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拼音:shanghe hhehho,教会罗马字:°zaung-°he 'an-wo°),俗称沪语,是主要分布于上海市区的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话是现代吴语区中最强势的方言,在江浙一带乃至全国及海外华人社区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有人将其当作吴语的代表。
中文名:上海话
外文名:Shanghai Dialect
所属文化:吴文化、海派文化
所属语系:汉藏语系
所属语族:汉语
所属语片:吴语太湖片
所属语小片:苏沪嘉小片
所属语种:吴语
简介上海话上海话(Zan he re rau)指上海地区及周边的方言,是吴语的一种代表方言。如:有人称广东话为粤语,台湾闽南话为台语,也有人称上海话为沪语。
历史上的上海对外移民形成风潮,使得上海话在世界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张,如在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上海话的影响力很大。
历史上海话属于吴语太湖片,是现代吴语地区的最有影响力的方言。这不仅是因上海的城市地位,更是由上海话的历史形成和特点决定的。
上海旧属松江府,曾隶属嘉兴辖下,语言以嘉兴话为主。松江府成立后,松江地区方言在嘉兴话的基础上独立发展,形成吴语中发展相对关联滞后的松江话。根据《松江府志》记载:明代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嘉兴为重”。而到清朝则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苏州为重”。苏州话因其权威性和丰富的文学形式(吴语小说、传奇、弹词和民歌等)对上海话也有过重要影响。[1]
1853年,英国传教士J.Edkins在上海最早系统地发表了他记录的上海话:“黄浦水大来野”,“买拉个米担(拿)来拨是(给了)穷人”。
上海开埠后移民大量涌入,各路移民的语言对上海话造成了一番影响,尤以宁波话为重。因为宁波移民较多,现在上海话的第一人称复数“阿拉”和较多粗话脏话即来自宁波话。这样,形成以上海本地话(松江话)为主,多种吴语方言(苏州话、宁波话为主)的共存、混杂和融合的新上海话。新上海话继承了老上海话的基本特色,融合了北部吴语的主流特征,一跃成为太湖片吴语区发展最快的方言,也替代传统的苏州话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吴语方言,并与苏州话一起成为当代吴语的代表方言。
人口迁移是造成上海话语音简化并成为各地吴语“最大公约数”和代表音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他吴语使用者易于理解上海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所以上海话有成为吴语起码是北吴语地区的通用语的基础和趋势,曾经在80年代前成为长三角地区通用语。目前(截至2012年)由于推广普通话,上海话在吴语区的影响力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强制推广普通话,使得普通话取代了方言的作为主要的沟通工具。
纪事上海话作为一种重要的吴语方言,有不少拉丁化方案。这些拉丁化方案,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乃是上海开埠前后,西方传教士为了便于在本地传教,制定了多种上海话罗马字将圣经等基督教文献翻译为上海土白。较为著名的是上海话教会罗马字,例如:顾维钧Koo Vi Kyuin。
第二个阶段,乃是五四运动之后。受同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及汉语拉丁化运动影响,多种中国本土人士设计的吴语拉丁化方案得以面世。其中,与“北拉”同时期的“江拉”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三个阶段,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上海话的研究得以恢复,上海话教学也产生对上海话拼音方案的需求。此时涌现出不同学者的上海话拼音方案。2001年,网上方言运动的发起人在新浪网推出了一套以国际拉丁字母拼写和转写习惯为基础的拼写方案——“上海闲话abc”。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亦涌现出一批上海话拼音方案。包括一些非拉丁文字的方案,比如以日语假名、韩语为基础的方案。
