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汉语汉字,拼音是 chán。释义:1: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蝉翼;2:虫名,知了。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中文名:蝉
拼音:chán
繁体:蟬
部首:虫
五笔:jujf
仓颉:licwj
郑码:iuke
平水韵:平声一先
四角号码:58156
统一码:基本区 U+8749
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编号:25121443251112
总笔画数:14
异体字:蟬
字源演变蝉
形声字。从虫,单声。甲骨文有(《粹》1536,《甲骨文字典》1440页)字,郭沫若谓像蝉形,因释为蝉。此供参考。西汉文字第一例左“单”右“虫”,不同于正常的左“虫”右“单”。第二例“单”上二“口”写作二“厶”,属正常隶写;“单”下竖笔略微透上,稍讹。“单”简化作“单”,“蝉”也类推简化作“蝉”。“蝉”是蝉科昆虫的通称,种类很多。雄虫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发出尖锐的声音。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刺吸植物的汁。《说文》:“蝉,以旁鸣者。”《荀子·大略》:“饮而不食者,蝉也。”蝉翼很薄,有花纹,故常以之喻指丝绸。古代侍从官员之冠有饰如蝉,故有蝉冠之称。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式望之缥缈如蝉翼,故又有蝉鬓之称。盖因蝉鸣连续不断,故“蝉联”意指连续。
现代释义基础释义蝉(蟬)chán(ㄔㄢˊ)
⒈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蝉联。蝉蜕。蝉韵(蝉鸣)。寒蝉。金蝉脱壳。
⒉ 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蝉翼:蝉纱。[3]
详细释义蝉
蝉chán
〈名〉
(1) (形声。从虫,单声。本义:一种昆虫。也称“知了”)
(2) 同本义。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蝉科,蝉属 [cicada]
蝉,以旁鸣者。——《说文》。按,尔雅谓之蜩,今苏俗谓之知了。
寒蝉鸣。——《礼记·夏小正》
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寒蝉(秋天天冷时的蝉)
(4) 古代一种极薄的丝织品。以其薄如蝉翼而得名 [thin silks]。如:蝉翼罗(一种轻而薄的丝织物);蝉翼扇(轻纱制的团扇)
词性变化
蝉
蝉chán
〈形〉
(1) 连续不断 [continuous]
蝉联陵丘。——左思《吴都赋》。注:“不绝貌。”
(2) 又如:蝉联(连续不断);婵嫣(连属,连绵不断)[2]
古籍释义康熙字典【申集中】【虫字部】蝉
《唐韵》市连切《集韵》《韵会》时连切,音禅。《扬子·方言》蝉,楚谓之蜩。《古今注》齐王后忿死,尸变为蝉。登庭时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大戴礼》蝉飮而不食。《酉阳杂俎》蝉未蜕时名复育。《蠡海集》蝉近阳,依于木,以隂而为声。
又《後汉·舆服志》侍中中常侍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古今注》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蝉,取其淸虚识变也。
又蝉嫣,连也。《前汉·扬雄传》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
又《扬子·方言》蝉,毒也。
又车名。《盐铁论》推车之蝉攫,负子之敎也。《注》许愼曰:蝉攫,车类也。
又人名。《大戴礼》颛顼产穷蝉。
又与婵通。《成公绥·啸赋》荫脩竹之蝉蜎。
《集韵》财仙切,音钱。同,虫名。
又田黎切,音提。地名。《前汉·地理志》乐浪郡黏蝉。
又《正韵》上演切,音善。蜿蝉,舞盤曲貌。《王逸·九思》乗六蛟兮蜿蝉。《注》羣蛟之形也。或作蟺。[1]
说文解字【卷十三】【虫部】蝉
以㫄鸣者。从虫单声。市连切
说文解字注(蝉) 㠯旁鸣者。考工记梓人文。郑云。旁鸣、蜩蜺属。正义云。蝉鸣在胁。从虫。单声。市连切。十四部。
参考资料1.蝉·汉典
2.蝉·新华字典
3.蝉·汉语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