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位于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国家名胜千山、中华宝玉之乡和祖国钢铁之都的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辽宁省鞍山市。学校始建于1958年,1993年升格为本科,200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1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3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2019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10月我校作为辽宁省唯一一所按需推荐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上报国家学位委员会,待审批。在60余年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博雅兼上、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遍布祖国的各条战线。
简称:鞍师
创办时间:
主管部门:辽宁省教育厅
硕士点:1 个
校训:博雅兼上 知行合一
校歌:鞍山师范学院校歌
中文名称:鞍山师范学院
外文名称: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属性:普通本科院校
主要院系:美术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外语学院等
所属地区:中国辽宁鞍山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师范
历史沿革鞍山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鞍山师范学院创建。
1959年辽阳师范学院并入鞍山师范学院,而后鞍山师范学院改建鞍山师范专科学校。
1962年鞍山师范专科学校撤消。
1962年鞍山师范专科学校(物理、化学)并入锦州师范学院,现更名为渤海大学。
1970年鞍山师范专科学校复校并更名为鞍山五七师范学校。
1973年鞍山五七师范学校更名为鞍山师范学校。
1978年鞍山师范学校升格为鞍山师范专科学校。
1990年鞍山市教育学院并入鞍山师范专科学校。
鞍山师范学院1993年鞍山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鞍山师范学院。[3]
2000年鞍山师范学校、鞍山市67中学并入鞍山师范学院,1951年鞍山师范学校建校,1980年鞍山市67中学建校。
2001年鞍山职工大学、鞍山卫生学校并入鞍山师范学院。
2001年鞍山市财经学校并入鞍山师范学院,鞍山市财贸学校创建于1973年,1986年鞍山市财贸学校更名为鞍山市财经学校。
2004年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
2011年成功“申硕”并成为了全国本科办学院校中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
2013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2019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20年10月我校作为辽宁省唯一一所按需推荐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上报国家学位委员会,待审批。
办学条件院系设置学院景色数据截止2019年8月,学校现有教育硕士招生领域7个,分别是学前教育、学科教学(语文、数学、思政、化学、英语、物理)。有5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涵盖教育、文、理、艺术、管理、工、法、历史8个学科门类),高职专业34个,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4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3项,教育部教职委重点建设课程、省级精品课程17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2]
“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5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3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数985篇,其中SCI、EI、CPCI等检索收录460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311部。学校主办了《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并在全国发行。
院系设置
文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
外国语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商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
音乐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美术学院
公共体育教研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计算中心
职创部
附属实验中学
师资力量数据截止2019年8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063人,其中专任教师730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数467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5人,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市突出贡献专家2人,市高层次人才2人,硕士生导师52人。
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教师中有11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3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辽宁省青年科技奖,3人被评为鞍山市十大杰出青年,5人被评为鞍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学科建设学校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其中多个学科与国内13所高校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此外学校还有1个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点。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
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
合作交流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来华留学生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留学生汉语言专业实现了本科招生,是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2000年以来,学校共招收来自美国、俄罗斯等21个国家的留学生1000多人次,先后与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13个国家的40余所高校和20多个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
2000年至2015年,学校共招收来自美国、俄罗斯等21个国家的留学生1000多人次,先后与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13个国家的40余所高校和20多个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终止鞍山师范学院与英国佩斯利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鞍山师范学院与英国佩斯利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教学建设学校风景学校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教材2部,有国家级、省级教改课题3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省级教学团队2个,建立教学实践基地200余个。
鞍山师范学院省级精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中学物理教学法与技能训练、张士尊东北地方史、物理热学、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基础英语、高等代数课程、生物化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与技能训练、公共教育学、公共体育课程、韩景连写作。
省级教学团队:应用化学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构建和谐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及服务社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依托教师教育实验区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全科型本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日语情景文化下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因素研究。
省级重点支持专业:汉语言
省级示范专业:应用化学
学校荣誉截至2014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外国专家聘请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鞍山市文明单位”、“鞍山市园丁创业先进单位”等荣誉。
学术研究科研成果新合教学楼(龙宫)新合教学楼(龙宫)2003年至2014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6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600余篇。
科研机构机构名称
负责人
级别
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
李成刚
省级
辽宁省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基地
刘志敏
省级
鞍山市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基地
刘志敏
市级
鞍山市应用化学研究所
侯冬岩
市级
学术资源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了《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并与辽宁省社科联共同主办了学术刊物《理论界》,与辽宁省文联合作出版学术杂志《艺术广角》,国家级核心期刊《生物数学学报》及其国际版编辑部也设在学校。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99年是鞍山市教育局主管、鞍山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理化、计算机、图书、档案、政治、经济、马列、历史、宋玉研究、千山文化研究、英语、语言、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等;该刊所载论文或摘要被2家国内著名数据库或检索刊物收录;该刊被评为全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质量进步奖。
图书馆藏
截止2011年5月底,图书馆共收藏各类纸质文献约826000余册;馆藏内容涵盖哲学、经法、教育、文史、理化等多门学科,形成了以文史、教育、古籍类藏书为特色的综合性藏书体系;图书馆收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丛刊》、《清实录》、《申报》、《古今图书集成》(1936年版)等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珍贵图书。
文化传统校训
博雅兼上、知行合一
博雅兼上,不仅要做一个博学的人,也要做一个有雅致的人。鞍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师范类学校,致力于加强师德教育,规范师德行为,优化教育环境。努力让学生们成为博雅兼上之人。
知行合一,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把理论知识同实践联系在一起。
校风
奉献、严谨、文明、创新
校歌
让明天的桃李香满人间青春和梦想,在这里相伴,生命和追求,在这里并肩。
无悔地岁月,流传我们的故事,年轻的歌声飞扬在校园、校园。无悔地岁月,流传我们的故事,年轻的歌声飞扬在校园、校园。啊!鞍山师院,教师的摇篮。走进你的怀抱,畅饮知识的甘泉。让明天的桃李,香满人间,香满人间。
友谊和春天,在这里相聚,理想和太阳,在这里升起。书海中读懂了博雅兼上,风雨里读懂了知行合一、合一。书海中读懂了博雅兼上,风雨里读懂了知行合一。啊!鞍山师院,教师的摇篮。走进你的怀抱,畅饮知识的甘泉。让明天的桃李,香满人间,香满人间,香满人间。
现任领导职位
名单
党委书记
闵霄
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庚炜
党委副书记
栾培新
党委委员、副校长
侯冬岩、郭宪春、陈学宽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金玉莹
副校级领导
李长江
参考资料1.学校概况·鞍山师范学院官网
2.学校概况·中国教育在线
3.校史沿革·鞍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