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汉语汉字,念作cháng、zhǎng,常作为几何概念,又称长度,length,用来描述物体的横向延伸的程度或者时间的延伸。在围棋中也有长这个术语,表示双方棋子紧贴着向同一方向行棋,先前的一方,棋子始终高出对方一头。亦可念作zhǎng,表示生长,成长。笔画顺序:撇(丿)、横(一)、竖提(丨)、捺(乀)。
中文名:长
拼音:cháng,zhǎng
繁体:長
部首:长
五笔:tayi
仓颉:po
郑码:ch
字级:一级字
平水韵:平声七阳,上声二十二养
名称:长
笔画:4
注音:ㄔㄤˊ,ㄓㄤˇ
结构:独体字
四角号码:4273₀
统一码:基本区U 957F
造字法:象形字
字源演变象形字,许慎《说文解字》则认为是会意字.初文像人长发而拄杖之形,或省去杖形。长字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字,因此异构较多。大致说来,是沿着两条主线发展的。一是含杖形的各种字形,二是省去杖形的各种字形,而手形画出手指为特例外,其余各种字形都是在这两条主线的基础上发生的的增减变化。繁体“长”是从含杖形的字形发展而来的,而简化字“长”则来源于其草书字形。《说文》以为“从兀从匕(化),亡(亾)声”。把长字的上部像长发的部分看作“倒亡”,其说本不足信。此字构形本意,今人多从“长发”入手,以为长久之长(cháng)。然此字构形与老字同作拄杖形,其本义也有可能是年长(zhǎng)或长(zhǎng)老。现以“长”(cháng)为本义,指空间或时间的距离大。《诗·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引申为常常。《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又从本义引申为年长(zhǎng)。《国语·晋语四》:“齐侯长矣。”《论语·先进》:“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又引申为长老,师长。《诗·大雅·皇矣》:“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又从本义引申为生长。《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详细释义读音
词性
释义
cháng
形容词
两端之间的距离大。同“短”相对。
高。
远,不近。
特指诗文的篇幅大。
指时间相隔距离大。
长久,永久。
是,正确。
(旧读zhàng)多,多余。
大,表示程度。
副词
常常,经常。
动词
引长,延长。
指超越。
特长,擅长。
引申为赞许。
名词
长处,优点。
中国古代东方少数民族之一。
(Cháng)姓。
zhǎng
形容词
相比之下年纪大。
特指老,年高。
排行最大。
良善。
名词
指相比之下年纪较大的人。
指老人。
长辈,辈分高的人。
指居先、居首位者。
君长,领袖,首领。
指长官。
今称领导人或部队的各级指挥官为长。
古代户籍编制单位,二百五十家为长。
动词
为人师长。
居先,居首位。
统治,统率。
主管,执掌。
尊敬。
重视,崇尚。
生育,出生。
生长,成长。
长大,成年。
抚育,培育。
滋长,助长。
上涨。
zhàng
动词
兴旺,兴盛。
参考资料[2][3]
古籍释义说文解字久远也。从兀从匕。兀者,高远意也。久则变化。亾声。〔⿱厂丫〕者,倒亾也。凡长之属皆从长。仧,古文长。?,亦古文长。直良切
【注释】①徐铉等曰:倒亡,不亡也。长久之义也。②镸、?、?、?、?,古文长。
说文解字注久远也。
久者,不暂也。远者,不近也。引伸之为滋长,长幼之长。今音知丈切。又为多馀之长,度长之长皆今音直亮切。兄下曰:长也。是滋长,长幼之长也。
从兀,从匕。
会意。匕呼霸切。
亾声。
二字各本在变匕之下,今依韵会正。直良切。十部。
兀者、高远意也。
说从兀之意。儿部曰:兀者、高而上平也。
久则变匕。
匕各本作化。今正。说从匕之意。匕下曰:变也。
〔⿱厂丫〕者,到亾也。
到各本作倒。今正。说?卽亾字。亾而倒变匕之意。凡长之属皆从长。
康熙字典〔古文〕镸《唐韵》《集韵》直良切《正韵》仲良切,音场。《增韵》短之对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长。《前汉·田横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又久也。《诗·商颂》濬哲维商,长发其祥。《笺》长,犹久也。《老子·道德经》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又远也。《诗·鲁颂》顺彼长道,屈此羣丑。《笺》长,远也。《古诗》道路阻且长。
又常也。《陶潜·归去来辞》门虽设而长关。《李商隐诗》风云长为护储胥。
又大也。《世说新语补》愿乗长风,破万里浪。
又善也。《晋书·乐广传》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唐书·韩琬传》文艺优长。
又《博雅》长,挟也。
又《吴语》孤敢不顺从君命,长弟许诺。《注》长弟,犹云先後也。
又星名。《博雅》太白谓之长庚。《诗·小雅》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传》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旣入,谓明星为长庚。
