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始建,至清代初年,这里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祖庙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庙建筑群。
祖庙的正殿里庙内还陈设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70件30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直径1.31米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铁器有大铁鼎、铁鼎、铁画等等。园内还陈列有石刻匾额,明、清时期的石兽、碑刻唐代“贞观二年”款棋字阳文“禅城”,石片旁的复制品。重新组合复原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筑构件,大型铁铸武士立像,铁铸瑞兽、铁炮等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禅城高超的工艺技术。
中文名:佛山祖庙
外文名:The Ancestral Temple
地理位置: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路21号
景点级别:
AAAA级
门票价格:20元(60岁以上半价),1.5以下半票,1.2以下免票
著名景点:万福台,黄飞鸿纪念馆,父母殿等
概述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位于佛山禅城区祖庙路21号,占地面积3.02万平方米,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十个文明旅游景区示范点之一。[1]
祖庙博物馆辖区包括祖庙古筑建群、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陈列展览馆、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其中祖庙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
孔庙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为清末民国初尊孔场所,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于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陈列展览馆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介绍佛山祖庙历史文化的基本陈列,于2016年建成对外开放;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为纪念佛山籍著名武术家黄飞鸿、叶问,于2001年建成对外开放。
祖庙博物馆馆藏文物以道教文物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为主。基本陈列充分展示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道教文化、武术文化、佛山民间工艺等。馆内每年举办春节祈福、佛山祖庙庙会(“三月三”北帝诞)、春秋谕祭、乡饮酒礼等影响深远的民俗文化活动,同时长年举办“孔庙学童开笔礼”、“黄飞鸿醒狮表演”、“少年黄飞鸿武术表演”、“粤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动态展示活动,并通过引进举办高品位和高质量的展览,不断丰富陈列展览资源,充分发挥了祖庙博物馆作为佛山对外宣传的重要文化旅游窗口的作用。
祖庙博物馆完成了历时三年的祖庙全面修缮工程和外部环境改造后,祖庙内部硬件设施更臻完善。它以其保存完整的明清两代古建群及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内涵,每年吸引近二百万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其中还有不少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各界名流到访。在此人们可以领略佛山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粤剧文化和武术传统文化风采。
历史沿革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当时的名称叫祖堂,其实就是北帝庙,当时珠三角地区多为水乡,水患多,而北帝恰是传说中治水的神,于是北帝作为佛山人的保护神被供奉起来。但在明代,祖庙遭到破坏。洪武5年,祖庙得到重建。
佛山祖庙明朝正统十四年,朝廷封祖堂为灵应祠,并建了灵应牌坊。自此,祖庙由民间祭祀之地成官方祭祀之地。
1451年,成为官方祭祀之地的祖庙得到朝廷的支持扩建,塑北帝铜像。自此,祖庙初具规模。
光绪二十五年,富裕的佛山人捐钱捐物对祖庙进行首次大修,祖庙至今仍保持着百年前的艺术建筑风貌。
