平森林公园“钟馗苑”。
广东省广州市:仁威祖庙,内刻“钟馗镇邪”故事。
广东省广州市:陈家祠“钟馗引福归堂”壁画。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岭厦围前街钟氏宗祠“钟馗庙”。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粟塘村“钟馗庙”。
江西省萍乡市:麻山镇景星村“钟馗庙”。
江西省萍乡市:腊市镇救塘村“钟馗庙”。
江西省南丰县:“钟馗傩庙”。
江西省萍乡市:栗塘“钟馗庙”。
江西省宁都市:黄石乡中村钟馗“福主庙”。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神祠内存“钟馗造像碑”。
重庆市丰都县:“钟馗殿”。
重庆市开县:温泉镇仙女洞“钟馗嫁妹”壁画。
重庆市江津:寒岭山望乡台“钟馗像”。
四川省自贡市:仙市镇“钟馗庙”。
湖南省长沙市:河西芙蓉山“钟馗庙”。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一都新坡,五都碑头“钟馗庙”。
湖南省常德安乡县:唐家铺“钟馗庙”。
湖南省浏阳市:官桥一圣“钟馗庙”。
湖南省浏阳市:官桥“钟馗庙”。
湖南省株州市:石峰区“钟馗庙”。
湖南省炎陵县:五子“钟馗庙”。
湖南宁乡县:“钟馗庙”。
湖南省望城县:新康乡“钟馗庙”。
湖南醴陵市:仙岳山“钟馗庙”。
湖南省益阳市:“钟馗庙”。
湖北省石首市:黄陵公村南连“钟馗庙”。
湖北省天门市:岳口镇“钟馗庙”。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那桐镇“钟馗庙”。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江区:扬美镇“钟馗庙”。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钟馗庙”。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钟馗庙”。
新疆巴里坤县:“钟馗庙”。
山东省文登市:大水泊村“钟馗楼”。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乡“钟馗庙”。
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屏岩洞府“钟馗庙”。
辽宁省沈阳市:塔湾区“钟馗庙”(荒废)。
全国各地:魁星楼(魁星阁、魁星殿,有人也认为是钟馗)、钟馗碑、钟馗亭、钟馗壁不记其详。
国外钟馗庙及钟馗神社美国洛杉矶:“钟馗庙”。
日本木屋町:“钟馗寺”。
日本上浦町:“钟馗庙”。
日本全国各地:“钟馗神社”不记其详。
歇后语钟馗爷站十字路口──四下拿邪
钟馗开饭店──鬼不上门
钟馗嫁妹──鬼混(婚)
墙上挂钟馗像──鬼话(画)
钟馗受骗──被鬼迷住
小鬼看见钟馗像──望而生畏
钟馗打饱嗝──肚里有鬼
参考资料1.钟馗-钟馗在地府的地位-鬼判和钟馗哪个厉害-钟馗为什么吃鬼-钟馗是什么级别的神·历史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