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活跃于诗坛的一个派别,诗歌多描写边塞的风物景色,表现戍边战士的战斗生活。
边塞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汉乐府民歌,到唐代形成高潮。
中文名:边塞诗人
外文名:Frontier Fortress Poets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修(今河北沧县)人。20岁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机会,也没有找到出路。此后,他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贫困流浪的生活。曾和李白、杜甫在齐赵一带饮酒游猎,怀古赋诗。天宝八载,才由宋州刺史张九皋推荐,举有道科,任封丘尉。后弃官客河西。安禄山之乱发生,他被拜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后得到玄宗、肃宗的重视,官至淮南、剑南西川节度使,最后任散骑常侍,死于长安。
岑参岑参(715-770),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30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颇有雄心壮志。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王昌龄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二十二年中宏词科。初补秘书郎,调犯水尉,谪岭南。后任江宁丞,又因事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后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结局很悲惨。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和高、岑多用七言古诗不同。
李颀李颀(690-751),东川(四川三台)人。开元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尉。久未迁调,归东川别业过炼丹求仙的隐居生活。高适、王昌龄、王维、崔颢都是他的朋友。他的诗格调高昂,风格豪放,慷慨悲凉,内容丰富,擅写各种体裁,五、七言歌行体尤具特色。内容涉及也比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
边塞诗虽不多,成就却最为突出。王之涣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王之涣是一个年辈较老的盛唐边塞诗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着称,可惜诗篇遗留下来的极少。王之涣职风清白,颇受当地百姓称道,55岁卒于官舍。
崔颢崔颢(704-754),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唐玄宗开元11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
产生原因一、由于边事和外事的增多,不少文人到边塞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二、有些文人向往边塞风光和塞外生活,有机会到边地漫游:
三、有些诗人对朝廷的穷兵黩武不满。
唐代边塞诗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塞二首 (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参考资料1. 首页 > 今日热点 > 内容 边塞诗人(边塞诗派代表人物有哪些)·环球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