当时,各行各业人士都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捐给祖庙,佛山当时手工最出名的石湾瓦也被放在了祖庙的屋脊上。
上个世纪70年代初,灵应祠大堂后面庆真楼的砖木结构改成了混泥土结构。据当时参加了修缮工作的梁诗裕先生说,当时动用了100多人共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修缮工作。
上个世纪70年代还没有设立佛山市博物馆,祖庙旁边是关帝庙、妈祖庙等,后来才把它们拆了修建佛山博物馆,因此用博物馆的概念来评价祖庙是不准确的。1998年,庆真楼变成危房,加固后又重新使用。
结构装饰从建筑的角度看,祖庙是一组建筑艺术高超,装饰工艺精美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群。南北中轴线由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其整体布局规整庄严,蔬密有致,亭台廊榭的设置严格遵守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原则,以藏和露的巧妙辩证让游客觉得其内部空间含蓄、内敛、复杂、神秘继而产生肃然起敬之感。
祖庙是一个民间艺术博物馆,里面的建筑装饰工艺巧夺天工,被外国友人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这得益于佛山发达的民间工艺。佛山是广东木雕的重要产地之一,以红木雕刻为主,也有贴上金箔而成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线条简练,豪放、粗矿、流畅,构图大方饱满,装饰性强而著称,题材以人物、动物、花卉、瓜果等为多,以建筑装饰木今为主。
祖庙前殿、正殿所陈列的大型神台,就是佛山著名的金漆木雕杰作之一。其中所雕刻的内容包括“荆柯刺秦王”、“李元霸伏龙驹”“竹林七贤”与“薛刚反唐”等故事。此外,祖庙建筑木雕也很多,其中有檐口木雕衽、花篮、木雕大门、戏台(万福台)、屏风、牌匾、对联、挂屏、仪仗、彩门、香案、门窗、案台、桌椅等。
藏品清乾隆粉彩龙纹铺首瓷香炉(连木座)
此炉为瓷质烧制,整体呈狮头炉形,口沿板折,微向外撇,颈肩收束,腹部圆鼓,并饰上下两圈花形鼓钉及两个素胎狮头铺首,胫部收窄,圈足。此炉为酱釉口沿,板沿面以粉彩绘饰开光花卉图案;腹部主体通景以粉彩绘饰祥云及装饰鼓钉的花卉,并绘矾红双龙争珠穿梭其间;颈部和胫部则各以青花绘饰回纹一圈。所配木座,雕饰如意云头形状,亦颇为精巧。炉身载有“奉敬灵应祠柱香”等铭文信息,确切记载了某地善信捐献瓷炉的时间和事由,是祖庙历史的重要见证。
民国寿山石笑狮罗汉像
此像为寿山石雕制,通高7.5cm,通宽6cm,整体圆润光滑。此像为常见的罗汉形象,身披交领长袍,屈膝胸前,双手抱于膝上,含笑闭目,状似深思。像的背部线刻吉祥花卉纹,左侧雕饰一伏于身后的瑞狮。
笑狮罗汉为释迦牟尼佛座下十八罗汉中的第八位。据说他常常静坐勤修,端然不动;虽能言善辩,通晓妙法,但往往终日不语;因常将小狮带在身边,故称“笑狮罗汉”。此像虽造型简练,却以寥寥刀笔生动再现了罗汉的形象。[2]
雕刻艺术最值得称道的是祖庙的建筑装饰大量采用了陶塑、木雕、砖雕、灰塑等。其中在建筑中应用的陶塑瓦脊共有六条,分别装置在三门、前殿、正殿、前殿两廊和庆真楼等建筑的屋顶脊之上。规模最大的三门瓦脊。全长32.02米。正两面均有以戏曲故事为主要题材的雕塑,雕塑人物的面部、手部均露胎,不施釉,目的是为了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神态表情和手部造型。釉色以绿、蓝、酱黄、白为主,色彩高贵华丽,古朴典雅。
设于祖庙各处的陶塑瓦塑历经百年风雨,其釉色仍光亮如新,可见其精良的制造工艺。灰塑又叫灰批,是佛山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之一,用灰塑美化装饰建筑物,主要用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其题材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以及书画等。在祖庙中,这种佛山传统的民间灰塑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如祖庙两旁门、额的灰塑:“唐明皇游月宫”、“桃园结义”,东廊的“郭子仪视寿”,西廊的“哪咤闹海”等。
此外,还有:“八仙”,“三英战吕布”、“刘伶醉酒”以及琴棋诗画等题材的作品。这此灰塑艺术造型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色彩绚丽。砖雕、石雕艺术也是佛山民间手工艺之一。它主要用于建筑装饰上。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建筑艺术,明清两代在珠江三角洲各地,用这些民间雕塑艺术装饰建筑物甚为流行。
祖庙公园内的马郡宗祠内牌坊,都用砖雕、石雕进行装饰,它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是佛山目前保存最完整最早的砖雕装饰艺术之一。祖庙大殿三门前两侧,端肃门上的砖雕“大红袍”(海瑞故事)、崇敬门上的“守房州”(牛皋故事)。这些砖雕的主要特色是:雕刻细腻,层次多,构图集中概括,主体感强,雕刻工艺娴熟,多用圆雕、透雕、浮雕、刀法刚劲利落极富于装饰性。细心的游人在观赏祖庙的砖雕时可以发现在砖与砖的接缝处并无丝毫的痕迹,其制作工艺令人惊叹。
