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虫,又名千足虫,多足纲节肢动物,陆生。身体有多节,头部有触角,生活在潮湿地方,大多以枯枝落叶为食。有时会啃食植物幼苗,因此被认为是害虫。部分种类遇袭击即假死片刻(把自己蜷缩起来)。马陆味臭有毒,鸟兽都不爱吃。
中文名:马陆虫
拉丁学名:Kronopolites Svenhedini
别名:千足虫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多足纲
科:山蛩虫科
族:昆虫族
种:害虫
分布区域:世界性分布
二名法:Prospirobtusjoahnsi Brolenann
形态特征国马陆能喷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大型马陆喷出的液体能使人双目片刻失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倍足纲(Diplopoda)动物。倍足纲与其他数纲动物常合称多足类。马陆约10,000种,生活于腐败植物上并以其为食,有的也危害植物,少数为掠食性或食腐肉。
特征为体节两两愈合(双体节),除头节无足,头节后的3个体节每节有足一对外,其他体节每节有足2对,足的总数可多至200对。除头4节外,每对双体节含2对内部器官:2对神经节及2对心动脉。头节含触角、单眼及大、小腭各一对。体节数各异,从11节至100多节,
体长2~280毫米。除一个目外,所有马陆有钙质背板。自卫时马陆并不咬噬,多将身体蜷曲,头卷在里面,外骨骼在外侧。许多种可具侧腺,用分泌一种刺激性的毒液或毒气以防御敌害。
防治方法人工防治在室内,勤打扫,保持室内清洁;在室外清除住房周边瓦块、砖块、材堆等,以减少马陆的隐蔽场所。
药剂防治1.在住宅周边撤施石灰粉防止马陆虫爬进住宅。
2.对集中连片、种群数量大,正在迁徒中的“马陆”,可撒施生石灰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从掸子虫体内提取制得的陇马陆素抗菌剂(有效成分为苯甲醛)在体外抑菌试验中,表现出广谱抗菌作用。
高浓度时对部分细菌有杀灭作用,但一般呈抑制作用。它对肠道菌有较好抑制效果。有青霉素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掸子虫蒸馏液有短暂的升高血压、兴奋呼吸的作用,并可兴奋肠、子宫平滑肌,使之产生节律性收缩。从该虫蒸馏液中分离出的“虫酮”作用与蒸馏相同,而分离出的“虫胺”磷酸盐反而有降压作用。实验观察到虫酮与虫胺互相配合能更好地调节血管功能。
习性介绍马陆虫多栖息在石头、朽木、腐菜、稻草堆、柴堆等潮湿、腐蚀、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喜欢聚群活动,繁殖极快,体色因种类不同而异,大多数种类为草食性,以植物柔嫩根部与绿叶为食,部分种类属于腐食性,以潮湿腐烂植物或动物尸体为食。
动物危害某些种类马陆虫具有防御腺或黏液腺,其分泌物对某些动物有毒害,具有腐蚀性,若触及皮肤会造成刺激肿胀,引起水疱性皮肤炎,眼睛或口接触后可能造成严重发炎。
接触过敏的处理办法:马陆虫不咬人,但触摸时可分泌出能引起局部刺激的毒素,部分过敏者可致明显的红斑、疱疹。可及时用大量肥皂水清洗,但一定不能用酒精涂抹。
参考资料1.舞钢市栎树林出现马陆虫·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