发展现状1930年代,是上海话的黄金时期。和香港类似,上海的作家们意译或者音译很多英文新单词,用到书面文本中去,通过当时上海极其发达的各种平面媒体进行传播,然后被普通话吸收。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上海各学校统一用普通话授课。很多学校对说方言的行为扣品行分处理。而且政府取消了很多广播电台和电视节目中的上海话内容。上海话的造词能力也开始严重衰退。现在上海仍然是一个吴语城市,普通话也很通用。随着中国各地移民的日益增加,会说上海话的人比例开始减少。现在,已经很难招聘到发音合格的年轻沪剧演员。从21世纪开始至今,上海舆论界掀起一股“保卫上海话”的浪潮。在英国部分地区已经有上海话学习班。[2]
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上海各学校统一用普通话授课,很多学校对说方言的行为扣品行分处理。可以说是“进了学校门儿,就到了北京城儿”了。另外在媒体传播方面,政府取消了几乎所有广播电台和电视节目中的上海话内容。90年代初,上海话的电视连续剧《孽债》受到上海观众的欢迎。但是第二部沪语连续剧在开播之前被叫停,后来只播出了普通话配音版本。上海的电视荧屏上也出现了一些以上海话为主要语言的情景喜剧,如《老娘舅》等。很多上海话培训部也因为学员不够而关门。著名沪剧演员马莉莉发现已经很难招聘到发音合格的年轻沪剧演员,对此她曾提出建议,要求对上海话进行保护。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对此做了肯定的批示。
2005年以来,上海舆论界“保卫上海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当今(截至2012年)许多上海的儿童已经无法全部使用上海话和他人沟通了,甚至出现全然不会讲的情形。对于日益增长的保护传统上海话的舆论呼声,上海市的教育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主要的公立幼儿园内,都配置了上海话的教师。儿童们每周会有一节上海话的课程。
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经济及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推广普通话,在促进经济发展,减少人与人之间沟通障碍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造成了传统方言的消失,以及传统地域文化的消失。
此外,由于广东作为中国目前(截至2012年)另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而其方言粤语(广东话)却能很好的保留、普及乃至作为一种流行时尚推广,虽然广东话的推广有香港的因素,但这种同被中国政府强行定为方言的语言,处境却极为不同的现象也使部分上海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开始质疑方言对促进经济发展是否会带来阻碍,并对目前(截至2012年)上海话的处境表示不满。客观事实表明,在方言问题上,上海话遭到了严重的区别对待和不公正的待遇,以此在社会上也引发了不少风波,影响最大的是2009年年底的“团团门事件”,对此事件的处理结果也使部分上海市民开始怀疑相关部门特别注重在上海推广普通话的动机。
2011年10月24日《弄堂(上海话)》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宝谈。这是第一本上海话小说。词典化的编排和注释,标注上海话音标,使用上海话正字。希望如该书所言,能保护上海话,保护方言,也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口音分区依照古调类分广义的上海话是指吴语太湖片上海小片的各吴语口音之和。依照古调类在今各口音中的分化情况,可分为市区、崇明、练塘、松江、嘉定五个口音分区。
上海方言的分区与长江、古松江、古泖河水系的分布和走向,以及上海地区的历史行政区划的隶属关系密切。如崇明口音同其他江南4口音依长江划界,明代以前,崇明地区归江北扬州路管辖,海门、启东与其关系密切,因此今崇明方言区特点较长江南岸各区更近于海门话和启东话。
市区口音即指狭义的“上海话”(也是通常所指的“上海话”),主要分布范围限于老市区,包括1984年黄浦、南市、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共10区,面积148.9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00余万人。另市郊宝山、南汇、奉贤、崇明4县(区)内15个市属农场也使用市区方言。
依照上海话内部分上海话内部可分为老、中、新三派。
老派上海话为部分1920年前后出生、土生土长的老者使用,以旧上海县城(大致位置在原南市区)的口音为代表,老上海称之为“城里闲话”,与城西徐家汇一带的“浦西闲话”、黄浦江以东的“浦东闲话”,以及原市区北部虹口一带的“虹口闲话”均略有区别。现行概念中的上海话实际包括市区中派和新派口音。
中派上海话为1940年-1965年前后出生的上海本地居民所操的口音,常兼具老派与中派特征。
新派口音的使用者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
