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南海观音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观,海天佛国的象征。南海乘龙观音相传南海一带瘟神作怪,疫疾虐行,民不聊生且民风愚劣,观音菩萨决心到南海弘扬佛法,发下“常居南海愿”。海龙王第五子狻猊主动化为鳌龙驮乘观音赴南海救苦救难,并随行护法,为一方百姓讲经说法、大化天下,使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太平、幸福的生活。身临其境,如临极乐国土,尘念顿消。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观音立像工程浩大,实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工程于1996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奠基动工,至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1997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廿九)举行开光大典,海内外5000多宾客参加。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
中文名:南海观音
英文名:nan hai guan yin
别称:龙头观音
类别:神话人物
传说:伏猛虎传说
法器:净瓶、柳枝
概述信息南海观音普陀山南海观音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观,海天佛国的象征。[1]
乘云中之龙,于南海波涛之上,又称龙头观音。南海乘龙观音相传南海一带瘟神作怪,疫疾虐行,民不聊生且民风愚劣,观音菩萨决心到南海弘扬佛法,发下“常居南海愿”。海龙王第五子狻猊主动化为鳌龙驮乘观音赴南海救苦救难,并随行护法,为一方百姓讲经说法、大化天下,使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太平、幸福的生活。[2]
从此,许多百姓都在家里塑了立于波涛之上的乘龙观音菩萨像供奉,既感激观音菩萨和龙五爷的法力庇护,又祈求无灾无难,吉祥平安。
圣德龙头观世音 照现光华泽物种
开众蒙悋启慧光 普照有情悟觉明
乘龙观音护佑:天龙护法,吉祥如意。
相关传说伏猛虎传说南海观音从前,武夷山的仙掌峰与隐屏峰一带,嵯峨矗矗冲霄汉,峦削巍巍碍碧空。怪石乱堆如坐虎,苍松挂崖似飞龙。寒鸦拣树无栖处,可叹行人难进步。在这奇险无比的峻岭中,有十数只猛虎出没,尤以那只花斑母虎最为凶悍,常是花斑母虎前头走,大小恶虎尾后跟。原来这花斑母虎非同寻常,乃是住在凌霄峰南边的虎啸岩洞中的一只老虎精。
俗话说:物以类聚。这只母虎精专跟黑心黑肠的铁板鬼学歪门邪道,还常躲在酒坛峰上偷听八仙聚会,倒也学了些本事。仗着这些本事在群虎中争霸称王。带着虎群窜进村中食人叼畜,无恶不做,唬得黎民百姓叫苦连天。
有—天,村中来了位手执钢叉,腰悬弓箭的陌生汉子,声称专倚打虎为生,捕捉蛇虫过活。此次前来,为的是解除乡民虎患之苦。
红日西沉,汉子只身上山探虎,乡民们都为他捏了把冷汗、谁知次日清晨,汉子又平安归来。说来也怪,自汉子进村后,再未发生过恶虎伤人之事。一天半夜,汉子忽然精神—抖,拎了只布袋就要上山,乡民们也拿刀提棍,跟着汉子来到仙掌峰的巨石旁潜伏着,等候恶虎出现。汉子安置好乡民后,自己登上巨石顶,盘腿而坐,闭目养神。二更时分,忽听北廊岩方向冷风嗖嗖,饿了几天的群虎早已按捺不住了,咆哮剪尾而来,震裂山川惊鸟兽。那汉子把布袋迎风轻轻的—展,喝道:“孽畜,哪里走?”乡民们闻得数十声虎吼近身压来,慌忙舞刀弄棍,汉子一指鼓囊囊的布袋,笑道:“尔等莫慌,除那只花斑母虎外,其余恶虎已装入袋中”。乡人求迫,汉子曰:“勿急,我自会惩治。”转眼便不见了。众乡人抬头见云端现出南海观音,托了净瓶杨柳。原来汉子乃是观音变化,喜得乡民无一不跪地拜祷。
再说那只花斑母虎吓得落荒而逃,在武夷二曲仙榜岩被观音截住去路,观音用手一指,一块巨石化为—个小花瓶,落到掌心,随即又从头上拔下一枚金簪插到瓶中,顿变为一枝丹桂。观音一扬手,花瓶从空中飞落,只听得一声山响,把花斑母虎压伏在地。恶虎痛不可忍,泣声求饶:“观音菩萨,弟子有眼无珠,不识你广大法力。千乞垂慈,饶我性命,再不敢恃恶了”。观音哀其可怜,手向上一挥.那花瓶又回到观音手中,谁知这母虎恶性不改,竟凶相毕露,张牙舞爪朝观音扑去。观音将花瓶往下一掷,喝声:“着!”花斑母虎便被重如泰山的花瓶压得再也动弹不得了。后人为铭记观音的恩德,便在观音收虎的岩石上刻下了“伏虎”二字,以示后世子孙。
观音传说南海观音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和由男“变”女,齐凤山开放是中外关系史的主流。我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和世界三大宗教的传入都是开放与交流的结果。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教文化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深远!在佛教供奉的菩萨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德高望重”的观世音了。观世音是印度古梵文的意译,音译是:阿波萝吉多舍波罗。
一、由宿世悲愿得名
《悲华经·受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二、以修四自利得名《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三、由证果利他得名《法华经·普门品》谓释边牟尼佛就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话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观音分类三十三观音南海观音菩萨杨柳,圆光,卧莲,鱼篮,一叶,延命,能净,叶衣,蛤蜊,马郎妇,不二,龙头,游戏,泷见,德王,青颈,众宝,阿耨,琉璃,六时,合掌,持莲,持经,白衣,施药,水月,威德,岩户,阿摩提,多罗,普慈,一如,洒水。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世音菩萨[1]“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观音立像工程浩大,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南海观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
1995年刘大为先生受普陀山重兴之祖、普陀山佛教史上第一位全山方丈----妙善长老委托,主创了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手稿,并得到了妙善长老的指点修正。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始建于1996年,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观音立像工程浩大,实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
2012年刘大为先生依据其1995年主创作的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为原型,等比例缩放,并再次进行艺术创作,使《普陀山南海观音金造像》收藏版更适于个人收藏、供奉。
普陀山南海观音交通
1号线到“紫竹林”下车
普陀山南海观音门票/开放时间
普陀山大门票20.00元南海观音大佛门票:6元
参考资料1.普陀山南海观音·凤凰网
2.乘龙观音·念佛网