岭南建筑的典范从建筑的角度看,祖庙是一组建筑艺术高超,装饰工艺精美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群。南北中轴线由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其整体布局规整庄严,蔬密有致,亭台廊榭的设置严格遵守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原则,以藏和露的巧妙辩证让游客觉得其内部空间含蓄、内敛、复杂、神秘继而产生肃然起敬之感。
灵应牌坊是祖庙里的重要建筑,始建于明朝景泰2年,因明景泰皇帝将祖庙赐封为灵应祠。所以牌坊施工构建格外讲究。壮丽异常。牌坊建筑为三楼三层式,威严耸立,檐柱间大量施用斗拱,飞檐叠翠,飘逸凌云。正面顶层正中有竖书“圣旨”二字匾。下层横书。“圣域”“灵应”二字。背面顶层竖书“谕祭”二字匾。
朱红的木结构映衬着贴金大字。配以绿色琉璃瓦上盖,使整座牌坊显得辉煌夺目。风骨凛然且结构极为坚固,曾经承受过十二级的台风而安然无恙。锦香池位于灵应牌坊前,于明正德八年开凿。初为土池。清雍正年间改建为石池。池中有象征北帝的石雕龟蛇像。每一位到祖庙的游客必定到锦香池向池中的龟蛇像投硬币。
据说,投中的越多则财运越好。三门是整座神庙的门面,建筑非常考究。面宽九开间,顶端有一条1米多高30米长的陶塑人物瓦脊,檐下是贴金木雕,中间是红色沙岩围墙并排配以三个进深为一米的圆拱门洞,下为石砌抬级,整个建筑壮丽威严。
祖庙正殿内景前殿建于明宣德四年为山歇顶式建筑,檐下为如意斗拱,层层相叠雄伟壮观。正殿是祖庙的主体建筑。是祖庙最重要也是最早的建筑物,采用宋代建筑法式,营选施用大量斗拱,使之大幅度向外延伸,保护下面的柱子免受南方雨水的浸蚀,形体固实厚重,外观雄伟稳健,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少见的宋式斗拱实例。
殿周三面围墙,南面敞开,面宽进深各三间,柱子十六根,殿前左右两侧有廊,与前殿相连,中间有天井。殿内置有明正统年制作的形象威严的真武大帝(北帝)铜造像,披发端座,清静庄严,彩绘龙袍,金光闪耀。是祖庙供奉的主要神像。祖庙里的万福台是华南地区最古老和保存最好的古戏台。始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台前有宽阔的石铺场地。
东西两侧是两层式长廊供民众和乡绅富户观剧之用。具有300多年历史、以辉煌灿烂的木雕装饰而成的万福台,还有中壮年似的气势,威风凛凛地矗立着。万福台高2.07米,从万福台到两旁的两廊,再到灵应牌坊,形成一个天然的整体立体环绕声回音壁,保证了极佳的演出音响效果。
据馆内人士介绍:自清代中期以来,粤剧戏班的第一台戏必先在万福台演出,以图吉利并检阅阵容,然后再到四乡巡演。目前,佛山至少有28个粤剧戏团,每天晚上和周六、周日全天,在此演出,仅去年就演出了700多场。300多年前的戏台,如今还照常使用,足见中国建筑声学技术之高超。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他不但流行于广东、广西、港澳台地区并随着粤籍侨民散居各地,把粤剧传播到了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并通过创世界记录的逾千部戏曲和近万种唱片风靡全球。
佛山是粤剧的发祥地,从这点上看,万福台对粤剧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和引领的作用。如今世界各地粤剧团体都将万福台视为粤剧之源。去年十一月,从海外回来朝宗的新加坡粤剧团在万福台上表演了别开生面的英语粤剧《清宫怨》,观者如潮,影响极大。
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祖庙是一个民间艺术博物馆,里面的建筑装饰工艺巧夺天工,被外国友人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这得益于佛山发达的民间工艺。佛山是广东木雕的重要产地之一,以红木雕刻为主,也有贴上金箔而成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线条简练,豪放、粗矿、流畅,构图大方饱满,装饰性强而著称,题材以人物、动物、花卉、瓜果等为多,以建筑装饰木今为主。
祖庙前殿、正殿所陈列的大型神台,就是佛山著名的金漆木雕杰作之一。其中所雕刻的内容包括“荆柯刺秦王”、“李元霸伏龙驹”“竹林七贤”与“薛刚反唐”等故事。此外,祖庙建筑木雕也很多,其中有檐口木雕衽、花篮、木雕大门、戏台(万福台)、屏风、牌匾、对联、挂屏、仪仗、彩门、香案、门窗、案台、桌椅等。
最值得称道的是祖庙的建筑装饰大量采用了陶塑、木雕砖雕、灰塑等。其中在建筑中应用的陶塑瓦脊共有六条,分别装置在三门、前殿、正殿、前殿两廊和庆真楼等建筑的屋顶脊之上。规模最大的三门瓦脊。全长32.02米。正两面均有以戏曲故事为主要题材的雕塑,雕塑人物的面部、手部均露胎,不施釉,目的是为了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神态表情和手部造型。釉色以绿、蓝、酱黄、白为主,色彩高贵华丽,古朴典雅。
