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镇,原名秦屿镇。位于福鼎市东南部,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是福鼎市域次中心,福建省21个小城镇建设中心镇之一。镇区面积116.7平方公里,辖有3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3万人。太姥山镇四季分明,山海丰富,境内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千年古刹灵峰寺、潋城明代抗倭古堡、天然海滨浴场牛郎岗等旅游景点。
中文名:太姥山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福鼎市
下辖地区:辖有31个村(居)委会
地理位置:福鼎市南部
著名景点: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千年古刹灵峰寺
原名:秦屿镇
面积:116.7平方公里
基本概况太姥山镇,原名秦屿镇。位于福鼎市东南部,是福鼎市域次中心,福建省21个小城镇建设中心镇之一。镇区面积116.7平方公里,辖有3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3万人。太姥山镇四季分明,山海丰富,境内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千年古刹灵峰寺、潋城明代抗倭古堡、天然海滨浴场牛郎岗等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秦屿素有“鱼米之乡”美称。位于晴川湾入口处,面临东海,背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姥山。
秦屿古时在海域之中,宋代称縻屿,因岛上有“榛树”而得名。原属福宁州劝儒乡望海里十都,置县后为福鼎县七都。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始设秦屿巡检司。民国初为秦屿区,民国29年(1940年)设秦屿镇。福鼎解放后,于民国38年6月设秦屿区,1958年8月成立秦屿人民公社,1961年6月恢复秦屿区,1968年9月设秦屿人民公社,1982年8月改为秦屿区,1987年复称秦屿镇,2011年更名太姥山镇。1995年,全镇下辖26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12202户,50802人。镇所在地居民方言以福州话为主。
镇情介绍秦屿是福鼎主粮区之一,主产稻谷、甘薯。1995年,全镇耕地面积25908亩,粮食总产量1.29万吨。秦屿也是渔区之一,一日两潮水,盛产带鱼、墨鱼、鳗鱼、虾、蟹等海产品。1995年,全镇水产品总产11016吨,渔业产值6838万元。全镇有机动渔船224艘,共4852吨位,大围缯网50张,流刺网、定置网5626张。
改革开放以来,秦屿镇办企业发展很快。至1955年有五金、塑料制品、农械、食品、灯泡、造船等79个厂场,职工1262人,产值9203万元。
旧集镇经改建后,新开辟3条街道,商店密集,生产日益兴旺,已成为闽浙边境上的一个重要贸易点。
秦屿交通方便,陆路有省道沙吕线过境,连结鼎霞(浦);水路近通沙埕、三沙,远出东海直到外洋。
秦屿现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57所。全镇设医院1所、卫生所19个。
太姥山距秦屿13.5公里。1987年太姥山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业蓬勃发展,到太姥山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1993年游客达48万人次。
太姥山太姥山太姥山岳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所在,游览面积24.6平方公里。这里峰峦险峻、怪石嵯峨、岩洞幽致、云雾缭绕,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四绝名闻遐迩,有着“海上仙都”的美誉。山中360处岩石,千姿百态,肖人肖物,鬼斧神工,栩栩如生,仿佛是抽象派大师的雕塑作品,无不赋予“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的想象空间,令人浮想联翩,目不暇给,尤以夫妻峰、金龟爬壁、九鲤朝天最为著名;峰岩之下有一百多处岩洞,呈“井”字形分布,大洞套小洞,小洞连大洞,洞洞相通,纵横交错,曲折幽深,宛如地下迷宫,行进之间,时蹲时俯、时侧时爬,妙趣横生,为天下名山所少有的花岗岩洞群景观,令人折服叹止。登临峰顶,眺望东海,星罗棋布的岛屿,风光旖旎的海湾,千点风帆,万顷碧波,尽收眼底,正是一幅恢弘壮大的“山海大观”图。[1]
参考资料1.太姥山·太姥山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