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黄耆。生用具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主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具有补中益气。主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中文名:百本
特点:(根)甘、微温、无毒
即:黄耆
时代:燕山君时代
介绍来源燕山君时代首次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倾二十年之力培植,却徒劳无功。
作用百本对人体内外有很好药效,很多汤药也会用到。百本没有固定行情,往往任由明朝商人随意叫价。
其他主治1.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
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5.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血。
7.血淋少淋。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8.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9.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10.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注意事项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芪、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参考资料1.黄耆·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