一般“中派上海话”较多被视为“正宗上海话”,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放送口音亦采用该口音。
代表词汇移民的方言在不同程度上冲淡了上海话中的土语特征,发展了吴语公约数的成分。如“地方”取代了“户荡”、“场化”,“外头”、“外面”取代了“外势”、“外首”,“左面”取代了“左半爿”,“拿”取代了“担”,“汏”取代了"净",“回去”取代了“归去”,“难为情”取代了“坍铳”。上海话在原松江片方言底层的基础上迅速发展,使属于吴语临海僻远地带的、原来发展最为缓慢的、较苏州话、嘉兴话保留更多古老特征的旧上海话,在百年内一跃成为吴语诸次方言中发展最速的新上海话。
【坍招势】
“坍招势”原意是“退juice”,juice即英文“油水、钱财”之意,原指流氓退还敲诈来的油水,后在沪语中引申为“丢面子”。
【刮三】
上海话“比较不堪”的意思,语意近似北方话“咳,这件事整的,可真有点那个……”里边的“那个”―――用上海话表达就是:“××,格桩事体真额有点刮三喏。”
【豁胖】
实力不逮,但硬要做出一副无所不能的样子,谓之“豁胖”,比普通话里“打肿脸充胖子”的同义更浓缩、传神。某年春晚里郭冬临扮演的那个好面子的北方汉子,就是“豁胖”的经典版。
部分发音释义我ngu=我
侬non=你
伊yi=他
阿拉aqlaq=我们
伊拉yila=他们
那nah=你们
结棍ciqkuen=厉害
个req=的(好个=好的对个=对的)
面孔mihkhon=脸
去chih=去
去死chihxih=去死
今朝cintzo=今天
明朝mintzo=明天
拎勿清lhinveqchin=缺乏悟性
拎得清lhinteqchin=有悟性
戆徒gahndu=傻瓜、白痴
交关ciokue=很多、非常
勿veq=不
娘娘knianknian=姑姑
册那=操
啥sah=什么
斥屙tsaqu=拉大便
斥尿tsaqsy=小便
斥烂屙tsaqle'u=原意拉稀、现多用于做事不认真、做得乱七八糟
斥圤尿tsaqphosy=小个便
老卵lohleu=牛(强)
来三lese=行(可以)
人gnin=人
寿屈死zoehchiuqsy=傻瓜
好孛相hohbeqxian=好玩
杀根saqken=爽、过瘾
勿来三veqlese=不能够,不行
看野眼kheuhya'nge=注意力不集中,到处乱看,to look around without focus。连读的关系,也作“看野眼kheuhyan'nge”
妗格格xikaqkaq=自以为是
打相打tanxiahntan=打架
别苗头biqmiodoe=比高低
贼骨头zeqkueqdoe=贼,小偷
弄怂lohnsohn=戏弄;Tease
寿头zoehdoe=傻瓜,低能,fool, dump
睬东里睬tsetonlitse=石头剪子布
热昏gniqhuen=昏头,搞不清是非
野夜豁豁yahhuaqhuaq=比喻说话夸张
淘浆糊do-ciahnwu=捣乱,to mess with
毛估估mo-kuku=粗略的算一下
甩领子huaq-lintzy=暗示
老浜瓜loh-pankau=不再年轻的男人、中年男人,老头
笃悠悠toqyoeyoe=悠闲的,安稳而轻松
打桩模子tahntzan-mutzy站在街边做黑市交易的人
做啥tzuh-sah=干吗
死勿领盆siveq-linben=死不认错。比喻顽固。“盆”本字“份”古无轻唇音,也有说“死勿领份siveqlinven”的,
毛毛雨momoyuh=小意思
开洋kheyan=虾米
烂糊三鲜汤lewusexithan=乱七八糟地,马马虎虎地
瞎七搭八haqchiq-taqpaq=胡说八道
撬边模子chiohpi-mutzy=拖儿
刮三kuaqse=奇怪(不是很贴切)
巴子patzy=乡下人
夜到yahtoh/夜里向yahlihxian=晚上
早哴向tzohlahnxian=早上
桩tzan=件
转去tzeuhchih=回去
一眼眼iqngeh'ngeh=一点儿
吃力chiqliq=费力
拿垃哴nhelaqlahn=拿着
便当来西bihtanlexi=容易得很
勿敢veqkeuh=不敢
啥闲话sah-rerauh=什么话
轧勿出gaqveqtseq=挤不出
投五投六doe'ngdoeloq=心急慌张
回转wetzeuh=返回
急吼吼djiqhoehoe=急匆匆
奔pen=跑
汗嗒嗒渧reu taqtaqti=汗直流
常有勿见zanyoeh veqcih=好久不见
开房间khe-vanke=订房间
勿灵veqlin=不好
老早lohtzoh=原来
免脱mihtheq=免掉
一般来西iqpelexi=很一般
下个号头rauhreqrohdoe=下个月
一记头iqcihdoe=一下子
掰能geqnen=这样吧
触揢tsoqkhaq=恶毒
瘪溏piqdan=凹陷的地方
吃耳光chiqgnihkuan=挨耳光
脱头落襻theqdoeloqphe=丢三落四
寿头骨气zoehdoekueqchih=傻头傻脑
嚡里垯ralihtaq=哪里
垃圾瘪三laxi-piqse=捡垃圾的
恶(屙)里头ulidoe=大便
活狲weqsen=猴子、多形容多动调皮的小(“活”本有个反犬旁)
参考资料1.也谈上海方言的开放性与多元性·网易
2.上海概述:滨临东海管辖三大岛屿 白玉兰为市花·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