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明,1934年5月15日出生于湖南汨罗,水文水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6年刘昌明从西北大学毕业;1960年至1962年在莫斯科大学水文教研室与实验室作研究生进修;196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1981年至1982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水文水资源系与爱克伦大学访问;1992年至200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至1997年担任日本千叶大学客座教授;1997年至2003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2006年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之后担任顾问;200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主任;2011年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刘昌明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等方面研究。
中文名:刘昌明
国籍:
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汨罗
出生日期:
1934年5月15日
毕业院校:前苏联莫斯科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学术代表作:《水文科学创新研究进展》《中国水文地理》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早年经历1934年5月15日,刘昌明出生于湖南汨罗。
1952年9月,刘昌明考入西北大学地理系。
1956年7月,刘昌明从西北大学毕业。
1960年10月,刘昌明前往前苏联留学,在莫斯科大学水文教研室与实验室作研究生进修。
1962年11月,刘昌明从莫斯科大学研究生肄业。
工作经历1964年,刘昌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
1981年9月,刘昌明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水文水资源系与爱克伦大学访问(至1982年10月)。
1986年,刘昌明晋升为研究员。
1990年,刘昌明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2年,刘昌明担任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至2002年)。
1995年,刘昌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刘昌明担任日本千叶大学客座教授(至1997年)。
1997年,刘昌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至2003年)。
2006年12月3日,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刘昌明担任中心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主任。
2012年11月9日,刘昌明受聘为河南理工大学教授。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科研综述
刘昌明发展了地学方向的水文学和水资源研究,在水循环、产汇流模式、水文试验、农业水文、森林水文、生态与环境水文、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等方面多有建树。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8月,刘昌明先后发表论文、著作400余篇,SCI论文100余篇,他的论文被中国国内外引用上万次。
承担项目
截至2018年8月,刘昌明先后作为首席或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重大与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多项。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8月,刘昌明先后获得国家级、院(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次。
人才培养1959年,刘昌明在北京大学讲授《陆地水文学》。从1978年开始刘昌明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0名,多次被中国科学院评为优秀导师。
荣誉表彰1984年,授予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5年,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授予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18年,授予第四届刘光文科技成就奖。
社会任职1995年—1997年,担任国际雨水集流协会副主席。
1997年—2004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1998年—2001年,担任IGBP/BAHC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1年4月—2006年6月,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
人物评价刘昌明从事水文科学研究60年,是当代国际著名的水文水资源学家,是中国现代地理水文研究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他紧密结合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在水文水资源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提出了20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咨询建议,为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在2015年9月29日刘昌明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上评)
参考资料1.刘昌明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