设于祖庙各处的陶塑瓦塑历经百年风雨,其釉色仍光亮如新,可见其精良的制造工艺。灰塑又叫灰批,是佛山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之一,用灰塑美化装饰建筑物,主要用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其题材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以及书画等。在祖庙中,这种佛山传统的民间灰塑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如祖庙两旁门、额的灰塑:“唐明皇游月宫”、“桃园结义”,东廊的“郭子仪视寿”,西廊的“哪咤闹海”等。
此外,还有:“八仙”,“三英战吕布”、“刘伶醉酒”以及琴棋诗画等题材的作品。这此灰塑艺术造型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色彩绚丽。砖雕、石雕艺术也是佛山民间手工艺之一。它主要用于建筑装饰上。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建筑艺术,明清两代在珠江三角洲各地,用这些民间雕塑艺术装饰建筑物甚为流行。祖庙公园内的马郡宗祠内牌坊,都用砖雕、石雕进行装饰,它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是佛山目前保存最完整最早的砖雕装饰艺术之一。
祖庙大殿三门前两侧,端肃门上的砖雕“大红袍”(海瑞故事)、崇敬门上的“守房州”(牛皋故事)。这些砖雕的主要特色是:雕刻细腻,层次多,构图集中概括,主体感强,雕刻工艺娴熟,多用圆雕、透雕、浮雕、刀法刚劲利落极富于装饰性。细心的游人在观赏祖庙的砖雕时可以发现在砖与砖的接缝处并无丝毫的痕迹,其制作工艺令人惊叹。
漆扑又叫漆夹伫塑是一种以伫夹缝以漆粘扑而成的雕塑工艺,俗称漆扑。最早出现于东晋时代,以唐代为盛。佛山祖庙博物馆内的大神像都是用这种工艺扑制而成的。佛山民间漆扑雕塑,有悠久的历史。
制作工艺须先塑出泥胎人像或动物、器皿,然后翻制石膏模,在石膏模上用小麻布片逐层粘贴,脱模成型,再在胎塑造型表面施以精细雕塑、刻画线条、装饰上漆(油)、贴金、加彩等,最后塑造出一座完整的立体造像或器物。在祖庙内现存有20多座漆扑神像供人们参观,这是清代佛山的漆扑艺术作品。
祖庙的正殿里庙内还陈设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70件33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直径1.31米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铁器有大铁鼎,铁鼎,铁画等等。园内还陈列有石刻匾额,明、清时期的石兽、碑刻唐代“贞观二年”款棋字阳文“佛山”,石片旁的复制品。重新组合复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筑构件,大型铁铸武士立像,铁铸瑞兽、铁炮等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佛山高超的工艺技术。无怪乎,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祖庙的骄傲黄飞鸿黄飞鸿真人唯一的照片在祖庙三门的北侧,有一座两层仿清代青砖镬耳建筑,那是占地五千平方米的黄飞鸿纪念馆。走进黄飞鸿纪念馆,馆内设有陈列馆、飞鸿影院。陈列馆内,有一幅目前国内仅存的黄飞鸿真人照片,很多游客到了这里必须要和大师的照片合影。“十三姨”莫桂兰的真人照片,也陈列在馆内。
并制作了一个“宝芝林”的复制品,与电影里的场景很相似。颇令游人兴奋。纪念馆里有个很大的演武厅,每天都有一场武术表演在这里进行,黄飞鸿的门人们将精湛的武艺呈现给游客。飞鸿影院则不停地播放黄飞鸿的电影录像,拳脚声不绝于耳与武术表演相得益彰,仿佛又见黄飞鸿当年矫健的身影。据说,祖庙的工作人员地毯式收集了1000多件黄飞鸿的文物,近百部黄飞鸿电影以及黄飞鸿功夫的真人演绎,才形成了这座凝聚全世界38万黄飞鸿门人寻根拜祖的纪念馆。
黄飞鸿在《中华奇人大辞典》里,只有一句话的介绍,但“黄飞鸿”这个题材却被充分利用,并被演绎得传奇神奇,可见人们对正义的追求。为满足海内外华人的愿望,纪念馆已经整理出的《黄飞鸿大事年表》,刻成了石碑,放在馆内供人解读。是祖庙的灵气哺育了黄飞鸿,而黄飞鸿的民族气节和传奇经历又给祖庙添了荣耀。在纪念馆的左侧,每天进行一次的南派舞狮表演。队员们在铁柱和木桩上闪展腾挪,将高超的岭南狮艺展示给游客。
青石铺路,斗拱飞檐,清音萦绕,曲径回廊,祖庙的内涵实在是过于丰富,以致于再多,再深沉,再华丽的文字去描述她都是隔鞋挠痒,徒流遗憾而已。
旅游相关地址佛山市祖庙路21号
门票20元(60岁以上半价),1.5以下半票,1.2以下免票
开放时间8:30-18:00,17:30停止售票
最佳游览季节春季和秋节是最佳时候,夏季虽然天气炎气,但祖庙到处都有绿荫是一个避暑胜地;而佛山人大都喜欢在农历过年前两三个月结婚,新人结婚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祖庙,冬天游览祖庙则经常可见到十几对新人同时行礼的壮观场面,所以,一年四季游览祖庙都有不同的惊喜。
参考资料1.祖庙简介·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2.藏品·佛山市祖庙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