又宫名。《班固·西都赋》北弥明光而亘长乐。《谢朓·怨情诗》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注》长门,汉皇后所居。
又地名。《玉海》长安,本关中地,西汉建都于此,後因谓天子所都为长安。
又山名。《说林》公见东阳长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礼志》有司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
又国名。《山海经》有盐长之国。
又兽名。《山海经》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
又草名。《尔雅·释草》长楚,铫芅。《疏》长楚,一名铫芅。
又姓。
《左传·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长牂守门。《注》长牂,衞大夫。又仲长,复姓。
又长乗,神名。《山海经·郭璞赞》九德之气,是生长乗。人状犳尾,其神则凝。妙物自潜,世无得称。
又《韵会》《正韵》展两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长也。《疏》元为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长也。《战国策》君长齐奚以薛为。《注》长,雄长之长。
又齿高也。《书·伊训》立爱惟亲,立敬惟长。《礼·曲礼》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又位高也。《书·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长。《传》言至海诸侯五国,立贤者一人为方伯,谓之五长,以相统治。《释文》五长,众官之长。
又《周礼·天官·大宰》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注》长谓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又进也。《易·泰卦》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又生长也。《孟子》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又长养之也。《前汉·董仲舒传》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
又《诗·大雅》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笺》敎诲不倦曰长。
又官名。《左传·襄十一年》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注》庶长,秦爵也。
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夏,晋人执衞行人石买于长子。《注》长子县,属上党郡。
又《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馀也。《正韵》多也,宂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宂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1]
音韵集汇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长
长
宕
平声
阳
澄
开口呼
三
全浊
直良切/丁丈切/直向切
ȡʰjɑŋ
长
宕
上声
养
知
开口呼
三
全清
知丈切/直张切/直良切
ȶjɑŋ
仗
宕
去声
漾
澄
开口呼
三
全浊
直亮切/直良切/知丈切
ȡʰjɑŋ
集韵
宕
平声
阳
澄
开口呼
三
全浊
仲良切
ȡiɑŋ
宕
上声
养
知
开口呼
三
全清
展两切
ȶjɑŋ
宕
去声
漾
澄
开口呼
三
全浊
直亮切
ȡiɑŋ
韵略
平声
阳
仲良切
上声
养
展两切
去声
漾
直亮切
增韵
平声
阳
仲良切
上声
养
展两切
去声
漾
知亮切
去声
漾
直亮切
中原音韵
长
阳平
江阳
穿
合口呼
次清
ʈʂʼiaŋ
掌
上声
江阳
照
全清
tʂiaŋ
中州音韵
平声
江阳
池伤切
上声
江阳
之赏切
洪武正韵
长
平声
阳
牀
直
全浊
仲良切
dʒ‘iaŋ
掌
上声
养
照
陟
全清
展两切
tʃiaŋ
障
去声
漾
照
陟
全清
知亮切
tʃiaŋ
仗
去声
漾
牀
直
全浊
直亮切
dʒ‘iaŋ
分韵撮要
长
阳平
第九张掌帐着
穿
掌
阴上
第九张掌帐着
照
方言集汇◎ 赣语:drong3 长高;trong2 抻长捌大
◎ 粤语:coeng4 zoeng2
◎ 潮州话:ciang5 ziang2 (chhîang chíang)
所获荣誉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候选汉字。
参考资料1.长·汉语字典
2.长·汉典
3.长·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